旧石器饮食法竟是养生骗局?古人类真的这么吃?真相惊人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2-17 04:09:40

有人说,现代人因大鱼大肉吃太多,才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病,养生就得回归吃糠咽菜的旧石器饮食法,甚至有人极端到认为吃奶制品、小麦大米等都有罪。

面对这些说法,很多人想反驳却又底气不足,毕竟,我们似乎真不太清楚祖先或古人类的饮食习惯,也不知道按照他们的食谱生活会更健康还是不健康。

本文,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面纱,让你在饭桌上也能有理有据地交流。

南方古猿:从食腐到石器刮肉

和所谓旧石器饮食法的严苛限制不同,我们的祖先堪称“生物圈自助餐”的践行者。

现代科考发现,南方古猿的肉类食谱极为丰富,包括羚羊、角马、长颈鹿等多种大型动物,简直像把《华盛顿公约》当菜谱。

但起初,南方古猿刚下地时,既没灵活的腿脚,脑容量也不足,在平原上毫无竞争力,只能选择食腐。东非地区气候炎热,腐肉难以保存,还常伴有大量细菌。即便如此,食腐也并非易事,动物死尸往往先被肉食动物啃食,再被食腐动物搜刮,留给南方古猿的所剩无几。

或许是出于获取那些许剩余价值的目的,古人类学会了用大石头砸烂骨头以吸食骨髓,其后还发展出了最早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的Gona遗址,发现大量带V字刮痕的破碎动物骨骼,证实至少在260万年前,南方古猿就已用石器切割肌腱刮肉吃。

荤素难题:吃肉与吃素的风险

虽然古人类无肉不欢,但单吃肉也存在问题。肉的营养不均衡,野生状态下很多动物肉脂肪含量不足。只摄入蛋白质,缺乏脂肪和糖类,人也会饿死,比如加拿大北部原住民的“兔子饥饿症”,就是因为兔肉脂肪太少。

同时,过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也可能导致中毒,肯尼亚出土的直立人遗骸就因食用过量动物肝脏而痛苦死去。

那吃素呢?大平原上的禾本科植物大多难以食用,我们现在吃的水稻、小麦等都是历经万年驯化的结果。野生水果不仅甜度低,还得和其他动物竞争,而且未经驯化的植物大多有毒。

在东非奥杜威遗址附近,古人类食用的植物有的假种皮美味,但种子有毒;有的果实硕大却同样有毒,不能多吃。

古人类吃素基本是在饿死和毒死之间冒险,加上自然界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也是他们寿命短的原因之一。不过,古人类也会利用植物自我医治,比如吞服斑鸠菊和白杨树等植物驱虫。

饮食变革:从摸鱼到农业时代

早期人类打猎能力有限,捡尸又不稳定,但他们找到了新的食物来源。

在奥杜威峡谷遗址发现大量鲶鱼骨,鲶鱼因傻容易上钩,成为古人类的食物。同时,东非湿地的豹纹陆龟和侧颈龟行动缓慢,龟壳在石器面前不堪一击,也成了古人类的“肉罐头”。

烹饪是饮食的关键变革。虽然最早用火记录在距今79万年前地中海东岸的直立人遗址,但在更早的东非奥杜威峡谷,170万年前这里是火山活跃区,有高温温泉,古人类可能利用温泉煮食,这不仅杀灭病菌和毒素,还拓展了素食食谱。

此后,火成为人类执念,人类利用野火保存火种,火不仅增加烹饪方式,还帮助制造更精良工具,进一步拓宽食谱。

到早期智人时期,人类饮食范围进一步扩大。南非古人类用石矛捕获海鸟,包括企鹅;欧洲尼安德特人不仅食用贻贝、螃蟹等,还学会潜水捕捞海底贝类,甚至利用潮汐捕杀鲨鱼、海豚等大型海洋生物。

3万年前智人扩散到全世界,由于过度捕杀大型动物,生存压力促使智人在植物利用上寻求突破。他们发现块根类植物部分挖掘、草籽留存、豆类用火处理等方法,逐渐开始有意无意地驯化植物。

在叙利亚遗址发现改良的小麦、黑麦等,东亚黄河流域驯化黄米、小米,长江以南驯化水稻,这些都标志着农业新时代的到来,也说明并不存在绝对的旧石器时代饮食模式。

【文本来源@芳斯塔芙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寻琴观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