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排行榜|增程、插混车的电池已经卷得比纯电车还要大了

可我说车 2025-03-18 13:35:21

52度电,够不够?这大概是最近领克09 EM-P官宣搭载52度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对于纯电车来说,52度电或许只够个入门级水平,但对于一台还能烧油的插混SUV来说,这块大电池蕴含的意义远不止数字那么简单。一周通勤纯电驱动,告别加油站的焦虑,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不禁让人思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场关于续航的“军备竞赛”,究竟要卷到什么程度才算结束?

领克此举并非孤例,早在今年初,智界R7就申报了搭载52度电池的增程版本,WLTC纯电续航可达284km。  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插混和增程车型上“堆电池”,似乎电池越大,续航越长,就越能抓住消费者的痛点。  毕竟,在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中,续航焦虑始终是悬在消费者心头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市场现状,我们不妨看看当下市面上续航表现突出的插混和增程车型。以工信部及各车企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电池容量最大的车型是坦克500 Hi4-T,其搭载了59度电池,WLTC纯电续航可达201km,换算成更贴近日常使用的CLTC工况,续航大概在250km左右。紧随其后的是极石01,电池容量相近,但纯电续航却达到了306km。而在增程式阵营中,岚图FREE 318以43度电池实现了318km的纯电续航,堪称“小电池,大续航”的典范。

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博弈:增程式和插电式。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是“为电而生”的,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直接参与驱动,结构更纯粹,电驱效率更高。  再加上电控策略更倾向于纯电优化,因此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每一块电池的电量。  这就好比一个专业的厨师,能用同样的食材做出更美味的佳肴。

而插混车型则更像是“油电兼顾”的全能选手,既能用电驱动,又能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这种灵活性使其在长途行驶中更具优势,高速油耗通常比增程式更低。  同时,插混车型的动力组合也更为丰富,电机与发动机协同工作时,能够爆发出更强劲的动力,带来更酣畅淋漓的驾驶体验。  这就像一个既会中式料理,又会西餐的厨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该如何在这两种技术路线中做出选择呢?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你的用车需求。如果你更在意纯电续航和丝滑的电驱体验,并且日常通勤为主,那么增程式车型无疑是更理想的选择。而如果你需要经常跑长途,希望兼顾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那么插混车型或许更适合你。

当然,除了续航和动力,购车预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由于不需要配备复杂的直驱系统,增程式车型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更具优势。而插混车型由于技术较为成熟,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因此在价格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回到最初的问题,52度电,够不够?答案并非一成不变。对于城市通勤来说,52度电带来的200多公里纯电续航已经足够覆盖一周的出行需求,甚至可以告别加油站。而对于长途出行来说,52度电则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提升燃油经济性。  因此,“够不够”取决于你的用车场景和个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关于续航的“军备竞赛”并非没有终点。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将逐渐普及,续航焦虑也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的长途出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除了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政策引导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例如,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对燃油车的限制政策等,都会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影响。  此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将逐渐下降,进一步提升其市场渗透率。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会达到1000公里甚至更高,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续航里程并不是衡量一辆车好坏的唯一标准。  操控性能、舒适性、智能化配置、安全性能等同样重要。  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续航。

最后,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随着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不再是瓶颈。  届时,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将转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更智能的车机系统、更舒适的驾乘体验等方面。  而汽车也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变为集出行、娱乐、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

这场关于续航的“军备竞赛”,最终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变革与进步,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舒适、更环保的出行体验。  而我们,作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选择。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 阅读:1
可我说车

可我说车

可我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