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就加入,丰田要在上海建厂了。
最近,流传已久的雷克萨斯国产传闻终于官宣,丰田宣布将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
没错,丰田走的是特斯拉的路子,同样是独资建厂,而且也是生产纯电动汽车。
一向“瞧不起”电动汽车的丰田,这次是要彻底转向了?在上海独资建厂,丰田能复制特斯拉的奇迹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上海建厂,雷克萨斯终国产其实说起来,雷克萨斯国产的新闻已经传了快20年,今年总算是靴子落地。
最早追溯到2006年,当时雷克萨斯表示,如果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能突破3万辆,那么就考虑国产化。
紧接着次年,雷克萨斯又把条件提高到了5万辆。
之后的2012年,时任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历野崎松寿表示:
“销量达不到10万辆,雷克萨斯国产没有意义。”等到2016年,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销量终于突破10万辆,雷克萨斯再次表态:
“暂时没有国产化计划。”
所以从2006年一直到2025年,雷克萨斯国产跳票这么多次之后,终于成为了现实。
回到这次丰田在上海建厂的新闻,根据丰田官方消息,这家公司是丰田独自设立,目的是研发生产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纯电动车,计划于2027年投产。
两个关键点,一是尽管雷克萨斯国产了,但生产的依旧不是之前的燃油车、混动车,而是新的纯电动车。
二是丰田选择了特斯拉的路线,要搞一个完全独资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雷克萨斯突然国产,除了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想要投身电动汽车之外,更多可能还是看到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想要复刻特斯拉的“上海奇迹”。
以前追着雷克萨斯国产20年,结果各种跳票,现在上强度了,根本不用多说,雷克萨斯自己把姿态就降了下来。
这可能真应了那句俗语,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特斯拉为何成功?要想知道丰田能不能成功,我们得先知道当初特斯拉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中国建厂优势在哪里?
当然是低成本的供应链,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相对领先的智能化研发能力。
特斯拉最开始到中国建厂,零部件依旧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比较低,所以成本一直拉不下去。
但好在生产效率比较高,解决了当时的产能危机,才总算活了下来。
之后特斯拉通过不断国产化降本增效,等到2024年,特斯拉零部件的国产率已经超过95%,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国产车”。
现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单单本土一级供应商就超过400家,其中还有60多家进入了全球供应链体系。
剩余5%还没有国产的零部件,主要也集中在芯片领域。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特斯拉把所有能国产的零部件通通国产化了。
而国产化带来的结果,就是成本的大额降低,为产品的市场竞争留足空间。
大家也知道,这几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卷得飞起,卷到最后还是要拼价格,产品力相对靠谱的情况下,谁能放下身段把价格降下来,谁才能活下去。
特斯拉正是靠着国产化带来的降本增效,把model 3的价格从进口版36.39万元,最终拉低到22.99万元,稳住了销量。
因此,现在丰田要复刻特斯拉的奇迹,关键还是要落在国产化上,否则全都是空谈。
尽管丰田已经国产这么多年了,但其实“根”还是在日本。
丰田的核心供应链,比如PCU和混动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一个是日本电装,一个是丰田电池公司,全都来自日本。
所以跟当初特斯拉全面倒向中国,就是要用中国供应链降低成本不一样,以前丰田是另一个态度。
现在丰田到上海建厂生产雷克萨斯,重点就是能不能学习特斯拉,下定决心放弃日系供应链,转而寻找中国本土供应商,生产一辆“国产”的雷克萨斯电动汽车。
但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初特斯拉到上海建厂,正处于生死存亡危机之下,最艰难的时候,现金甚至只能支撑1个月。
所以特斯拉敢于押宝中国,破釜沉舟只为了能够翻身。
而现在雷克萨斯虽然压力不小,但在一众二线豪华品牌里,其实是活得最滋润的那一个。
更何况,雷克萨斯背后还靠着丰田这颗大树,宇宙第一车企的实力自然不必多说。
这样的条件下,雷克萨斯还有孤注一掷,全面拥抱中国的勇气吗?
目前还没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来中国试试水,还是要真的放弃日系供应链,不同的选择势必将带来不同的结果。
写在最后:时隔多年,丰田终于在电动化上迈出关键一步,雷克萨斯也终于走向国产。
但等到雷克萨斯在上海2027年投产,新能源汽车市场又会进化到怎样的程度?届时,雷克萨斯可能会面临更加恐怖的对手。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