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慈禧对20岁侍卫一见钟情,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曾想害苦了他

梦境编织的乐章 2024-12-30 12:46:40

53岁慈禧对20岁侍卫一见钟情,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曾想害苦了他

世人都知道慈禧太后权倾朝野,却鲜有人知她晚年也曾为情所困。1888年的那个春天,一场意外的相遇,让这位威严的太后对年仅20岁的侍卫那尔苏一见钟情。那一晚,她就召他入宫侍寝,从此恩宠不断。然而,这份来自至高无上的宠爱,不仅没有让这位年轻的侍卫平步青云,反而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力与欲望的纠缠,让这段荒唐的情事最终以悲剧收场?那尔苏为何会在被封为"诚慎亲王"后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其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一、命运初遇

1888年三月,紫禁城内百花盛开。这一天,慈禧太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御花园赏花。自从咸丰帝去世后,她便习惯了独自一人,即便身边有众多宫女太监,那份孤寂依然难以排遣。

当日午后,慈禧让大部分随从退下,只留下几名贴身宫女在身边。走到御花园的牡丹园时,一阵微风吹来,带着淡淡的花香。慈禧站在亭子里,望着远处盛开的牡丹,不经意间眼角瞥见一个黑影从花丛中窜出。

原来是一只野猫闯入了御花园。这只黑猫浑身炸毛,眼中闪着凶光,突然向慈禧的方向猛扑过来。事发突然,宫女们惊慌失措,一时间手足无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从不远处快速冲来。只见一名年轻侍卫手持佩刀,动作矫健地跃到慈禧面前,一刀将那只野猫斩于刀下。

这名侍卫正是那尔苏。他穿着一身侍卫服,身材挺拔,面容俊朗。此时的他单膝跪地,低着头等候慈禧发话。宫中的规矩极为严格,即便是救驾有功,也不敢抬头直视太后。

慈禧缓步上前,目光落在那尔苏的身上。这个年轻的侍卫让她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侍卫处的?"慈禧开口问道。

"回太后娘娘,奴才那尔苏,是乾清门侍卫处的。"那尔苏恭敬地答道。

慈禧点了点头,又问:"你可是忠亲王的孙子?"

"是,奴才祖父正是忠亲王僧格林沁。"那尔苏继续保持着跪姿。

"起来吧。"慈禧示意他起身,"今日救驾有功,回头李公公会给你赏赐。"

李莲英立刻会意,躬身应是。那尔苏谢恩后退下,却不知自己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已经被改写。

当天晚上,李莲英按照慈禧的吩咐,将那尔苏的底细查了个清楚。那尔苏今年二十岁,自幼饱读诗书,精通骑射。他的父亲伯彦那谟诺在朝中任职,是个正直清廉的官员。那尔苏十八岁时通过严格选拔,被选为乾清门侍卫,平日里表现出众。

"这个那尔苏,倒是个可造之材。"慈禧听完李莲英的汇报,若有所思地说道。

李莲英见慈禧对那尔苏颇有兴趣,便趁机说道:"太后若是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不如调他来慈宁宫当值?"

慈禧沉默片刻,轻轻点了点头。就这样,那尔苏被调到了慈宁宫,开始了他命运的转折。

二、权力与情欲

调入慈宁宫后的那尔苏,每日的职责就是守卫慈禧太后的寝宫。这位年轻的侍卫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处境与在乾清门当值大不相同。

李莲英经常带着慈禧的赏赐来找他。一会儿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玉佩,一会儿是一串南洋进贡的珍珠。这些赏赐的分量越来越重,让那尔苏愈发不安。

那年四月初,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李莲英又来传话:"太后口渴,着你去准备茶水。"这道命令听起来再平常不过,但在宫中这样的吩咐却极为反常。要知道,伺候太后饮食向来都是太监和宫女的差事,轮不到一个侍卫来做。

那尔苏依言前往慈宁宫。刚到殿外,就听见慈禧的声音:"进来吧。"

殿内只有慈禧一人,她正靠在贵妃榻上。看见那尔苏进来,慈禧开口说道:"你这些日子在宫里还习惯吗?"

"回太后,一切都好。"那尔苏恭敬地答道。

"今晚留下来陪哀家说说话吧。"慈禧的语气不容拒绝。

从这天起,那尔苏便经常在夜里被传唤到慈宁宫。每次都是李莲英亲自来请,走的都是宫中僻静的小路。

慈禧对那尔苏的宠幸很快在宫中传开。一些老人说,自从咸丰帝去世后,还从未见过慈禧对哪个男子如此青睐。

为了掩人耳目,慈禧还特意给那尔苏安排了新的职务。表面上说是升迁,实则是为了方便他出入慈宁宫。那尔苏被任命为御前侍卫统领,专门负责慈宁宫的安全。

每到傍晚,那尔苏例行查看宫门,然后留在慈宁宫过夜。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深秋。

慈禧的宠幸还不止于此。她开始在朝中为那尔苏谋划出路。先是让他的父亲升任工部侍郎,接着又赐他父亲一品顶戴。短短几个月,那尔苏全家的地位都水涨船高。

然而,这份恩宠来得太快太重,引起了朝中大臣的议论。有人说那尔苏年纪轻轻就得到重用,是慈禧老年昏聩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在重蹈历史覆辙,让他们想起了当年慈禧与安德海的关系。

李莲英察觉到这些风言风语对那尔苏不利,便向慈禧建议要稍作收敛。但慈禧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流言,反而变本加厉地宠爱那尔苏。

她命人在御花园专门辟出一片区域,让那尔苏练习骑射。有时还亲自去观看,这在宫中前所未有。更令人侧目的是,慈禧还破例让那尔苏参加宫中的家宴,这种待遇就连一些亲王都不曾享有。

到了年底,那尔苏已经成了慈宁宫的常客。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慈禧的寝宫。宫女们私下里都说,自从有了那尔苏,太后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连责罚下人的次数都少了。

三、危险的游戏

光绪帝虽年轻,却并非对宫中之事一无所察。每日请安时,他都能看到那尔苏在慈宁宫当值,而这个年轻的侍卫总是站在最显眼的位置。

一天早朝后,光绪帝召见了军机大臣庆祺。"那尔苏此人,朕近来常听闻其名。"光绪帝开门见山地说道。庆祺立即会意,小心翼翼地回答:"此人是忠亲王之孙,如今在慈宁宫当值。"

"是了,就是他。"光绪帝缓缓点头,"朕听说太后近来对他颇为器重?"这句话问得意味深长,庆祺不敢多言,只得含糊答道:"确实如此。"

这场谈话很快传到了慈禧耳中。当天晚上,慈禧就召见了李莲英。"皇帝为何对那尔苏如此关心?"慈禧问道。李莲英答道:"恐怕是有人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一名小太监跑进来禀报:忠亲王府派人来了,说是有要事求见太后。

来人是忠亲王的管家,他带来了一个消息:朝中有人暗中勾结,准备把那尔苏的事情闹大,借此攻击太后。

慈禧听完,立即派人去查是谁在背后搞鬼。很快,线索就指向了几个保守派大臣。他们一直对慈禧独揽朝政不满,如今正好借那尔苏之事做文章。

为了化解这场危机,慈禧开始采取行动。她先是降调了几个说话不干不净的官员,然后又借故撤换了几个在军机处任职的大臣。

但是事情并未就此平息。有人开始在朝堂上旁敲侧击,说宫中有妖人蛊惑圣心,暗指那尔苏。这些话传到光绪帝耳中,他虽然不便明说,但态度也渐渐变得不悦。

慈禧听后沉默良久,最后说了一句:"此事哀家自有主张。"忠亲王虽然退下了,但他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朝中又起了一件大事。有人在军机处递了一封密折,说是发现宫中有人私通外臣,疑似泄露朝廷机密。虽然密折中没有点名,但矛头明显指向那尔苏。

这下连李莲英也坐不住了。他向慈禧建议,要么给那尔苏一个体面的身份,要么让他暂时离开宫中避避风头。但慈禧似乎还在犹豫,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此时的那尔苏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朝中大臣对他避之不及,就连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也开始对他疏远。每天早上朝拜时,他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四、流言四起

随着时日推移,宫中关于那尔苏的流言愈演愈烈。有人说他是太后的新宠,也有人说他暗中勾结朝臣,甚至还有人传言他想效仿当年的安德海,染指朝政大权。

这些流言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各处。一些茶馆酒肆里,甚至出现了专门编排那尔苏的话本子,说他如何一步步攀上高枝,如何在宫中呼风唤雨。这些话本子虽然被官府严令查禁,但依然在民间暗暗流传。

一天,忠亲王府的大门外突然出现了一张匿名檄文,上面写着"卖主求荣,有辱家声"八个大字。虽然檄文很快被撕掉,但这个消息还是传遍了整个京城。

忠亲王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族中长老商议对策。家族中的老人们纷纷表示,如果继续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不仅那尔苏会身败名裂,整个家族的声誉也会受到牵连。

就在这时,朝中又发生了一件事。有人在军机处递上密折,弹劾那尔苏"狂妄自大,不守本分"。这份奏折虽然被慈禧压下,但还是在朝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莲英见形势不妙,连忙去向慈禧汇报。"太后,那尔苏的事情闹得太大了,连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他小心翼翼地说道,"要不要让他暂时避避风头?"

慈禧听后没有说话,只是让人把那尔苏叫来。当那尔苏走进慈宁宫时,发现殿内的气氛格外凝重。慈禧开口说道:"你可知道外面都在传些什么?"

那尔苏跪在地上,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外面的传言,但他不能说,也不敢说。

就在此时,又一个消息传来:有人在宫中发现了一封密信,疑似是那尔苏写给外臣的。虽然这封信后来被证实是伪造的,但流言已经无法止住。

忠亲王府的族人们坐不住了。他们派人进宫,请求慈禧"开恩",让那尔苏回家省亲。这个请求表面上是为了让那尔苏避避风头,实则是想把他从是非中心带走。

慈禧沉思良久,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她命人准备了丰厚的赏赐,让那尔苏带回家。表面上看,这是一份恩典,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意味着那尔苏在宫中的日子已经到头了。

临走那天,李莲英特意来送那尔苏。他递给那尔苏一个包袱,说是太后赐的,让他回家好好保重。那尔苏接过包袱,转身走出了慈宁宫的大门。

这一走,宫里的人都以为那尔苏会就此消失,没想到不久后却传来了更让人震惊的消息。那尔苏在回到忠亲王府后,竟然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五、最后的抉择

回到忠亲王府的那尔苏按照家族的指示,立即开始准备祭祖仪式。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普通的祭祖活动,实则是族中长辈为他安排的最后一次机会。

祭祖这天,忠亲王府上下一片肃穆。族中的长老们陆续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那尔苏跪在祠堂中央,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一言不发。

忠亲王站在祠堂门口,看着手中的族谱。族谱上记载着家族数百年的荣辱,每一页都凝聚着祖先的期望。他对那尔苏说道:"祖宗的牌位就在眼前,你应该明白该怎么做。"

那天夜里,祠堂的灯一直亮到天明。第二天清晨,家仆们发现那尔苏已经咽气多时,桌上放着一封遗书和一个金盒。那尔苏选择了最传统的方式——吞金自尽,用生命维护了家族的尊严。

消息传到宫中时,已是正午时分。李莲英亲自向慈禧报告了这个消息。慈禧沉默了许久,突然说道:"传旨,追封那尔苏为'诚慎亲王',赐葬礼如亲王规格。"

这道旨意一出,整个京城都震动了。要知道,在清朝历史上,还从未有过给一个侍卫追封亲王的先例。这既是对那尔苏的褒奖,也是对忠亲王府的一种补偿。

葬礼按照亲王规格举行,规模之大,让京城百姓惊叹不已。光绪帝派人送来了挽联,上面写着"忠孝两全"四个大字。朝中大臣也纷纷送来祭文,连日前还在背后非议的人,此时也不得不低头致意。

那尔苏的棺木停放在忠亲王府的正厅里。按照清朝的规矩,亲王的棺椁要用楠木打造,装饰要用最好的金银器物。慈禧特意赐下了一件蟒袍,让那尔苏穿着下葬。

下葬那天,天气阴沉。送葬的队伍从忠亲王府出发,一直延伸到城外。打头的是披红挂彩的仪仗队,后面是抬着牌位的轿子,最后才是那尔苏的灵柩。

慈禧虽然没有亲自送葬,但她命李莲英代她前往祭奠。李莲英带来了太后亲笔题写的挽联,上面写着:"一片丹心照汗青,千秋忠烈留青史。"

那尔苏下葬后,朝廷又追赐他"忠烈"二字,并命人在他坟前立了碑,以志纪念。碑文中写道:"忠孝两全,为国尽节。"这座墓碑一直矗立到清朝灭亡。

从此以后,慈宁宫再也没有召见过任何年轻的侍卫。每当夜深人静时,宫女们偶尔能听到太后独自叹息的声音。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随着那尔苏的离去,永远地封存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