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满清遗老(排名无先后)第一篇

周小瑜 2025-04-19 17:06:52

1912年2月12号,中国历史上的大日子,隆裕太后替宣统皇帝发了话,说要退位,这一退,清朝这个封建王朝就算是彻底完了。不过啊,就算皇帝退位了,还是有些老脑筋的人,心心念念想着清朝的好,盼着哪天能再恢复帝制。老冯这儿就挑出了10个这样的人,咱们一块儿说道说道,看看有没有啥新见解。

十、启明星说到长庚,大家都知道这是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其实,长庚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启明星。在清晨的天边,它总是最早亮起,像是给人们报晓的使者。每当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抬头望向星空,长庚星总是那么明亮,仿佛在静静地守候着我们。而到了黎明时分,它又变成了启明星,引领着新的一天开始。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真的让人挺感动的。长庚星,或者说是启明星,它的光芒总是那么稳定,不像有些星星会忽明忽暗。这也让它在众多星辰中显得格外特别,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其实,长庚星不仅仅是夜空中的一个亮点,它还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就像每当我们看到启明星升起,就知道新的一天充满了无限可能。所以,让我们一起向着长庚星,也就是启明星指引的方向,勇敢前行吧!

长庚,他是伊尔根觉罗家的人,也是大清朝最后一位坐镇陕甘的总督。1908年,他被朝廷派到了陕甘当总督。可那时候的大清,已经是摇摇欲坠,全国到处都在闹革命。武昌那边一起义,陕西和甘肃的革命党人也跟着行动起来。长庚一看这形势,赶紧让政府军去打那些革命党,好歹是把陕西大部分地区给稳住了。一直撑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长庚还不死心,继续让人进攻,他甚至琢磨着把宣统帝接到西安,想再重建大清江山。但到了3月2日,两边终于坐下来和谈了。又过了四年,长庚带着满心的不甘心,离开了人世。

九、说说王国维王国维,这个人啊,真的挺有来头的。他在学术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咱们就不扯那些太学术的词儿了,简单说说他的厉害之处。王国维在好多领域都有建树,文学、历史、哲学,他都玩得转。他写的东西,那可是有深度的,不是咱们平时看的那些浅显易懂的小文章。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那更是没得说,可以说是挖得深、看得透。而且啊,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不盲目跟从别人,总是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在现在也是难能可贵的。总的来说,王国维就是个大学问家,他的成就和贡献,那是历史都承认的。咱们虽然可能不太懂他的那些高深学问,但至少要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位国学大师,清朝的老学者,人们称他为“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以前是个清朝的秀才,后来跑到日本去学习,回来后就在清朝的图书编译局帮忙。他跟辜鸿铭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到死都留着辫子;但不一样的是,辜鸿铭留辫子是为了传统文化,而他王国维,纯粹是为了怀念那个已经灭亡的清朝。清朝的大官们,还有溥仪,都很看重他,这让他非常感激。那本有名的《人间词话》,就是他在1907年到1911年间写的。到了1923年到1924年,宣统帝还让他进了南书房,算是正式加入了那个小小的逊清朝廷。溥仪对他特别好,甚至特许他在紫禁城里骑马。但到了1927年,王国维觉得清朝复辟是没戏了,就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己结束了生命。

八、说说康有为这个人康有为,那可是个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搞了一系列变法,想改变国家的状况。说实话,他的想法挺大胆的,就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好。他提出的东西可不少,什么设立议会啊,搞教育改革啊,都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多说话的权利,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东西。虽然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甚至反对他,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觉得这样做是对的。说实话,康有为的勇气真的让人佩服。他知道自己的路不好走,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虽然最后他的变法没能完全成功,但他的努力还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总的来说,康有为这个人,有想法,有勇气,为了国家的未来,他真的付出了很多。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家伙大家都认识吧。今天咱聊聊他在清朝灭亡后的那些事儿。他先是几次拒绝了袁世凯的拉拢,然后跑到上海搞了个孔教会,想给恢复君主立宪造点声势。但他心里认准的君主,就只有清朝那帮子。1915年袁世凯想称帝,他立马就站出来反对,还帮着蔡锷。后来张勋想复辟,他跟着北上见了溥仪,混了个弼德院副院长的空头衔。张勋复辟失败后,他被民国政府追捕,在美国公使馆里藏了五个月。到了晚年,他还跟溥仪走得很近,两人经常互送书画作品。1927年他走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复辟的事儿呢。

七、说说陈宝琛这人陈宝琛,这位历史人物,真的挺有来头。他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有着自己一番事业和名声的大人物。提到他,总能让人想到他的那些事迹和贡献。陈宝琛的一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经历和故事。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也一直在为实现这些而努力。他的才华和能力,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和赞赏。在历史的长河中,陈宝琛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他的名字也被铭记在心。虽然时代在变,但他的精神和影响力,却一直都在。总的来说,陈宝琛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记住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和经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个人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风貌。

这位末代皇帝的老师,也是出名的老臣子,年轻时可是正直官员里的一个。从1908年起,他就给溥仪教汉文。溥仪不当皇帝后,他还是在那个缩小版的小朝廷里待着。到了1927年,溥仪想跟着日本那边,陈宝琛可不乐意了,直接就说:“那个郑孝胥,也是个老臣子,但他可是个大汉奸,靠不住。要是这么轻易去了,回头可难了啊。”陈宝琛是希望溥仪能重新当皇帝,但要是和日本鬼子联手,他是一百个不同意。溥仪不听劝,说走就走,陈宝琛心里那叫一个难过。总的来说,陈宝琛心里还是有国家的。他1935年去世的时候,家里人在收拾东西,还翻到了他打算写给溥仪的奏章草稿呢。

六、说说劳乃宣劳乃宣这个人啊,挺有来头的。咱们这次就来聊聊他。劳乃宣在学术和教育上可下了不少功夫。他搞教育那一套,挺有自己的想法,也做了不少实事。对传统文化,他是真心喜欢,也致力于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里。不仅如此,劳乃宣还挺关心国家大事。他参与了不少政治活动,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国家带来点变化。当然了,人无完人。劳乃宣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他在那个时代,还是算个挺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故事和贡献,也值得咱们后人去了解和记住。

这位老先生是山东滨州人,近代儒学界的大咖,还是个出名的满清老臣,思想特别老旧,不愿变通。他历经三朝,同治十年就开始做官,当过知县、学政,还做过京师大学堂的总管(就是校长)。张勋想恢复帝制时,他当了法部的头头,但根本不懂法律,整天捧着本《大清律》。大家跟他说,就算要恢复帝制,《大清律》也早就没用了,让他学学新法律。可他一听就不乐意了,说大清要是回来了,那当然得用《大清律》。后来讨伐叛军的军队进了城,就他不肯跑,还发誓说:“我在清朝那会儿只是个管教育的(从五品小官),皇上这么器重我,让我当法部尚书(从一品大官),我要是跑了,就更对不起皇上了。”复辟失败后,他还一直跟溥仪和清朝宗室溥伟有来往,1935年去世。

5 阅读:5281

评论列表

羲虹氏

羲虹氏

30
2025-04-21 18:16

别人不提,康有为这无耻至极的败类+政治骗子,以坑蒙拐骗立足,屁都不懂,拿着他人的主张据为己有,根本就不入流!

敬业的喷子

敬业的喷子

3
2025-04-23 14:50

可能他们都觉得民国不入流吧。

宇化贤

宇化贤

1
2025-04-24 01:28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

周小瑜

周小瑜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