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习俗中,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过大年”。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过年”的气氛一直会延续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此后才会逐渐淡下来。
更有甚者:“正月里都是年”,按照老祖宗的这种生活习俗,整个正月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2023年的元宵节,刚好在“立春”节气后的第一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四立”之首。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春天。
在这喜庆的节日氛围中,老祖宗留下了“6忌讳”,只要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里不去触犯,便寓意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都会顺顺利利。
元宵节忌讳一:正月十五这一天里,不要说脏话,更不要大哭大闹,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在老祖宗看来,农历新年的真正开始时间是在“立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这才是新年新气象。作为“立春”节气后的第一天,又是元宵节,主要是以喜庆氛围为主。
在这样的隆重节日里,说出难听的脏话,还由着性子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不仅是不懂事的体现,更是对先祖的不敬。
人们都在祈福,很显然:脏话出口,好运带走。又哭又闹,霉运来到。况且正月十五还是天宫大帝的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里,哭闹是不合时宜的。惹怒了天宫大帝,一年的好运气也就没希望了。
元宵节忌讳二:“饭碗”不能坏。在农耕时代,“饭碗”是农具,在现代社会中,“饭碗”就是工具,以及相关的一些硬件装备。
如果在元宵节这一天,就把自己的吃饭的家伙事给弄坏了,则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财运会受到影响。
元宵节忌讳三:不要成为借钱或被借钱的那个人。无论是除夕,还是春节,乃至是元宵节,在这样的盛大节日里,人们望穿秋水所祈福最多的便是:福气和财气。
和正月初一的讲究是一样的,正月十五在这一天只能进财,不能往外面拿东西。更何况是借钱这样的大事发生,肯定是不好的预兆。
元宵节忌讳四:不要穿破衣服,或者是不喜庆的衣服。在过年的文化习俗中,穿新衣戴新帽是最基本的礼仪。
忙碌了一整年,也该犒赏一下自己和家人了。如果在这一天还穿着破衣服,则预示着没出息,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况且这一天还是天上神仙的生日,一定要穿得喜庆一些,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辞和举动,不要惹怒了仙班,否则前方等着你的,只有霉运了。
元宵节忌讳五:不要动杀生的心。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这一天,人们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活动。
演变了千百年,从饮食习惯和其他传统活动来看,这一天是不会杀生的。万物皆有灵性,在正月十五杀生,是极为不祥的预兆。
元宵节忌讳六:不要去理发。自古以来就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一是因为“孝”文化的传承。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头发是父母给予的,不能轻易去损伤它。
二是因为“发”寓意为发财,去剪头发,则预示着把新年里的财气都给抛弃掉了。当然,谁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结语元宵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又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在这一天时间里,喜庆氛围无处不在。再加上农历十五正好是周末,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聊家常,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事情。
对于元宵节中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忌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去遵循的。但也不能盲目的全部去照做,毕竟生活的年代不一样了,认知也不相同了。
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习俗,我们应该十分理性的去对待它,初衷是好的:都是在祈福新生活越来越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亲宝贝儿
元宵节快乐
秋池水
百无禁忌[点赞]
用户10xxx71
元宵节快乐!
无限的爱
月下生烟花,彩灯映华夏,祈福卯兔年,人人皆安康!
巫军
生活越简单越好! 没了那些不科学的东西,人便更自由自在,于身心更有益。 想一想,古人由于缺少科学知识,许多问题无法理解与解决,便唯心地妄想用虚无的迷信麻醉自己,希求根本就不存的神灵仙佛来帮助。结果呢,于事无济,还伤财伤心损身! 漫长的人生之路,肯定是曲折的,哪有一生毫无风波的平坦大道? 只有利用科学这个真正的法宝才能解实际问题! 或许,对于一些思想迷信的人,等到将要见上帝时,回想自己的人生之路所碰到每一道难题,有哪一道是求神拜佛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