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掏空咱老百姓的口袋,专家和资本们都编造了哪些谎言

雾海迷航 2024-09-18 11:11:01

在当今社会,信息洪流中夹杂着各式各样的观点与理念,其中不乏一些精心设计的“谎言”,它们以光鲜亮丽的包装,试图诱导基层民众走入误区。这些谎言往往披着“励志”、“智慧”的外衣,实则暗藏玄机,旨在维护或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本力量的日益强大,一些资本家和所谓的“专家”更是乐此不疲地编织着各种谎言,用以迷惑和剥削普通民众。进入2024年,这样的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愈演愈烈,以下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4大谎言,让我们剖析其背后的真相。

01 第一大谎言:越会花钱的人才会越有钱

这一观点初听起来似乎颇具诱惑力,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享受生活、大胆消费是通往财富自由的捷径,然而,这不过是资本为了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精心编织的谎言。

事实上,真正的财富积累从来都不是靠挥霍无度实现的,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富豪,无论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还是我国的马云等人,他们无一不是通过辛勤工作、精打细算、长期投资才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成功人士深知,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智慧,而那些一味追求即时享乐、盲目消费的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财务困境,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谎言忽视了个人理财规划的重要性,真正的富人往往具备强烈的财务意识,他们懂得如何合理配置资产、控制风险、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而盲目消费、缺乏规划的人,即使暂时拥有一定的财富,也难以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越会花钱的人才会越有钱”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通过勤奋工作、理性消费、科学理财来逐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02 第二大谎言:学历无用,能力至上

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却有一些声音在鼓吹“学历无用,能力至上”的论调。这些言论往往出自那些自身学历不高,但凭借某种特殊能力获得成功的个别人士之口,他们试图以此来否定教育的价值,误导年轻人放弃对学历的追求,然而,这种论调显然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

一方面,学历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拥有高学历的人往往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的学习能力,这些优势在求职、晋升等方面都会发挥重要作用。看看现在国内大厂,以及大部分知名公司的创始人、高管等,都是知名大学的本科生或硕博生,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另一方面,虽然能力确实重要,但能力往往需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中逐步培养和提升。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作为基础的能力往往是空洞的、无法持久的。此外,学历还代表着一种社会认可和尊重,在同等条件下,拥有高学历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学历和能力的关系,学历是能力的基础和保障之一,而能力则是学历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在努力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历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03 第三大谎言:把钱存在银行跑不赢通胀

这一观点,看似基于经济常识:通胀导致货币贬值,而银行存款利率难以跟上通胀步伐,从而暗示存款将逐渐失去购买力,然而,这一论断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误导。

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多种经济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通胀率虽有波动,但并非所有时期都呈现高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通胀压力往往相对较小。因此,简单地将银行存款与通胀对立起来,忽略了经济周期的变化,显得过于片面。

另一方面,投资股市、基金等高风险产品,虽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但同样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大家看这两年的金融市场表现就一目了然了,从去年A股跌破3000点开始,市场表现就一直不行,到现在都依然处于2800点附近,多数股民亏损惨重。而基金市场也未能幸免,大面积亏损让基民们苦不堪言。相比之下,银行存款虽利息有限,但至少能确保本金安全,避免了因市场波动导致的资产大幅缩水。

实际上,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保住本金,追求稳健收益才是首要目标。在通胀率相对温和的时期,将部分资金存入银行,作为家庭财务的“压舱石”,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因此,将“把钱存在银行跑不赢通胀”作为普遍真理来宣扬,显然是对公众的一种误导。

04 第四大谎言:钱会越来越不值钱

这一谎言的核心在于利用人们对通胀的恐惧心理,鼓吹消费至上,忽视储蓄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通胀与通缩是经济运行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交替出现,共同构成了经济周期的波动。目前以老美为主的欧美国家通胀明显,但对我们来说现在是通缩更明显,在通缩周期内,商品价格普遍下降,人民币的购买力反而增强,此时,盲目消费不仅无法抵御通胀风险,反而可能因过早消耗资金而错失未来更好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超发货币并未直接流向商品市场,而是更多地在金融系统内循环,导致实体经济面临资金紧张、需求不足的困境,这种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动力不足,反而可能出现价格下降的趋势,因此,断言“钱会越来越不值钱”显然缺乏充分的依据。

此外,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保持一定的储蓄水平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应对突发事件、实现教育医疗等长期目标还是为退休生活做准备,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因此,在通缩周期内适度储蓄、理性消费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05 第五大谎言:可以抄底优质资产

这一谎言利用了人们对市场底部的渴望心理,试图引导投资者在看似低位的时刻入场,然而,股市和楼市作为复杂的市场体系,其底部往往难以准确预测。要知道,股市和楼市的底部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策调整、经济基本面变化、市场情绪波动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市场底部的出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任何试图准确预测市场底部的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

现如今,股市已经彻底失守3000点,再也没人提过3000点保卫战,且一直运行在2800点附近,与此同时,国内多个城市的房价也持续下跌,一线城市更是下跌超过3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不少资本和专家在鼓励抄底所谓的优质资产。

其实,回顾以往几次大牛市就可以看出,如果股市和楼市真的见到了历史性的大底,各路资金通常都会悄悄自己就先抄底了,不会这么广而告之的,显然,A股和房价都还没有真正见底,如果盲目听信这些言论,那必然会亏掉你自己许多的真金白银。

再进一步说,即使市场真的出现了所谓的“底部”,也并不意味着所有资产都具备投资价值,因为在底部区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劣质资产和泡沫资产的淘汰过程,如果投资者盲目跟风抄底,很可能会陷入“价值陷阱”中无法自拔。

此外,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经验以及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判断能力,很难在市场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在面对抄底诱惑时,更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

总的来说,以上“四大谎言”均存在明显的误导性和片面性。它们试图通过夸大风险或制造恐慌,来引导我们做出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因此,在面对这些谎言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决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中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从而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1 阅读: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