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观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
相比于一成不变的老套形式,观众越来越看重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但是其实不少节目停播背后,与内容质量无关,更多的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下面就来看一看那些被迫停播的综艺节目们。
«——【·《爸爸去哪儿》·】——»
2013年10月,一档名为《爸爸去哪儿》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东方卫视首播,其创新且温馨的题材立刻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在传统观念中,父亲形象多是威严、稳重的“家庭支柱”,而节目中五位父亲却打破性别角色,亲自带孩子玩游戏、完成任务,展现出平易近人的一面。
每周五晚上的黄金档,无数观众会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屏幕上父子母女们带来的欢乐时光。
可以说,这正是一档轻松的综艺节目应有的初衷。
然而,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获得巨大成功和高知名度,节目组渐渐偏离了最初的本心,为了制造话题,开始在节目中故意安排戏剧性的剧情。
真正引发道德上争议的,还是在第四季因为节目组刻意制造的所谓“阿拉蕾X董力CP”。
当时仅4岁的阿拉蕾凭借可爱诙谐的表现受到观众喜爱,节目组于是故意频繁安排她与同为嘉宾的二十多岁男星董力出现亲密互动镜头,然后通过水军和粉丝的无脑炒作,成功制造出了大龄差“情侣”的话题。
更过分的是,节目组还刻写了诸如两人谈恋爱标准竟然一致之类的剧本,明显在消费未成年人的炒作价值。
一时间,这样大龄差的“组合”在娱乐圈引发轩然大波。许多清醒的观众和网友纷纷质疑节目组的行为,一个4岁女孩子完全不懂这些大人世界的营销手段,她该专心享受童年而不是被利用。
更何况,这对她的成长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以后要面对的舆论压力是否能承受得住。
在众多反对声中,这档曾经轰动一时的亲子综艺节目不得不因为背离初衷而停播。
节目制作团队应该时刻警醒,不要因为一时的热度盲目违背节目的本质,更不应无视参与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权益。
反过来看,《爸爸去哪儿》停播也昭示着公众对不道德节目的抵制态度。
我们希望电视内容能带给观众正能量,而不是消费炒作弱势群体。
节目组如果不能审视自身,就应该由舆论和市场淘汰,这也许可以成为其它娱乐节目的一种警示,让大家共同营造一个更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追我吧》·】——»
蓝台一档追逐真人秀节目《追我吧》在开播仅仅三期后,便因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而被永久停播。
参与节目录制的选手之一,35岁的演员高以翔,在剧烈运动中突发身体不适,却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终不幸离世。
这起悲剧不仅让广大观众和网友愤怒痛心,更引发了人们对整个综艺行业安全意识和标准的强烈质疑。
高以翔加入《追我吧》,原本只是想挑战自我,展示青春活力。
谁能想到,一场原本富有乐趣的竞技,会变成生命的終点,在节目录制时,高以翔身处剧烈运动中,体力透支状态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多次向工作人员表达想要暂停。
但据曝光的录制画面显示,节目组并未对此予以足够重视,不仅未停止录制让高以翔休息,反而继续催促他按计划完成节目录制,最后导致不幸的惨剧发生。
事后调查发现,节目组在准备和录制中存在多项安全隐患和疏漏。
高强度的竞技项目对体力有很高的要求,但参赛选手并未进行充分的体能测试和评估,录制过程中缺乏医务人员跟随,发生意外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严重的是,节目组对高以翔身体异常的反复反映置若罔闻,罔顾人命只为收视率继续录制,这种安全管理漏洞和道德缺失令人震惊。
面对如此惨痛的教训,整个行业必须永远铭记,不能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去换取收视热度。所有综艺节目都应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强化医护准备,保障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金星秀》·】——»
金星秀曾经风头无两,它的主打卖点就是金姐的犀利吐槽。
作为一档娱乐类综艺节目,它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欢乐,但过于尖锐的言论也埋下了祸根。
金星秀于2010年开播,一经推出就成为了轰动全国的热门节目。金姐以其伶牙俐齿著称,她和男主持沈南坐在舞台两端,针砭时弊,吐槽娱乐圈,讽刺名人新闻,内容劲爆又犀利。
节目中,金姐曾公开批评成龙不负责任,也曾质问潘石屹只向国外捐款而不关心国内灾害。这些直言不讳的批评席卷网络,令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但是,金星秀的毒舌式吐槽也埋下了隐患。金姐曾在节目中狠批多位知名艺人,这使她结交了不少敌人。
这些受批评的艺人和公司利用人脉关系,向主管部门施压。
2017年,金星秀突然停播,金姐表示希望能够复出,但6年过去节目仍无动静。这次突然的“河蟹”,似乎与金姐过于尖锐的言论有关。
其实,娱乐节目的本质应该是给观众带来欢乐。节目制作方应该注意把控节目风格和价值导向,避免过于辛辣的言语伤害他人。
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针对权贵说话,以免招来麻烦。
如果金星秀能够注意把控节目语言风格,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它完全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手法来吐槽娱乐圈,让观众在欢笑中得到正能量。
«——【·《快乐大本营》·】——»
1997年,一个全新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在芒果台首播,这不仅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一次革新,也开启了一段光辉岁月。
与过去单一的明星表演不同,《快乐大本营》最大的亮点在于主持人的作用。他们将节目进行分“栏目”,通过与嘉宾和观众的互动制造乐趣。
这种全新的模式和精彩的内容很快赢得了80后、90后的追捧,《快乐大本营》随之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在鼎盛期,《快乐大本营》几乎统治了周六黄金时段,成为收视率之王。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上这档节目成了红的保证,成名的必经之路。
《快乐大本营》就像一部时代印记,见证着无数新星的诞生。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年代变迁,这档曾经的经典节目也渐行渐远。主持人们被指“收礼门”,影响了形象。
节目组指定高额应援一事更引发外界对“明星经济”的不满。在口碑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湖南卫视决定将《快乐大本营》改头换面。
2021年,《快乐大本营》正式停播,由全新的《你好星期六》取而代之,24年的历史就此落幕。对于一代人来说,这部综艺就像自己的青春记忆,如今却要与之告别。
一个时代的综艺节目,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快乐大本营》推崇主持人和互动,体现了80后、90后求新求变的个性。
它红极一时,也显示了那个时代观众对娱乐的渴求与青睐。
«——【·《变形计》·】——»
《变形计》于2006年在湖南卫视首播,本意是让城里富二代和农村穷苦孩子互换生活一段时间,以唤醒双方的同理心。这一梦幻组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
然而,在近10年后的今天看来,《变形计》的正面效果值得质疑。
参与节目的孩子们经历了太大的反差,这对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以农村孩子为例,他们短暂地沉浸在了物质富足的生活中,一时间难以明白这只是电视节目设置的虚假场景。更有甚者,在享受了城市生活的甜头后,有的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空虚和迷失。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变形计》中的“改造”其实都是编剧故意设置的噱头。比如韩安冉本就是靠整容走红的,节目结束后不仅没有戒掉整容习惯,还开设了整形医院;易虎臣也没有乖乖回归平凡生活,相反他创业失败、欠债不还,被列入了失信黑名单。
在各方质疑下,《变形计》不得不停播。它在当时掀起的热潮,如今变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表演。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新鲜感和爆点,就忽视潜在的负面影响。
任何以娱乐消费为目的的“社会实验”,其结果的真实性都值得质疑。
《变形计》也许本意是好的,但最后却成为了资本运作和道德绑架的产物。
«——【·《好声音》·】——»
《好声音》频频被爆有作假内幕,节目组用种种操作应对,反而成就了它的热度。
然而观众经此一系列事件,已经对节目失去信任,最终导致停播。
《好声音》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观众早就发现节目组存在猫腻,只是苦无证据。
李玟事件点燃了节目的引线,网友这才开始揭露“真相”。
其他战队分数70多的学员能够获复活,而李玟战队80多分的学员却被淘汰,李玟与节目组因此产生争执。
更扯的是,有一期节目中,导师座位上的按钮没有按下就自己转过去了,所有这一系列疑点下,节目组再解释也没用,只能停播暂停。
其实,《好声音》从一开始就注定争议不断。作为选秀节目,自诞生起就面临着真实与作秀的双重质疑。
节目初期,选手们惊人的天赋和精彩演绎迅速崛起,令人目不暇接。但观众并未完全买账,质疑声始终存在。
节目组为保热度,也只能不断推陈出新——设置“盲选”“转椅”等机制,制造趣味与悬念。
这场真实与作秀的角力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节目组的小伎俩可能暂时提高热度,但观众的信任却在持续流失。
李玟事件无疑是整场信任危机的导火索,随后节目组种种笨拙的补救都雪上加霜,让观众彻底对其失望,直至停播。
选秀节目本质上难免作秀成分,但过犹不及会让它失去生命。
也许节目组应该反思,如何在真实与作秀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孤注一掷只图热度,才能让节目走得更长远。
«——【·笔者认为·】——»
综艺节目的初衷是为了给观众轻松愉悦的感觉,现如今有些综艺却是为了收视率而各种“作妖”。
也希望其他节目引以为鉴,不要步这些节目的后尘。
茶言茶语
金星秀不应该停播
凡不凡人
金星那里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