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的旅游休闲街区里头,清泉街社区的一帮文艺队员正忙活着筹备一台晋剧演出,这事儿听起来挺简单,可这群人愣是把它搞得热热闹闹的,弄得整条街都沾上了年味儿。
这些演员好像跟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样,虽说是街道文艺队的人,可他们穿起戏服来还真有那么回事儿,化的妆也都精细得很,走起路来抬抬手放放脚都透着股子专业劲儿。
台上那几个主角唱的是《打金枝》里的选段,这戏放在从前是宫里头的故事,讲的是公主和驸马之间闹出来的事儿,听着是老掉牙的剧情,可这帮人唱起来一点儿不含糊。
这些演员们嗓子都练得不错,该高亢的地方震得人耳朵发麻,该婉转的时候又甜得让人心里发痒,一个个走位转身都稳当得很,台下的人看得直点头。
有个老大爷坐在前排,整场戏都听得直瞪眼,连着给旁边的人解释这段戏该怎么唱才算地道,说这帮人唱得一点不比专业的差。
社区文艺队这帮人平常都是街坊邻居,有卖菜的,有开店的,有退休的老师,平日里都是普普通通的模样,可一到排练的时候就来了精神。
队里有个退休的老师傅,以前在剧团待过,现在成了他们的师父,教大家走台位,练发声,一板一眼地较真,把一群业余爱好者training得有模有样。
排练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他们在社区活动室里折腾,有时候天还没亮就开始,有人说这是糟践自己,可他们乐此不疲,说这是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快乐。
这次演出前,他们天天泡在排练室里,有人嗓子哑了继续练,有人下班了接着排,就为了给街坊邻居们献上一台像样的演出。
演出那天,台下的观众都是附近的街坊邻居,有拄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甚至还有几个提着书包的学生,大家凑在一起看戏。
一个大爷拿着手机直播,说要让不能来的老伙计也跟着热闹热闹,直播间里不时冒出来一串串点赞的小红心,热闹得很。
台下有人开始跟着哼唱,有人用手机录像,还有人给演员们喊好,整个现场热闹得不行,俨然成了一场社区里的文化狂欢。
一个卖早点的大姐说,平常在电视上看戏总觉得隔着层什么,现在近距离看着街坊邻居唱戏,感觉特别亲切,好像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次演出不光是台上台下热闹,连带着整条塞上老街都活络起来,街边的小店里都挂起了红灯笼,有卖特产的,有煮茶的,都趁着这机会带动了生意。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演出形式挺好,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戏,又能带动周边商户的生意,一举两得。
有观众说,以前总觉得看戏是老年人的娱乐,现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传统艺术也能跟现代生活结合得这么好。
一个年轻妈妈领着孩子看完戏,说孩子平时总是捧着手机打游戏,今天看戏居然看得津津有味,还问这些叔叔阿姨是怎么学会唱戏的。
这场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都留下来跟演员们合影,有人还打听他们什么时候还演,说要把家里老人也带来看看。
有个退休老师说,社区办这种活动特别好,比起那些大型演出,这种接地气的演出才是最受欢迎的,因为观众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社区干部说,以后要多办这样的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不用跑远路,也不用花大价钱。
张女士激动地说,这样的演出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看着街坊邻居登台演出,好像戏曲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了,而是变成了身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