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毁中国烈士陵园,却对日军坟墓保护有加,这个国家为何恩将仇报

同巍聊历史 2024-08-22 09:16:38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缅甸原本庄严寂静的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中,忽然传来一声愤怒的咆哮:

“不能拆,坚决不能拆!4万兄弟的在天之灵何以慰籍,这样无耻的行为简直天理难容!”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地抱住烈士冰冷的墓碑,他那痛彻心扉的哭喊声在空旷的陵园中不断回荡。

可惜,他的控诉无人理会。

前不久,缅甸政府以发展本国经济修建大楼为由,要强行拆除中国远征军在缅烈士陵园。

安葬着四万烈士英灵的陵园须臾之间便化为废墟。

战士们尸骨无存,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陈烟中。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曾经给缅甸造成沉重灾难的日本士兵陵园毫发无损。

短短40年过去,当地便将中国过去的援助抛之脑后,这样忘恩负义之举让无数国人倍感愤慨。

当年中国远征军曾经做出哪些贡献?缅甸又为何区别对待,做出如此不顾道义的行为呢?

铁血远征赴南疆,壮志凌云越山河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至1942年3月大举进攻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作为国际援华“生命线”,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无需多言。应英美同盟的要求,也为守住我国的“生命线”,国民政府派出第5,第6,第66军,共计十万远征军赴缅作战。

3月初,戴安澜率领第200师作为先头部队,与日军在同古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敌人的炮火铺天盖地席卷过来,正当形势焦灼之际,前线传来了最新的通报,

“我们的增援团还在路上,如若孤军奋战恐怕难以与之抗衡,要不要先行撤退保留兵力?”

“一步都不能退!哪怕战场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也要死守到底。”戴安澜的坚决让在场所有人皆心头一颤。

他轻轻抚摸着自己的枪杆,眼神中的坚毅犹如一把利刃,划破前方的黑暗。

终于,他扣动扳机,向硝烟弥漫的天际打响了一枪:

“传我号令,如若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也战死,参谋长顶上,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刻,不得放弃!”

孤烟渺渺升起,慷慨悲歌在战场吹响,远征军战士的身后没有千军万马。此刻,用生命杀出一条血路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就这样,200师的战士奋勇杀敌,炮火连攻三日不断,成功将日军55师团挡在同古城外,予以敌军沉重的打击。

日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眼见形势不妙,紧急向前线致电,在竹内宽变更部署,悄悄撤下143联队,命其穿过森林,绕到同古城北,突袭北部的同谷机场。

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中国军队措手不及,惊慌之下难以支撑,只得连连败退。

然而祸不单行,前方的噩耗再次接踵传来。

西线的英军作为同盟擅自改变先前的计划,在未通知友军的情况下直接撤退,使得同谷侧翼彻底暴露。

至此,200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古城的南、北、西三面同时被围,东侧的锡塘河成为唯一的生路。

日军此时仍不罢休,为将200师一网打尽,趁着夜色渐深,派出400人偷渡锡塘河,直插我军指挥部。

大敌当前,戴安澜仍然临危不乱,握紧手中的枪支,率先带领部下杀了出去,拼死保住了指挥部。

这注定不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枪炮声彻夜不休,战士们的鲜血更是将河水染成红色。

直至东方破晓,200师迎着第一缕晨光成功突围渡过西塘河,退守到100公里外的宾文那。

同古的失守,宣告着与英军里应外合,收复仰光的计划彻底破灭。随着英军的接连撤退,胜利的希望愈加渺茫。

在日本直抵腊戍,切断远征军的东侧的撤退路线后,戴安澜收到让部队以难民的身份向印度撤退的指示。

已经多次中弹,身负重伤的他深感屈辱,一怒之下将刚收到的指令撕碎,大吼道:

“我作为中国军人,怎能以难民身份受洋人摆布,带兵躲到印度去,我戴某就是死也要回到自己的祖国。”

说罢,由于过度愤怒,身体的伤口突然受到剧烈撕扯,戴安澜一度昏迷过去。士兵们只得用担架抬着他,一步步靠近祖国边境。

风雨交相侵袭下,戴安澜的伤口一再感染,当部队行至距国境仅40里的茅邦村时,已经奄奄一息。

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戴安澜艰难起身望向北部近在咫尺的中国边境,泪水瞬间浸润了眼眶,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支撑重回祖国的怀抱。

沉默了良久,转身对自己的下属留下最后遗言:“请告诉我的妻子和家人,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此生再无遗憾。”

听后身边的战士早已泣不成声,连连点头答应着。怀揣着对祖国与故乡的眷恋,戴安澜默默闭上双眼,在异国他乡与世长眠。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明月与清风一起目送这位英雄的离去,战士们最终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将戴安澜的遗体带回祖国。

艰难撤退野人山,野径苍茫志更坚

在各部撤退后,第五军主力却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原本打算从密之那撤回国内,不料却收到日本将此地提前占领的消息。

无奈下只好选择跨越野人山撤退回国。

为了轻装前行,部队选择抛下装甲车等所有重型设备,步行穿越幽深的原始森林。

漫漫长路还未开始,他们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没有了交通工具伤病员该如何运输?

“不用管我们,只需要给我们留下汽油便好,卸下包袱,大胆向前吧。”

伤病员们主动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如今的困境之下保全部队的主要力量才是唯一的出路。

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少战士无法接受惨痛的离别。

“不,要走就一起走,要死也一起死,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战士们掩面痛哭着,场面再度陷入僵局。

杜聿明作为军长,明白前方生死未卜,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忍,为保大局也得生生压下去。

于是,他迅速做出决断。

汽油顷刻便被点燃,大火弥漫直冲云霄。伤员们选择在熊熊大火中燃尽自己最后的生命,去照亮战友前行的路。

出发不久,第五军便陷入泥潭中。此时正值雨季,漫天大雨倾泻而下,泥石流与山洪相继暴发,阻拦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

真正的困难远不及此,雨林中的蚊虫毒蛇遍地泛滥,瘴气沼泽更是屡见不鲜。每向前一步,都是对生命残酷的考验。

看不到尽头的原始丛林埋葬了两万余战士的尸骨。历时114天,遮开层层叠叠的雨林,能够重见天日的只剩下寥寥四千人。

败走野人山也成为无数战士深藏心底的痛楚。然而这一切还未结束,1943年10月反攻战役再度打响。

第二次入缅作战主要从印度和国内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即缅北大反攻和滇西大反攻。

这一次中国远征军势如破竹,成功突破日军长达2年余8个月对滇缅道路的全面封锁,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前后两次入缅,历时三年之久,顺利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中国共派出约40万远征军,更有无数战士们永久长眠于异国他乡。

国利至上择殊途,缅境陵园待遇殊

中国人用血与泪的代价将侵略者赶出缅甸,如果这些战士们知晓在40年后,他们的贡献便被缅甸彻底遗忘,就连葬身之处都要惨遭拆毁,真不知该做何感想。

中国政府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缅甸进行交涉,然而最终却是徒劳无功,四万战士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悲凉结局。

至于缅甸为何能够保全,与他们有着血海深仇的日本士兵的陵墓,其“双标”行为的背后实际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量。

当时的日本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发展可谓如日中天。

不仅如此,从1954年起,日本开始向缅方支付战争赔款,并进行经济协助,这一数额直接高达30亿美元。

可以说,缅甸在战后的恢复和发展始终离不开日本的支持,彼时的中国虽然已经跻身大国行列,却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时,曾经的血海深仇亦或是危难时刻的伸手援助,在国家利益面前都是一张废纸,随时都可以揭下。

这样处理问题的原则虽然足够现实,可未免过于短浅。

结语

又一个40年过去,世事变化无常,我们的祖国走在世界发展前列。

中国对于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也愈加重视,于2020年颁布 《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随着管理条例的不断完善,境外国家20处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工作圆满完成,其中便包括先前拆毁的烈士纪念碑。

如今,当地政府再也无权干预中国烈士纪念碑的重新修缮。

昔日,远征军战士为保山河无恙,万里度南疆。今日,华夏儿女笑看盛世芳华,敬祷烈士英灵早日魂归故里。

-END-

【文|竹溪】

【编辑|长庚】

0 阅读:1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