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功盖秦皇,德过宋祖!

笑看历史风云 2025-01-11 09:29:55

我对历史的认知就是,不管历史还是王朝都应该以老百姓的幸福为前提,而以牺牲百姓的生命换取的开疆拓土对我来说都是不看好的。如果开疆拓土的意义是让自己的百姓流血,让被统治地区的百姓受苦,那么大一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而以我的看法,汉文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重视百姓的君主,与刘秀比肩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不同,汉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主动提供三十税一的君主。他也是历史上少有为了鼓励耕种给百姓牛等生产资料的君主,更是第一个以身耕耘的君主,哪怕是做样子,起码做到了,这比后世的君主强多了。

汉文帝

首先汉文帝是第一个跳出哲学的皇帝,我们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觉得生产力越发达,百姓就越幸福。而汉朝的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汉文帝却能做到三十税一和连续十一年免田租。有人说汉文帝时期也有奸佞贪利之图,那么哪个朝代没有呢?因为这就是君主制的弊端,一个人能力再好也难以掌控整个王朝。但同样的生产资料,明朝的生产力明明比汉朝强太多,明朝的赋税比汉朝高太多。但不同的是汉文帝府库充盈,而明朝却入不敷出,因此汉文帝是超越生产力的。

他用行动表明,哪怕是生产力比较低,他也能维持王朝的良性运行。在汉文帝之前,也就刘邦实行十五税一,而在此之前谁会拿百姓当人看呢?秦始皇一怒而杀一郡之民,项羽一怒坑杀秦卒,而他们哪个被杀的人不是百姓呢?而清朝更是一地鸡毛,吹上天的康乾盛世仅仅一年灾害就饿殍遍地,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都不常见吧。不管汉文帝是真的还是装的,他的行动都是正向引导,哪怕是奸佞小人要讨好皇帝必然要清廉节俭,君主如此,群臣怎么能不效仿呢?一个王朝的这种行为带来的是整个王朝风气的改变和开支的减少。

明君

其次,真正的明君是敢于为百姓背骂名的。有人觉得汉文帝是忘恩负义削弱功臣,其实汉文帝是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羽毛的。他完全可以把拥护自己的人封为异姓王,完全可以给刘姓诸侯王扩大赏赐来让自己留下美名。但他如果这样做,他留名了,自己的后代和百姓就遭殃了,谁能保证这些王爷的后代里面没几个吴王刘濞呢?一旦他们起事必将给百姓带入到战火中,他也可以用给功臣用华富贵的筹码杯酒释兵权。但结果就是这些功臣的后人不断繁衍成为朝廷的负担,再出现几个像福王这样的地头蛇,那更是百姓的梦魇。

因此他为了百姓更为了后代不仅不能赏赐功臣,还要从他们手里拿回权力。他为了解决最大的淮南国,哪怕是捧杀自己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他都不惜以背负骂名而默默承担。我想到一个名字纪信,他为什么宁愿死都效忠刘邦呢?我在与别人聊天时找到了相近的答案,很多人即使知道自己死也依然会追随刘邦,因为与刘邦带给百姓的轻徭薄赋相比,他们的死是微不足道的。或许陈平是势力之徒,但萧何、张良这样的人想要的是天下太平,因此他们才会追随刘邦,因为刘邦是最有可能的,因为他和汉文帝一样都是为了天下不惧背负骂名的人。

王朝

最后,治理王朝就像做人一样,再完美的王朝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和完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必定是失败者,因为只有你不断进步,你才会逐渐变得完美,如果你只畅想未来,今天都过不好,那么明天必然不会好。而汉文帝就是如此,或许君主制注定了这个王朝漏洞百出,但只要汉文帝发现这个王朝存在的问题,他都会努力去改变这些陋习。比如汉承秦制刑罚残酷,汉文帝就废除了一些严苛的刑罚,比如为了鼓励耕种实行纳粟授爵,虽然实际实行下来百姓根本没有能力获得爵位,但这也是一种尝试。

而且这个举措未尝没有好处,富商为了爵位给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负担,也就减轻了百姓负担。而且解决了王朝戍边的粮草供应问题,而且这些富商为了获得爵位都会高价购买百姓的粮食,这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其实汉文帝完全可以锦衣玉食,完全可以大兴土木,但汉文帝却战胜了他对权力的欲望,他生活节俭,或许这些都不足一提,但他受到时代的局限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大努力,或许他只是为了千古流芳,但如果一个君主在千古流芳时与百姓实现双赢,我又为什么不赞美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的历史观不倾向于一将功成万骨枯,因此必然与身为士族的史官相悖甚至背道而驰。因为我就是百姓,农民的儿子,我在谈论思想、文化甚至尊严等时都会将百姓的温饱放在第一位。而且我觉得历史是由百姓书写的,除了史学书籍,还有一种历史叫代代传承,人民会因怀念怀念诸葛亮把先进的耕耘技术传到南中而为诸葛亮建立庙宇,人民会怀念包拯的不畏权贵而神话包青天,而这些就是历史,是民众真心推崇的历史。而不管你认不认可我的观点,我都对你由衷的感谢,欢迎大家讨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