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北京4月4日起进入今年杨柳飞絮始发期。在今天(4月9日)的杨柳飞絮治理现场会上,新京报记者看到了北京创新研发的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该吸收机形似吸尘器,长约一米,只有1.4公斤,可将落地的杨柳飞絮快速吸走。另外,北京研发凝絮剂应对杨柳飞絮,已在红领巾公园等地试用。

4月9日,永定门东滨河路,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新设备——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可快速吸走落地杨柳絮 杨柳飞絮是杨柳树种子传播和繁育后代的一种生理现象,是植物自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4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毛白杨最先进入飞絮期,柳絮在杨絮飘飞10天左右开始启动飞舞季。在飞絮期,每天10时至16时为高发时段。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全市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精准治理,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不成害”防治目标。 除了及时、精准的短期应急防治措施,全市将通过源头控制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长期防治杨柳飞絮。同时加大科技力量攻关,创新研发凝絮剂、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等,助力杨柳飞絮防治。 今天上午,杨柳飞絮治理现场会在东城区永定门东滨河路附近举行,治理新设备——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亮相。这款黑色长筒状的新设备有些像吸尘器,吸头的另一端有红色网套,可以储存吸附的飞絮。设备拿在手里非常轻便,只有1.4公斤。

4月9日,永定门东滨河路,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少臣介绍,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是科研人员研发的一种只吸取飞絮而不吸取其他物质的小型机器,具有重量轻、吸取和收集效果好、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他说,目前道路两侧的柳絮采用清扫车喷水方式清理,但居民区和道路角落需要靠人工清扫。由于柳絮比较轻,很难收集,通过控制飞絮吸收机的风量,可以使其将落地的飞絮及时收集,同时节约用水。该设备今年将在公园、绿地和部分居民区示范应用。 据设备研发单位绿友集团工程师张红介绍,设备售价在五六百元。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设备可配置不同重量的锂电池,也可配备重量6公斤、30个工作小时的背负式锂电池包。养护工人使用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可快速吸走落地的杨柳絮,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4月9日,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研发凝絮剂应对杨柳飞絮,已在红领巾公园等地试用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 该研究从不同防治场景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筛选、繁育出的雄性杨柳树优良种质资源、创新研发的新型控释长效飞絮抑制剂和生产工艺体系、树干注射与飞絮吸收装备等多种前沿技术一体式集成进行场景式应用,构建适用于核心区、公园、学校及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的,或者适用于交通高流量区及片林的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这种通过跨领域技术集成与场景化部署的技术体系,可以形成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的完整链条,并形成标准化流程,为基层在实施杨柳飞絮减量工程或绿地提升改造过程中提供灵活适配的解决方案。 当天,作业人员用高压水枪冲刷树冠,与以往不同的是,喷向树冠的水雾中掺入了新研发的凝絮剂。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艳春介绍,凝絮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制备的水溶液,在现场兑水稀释,再结合高压水枪、雾炮车甚至无人机可均匀喷洒于树冠之上,使杨柳絮在树上黏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进而减少飞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 凝絮剂药效持续期长,基本上能持续十天到半个月,它的原理是物理吸附包裹固定。而且凝絮剂为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在后期经过雨水和光照会自然降解。目前,凝絮剂已在红领巾公园、北小河公园等地进行了实验,今年准备在副中心、顺义、密云进行大范围中试。

4月9日,永定门东滨河路,工作人员给路边的杨树喷水抑制杨絮,喷向树冠的水雾中掺入了新研发的凝絮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多方联动,迎战飞絮高发期 目前,市园林绿化局与市气象局、市城管委等12个部门协作,将杨柳飞絮防治与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林地绿地日常养护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深度结合,坚持“应湿尽湿,应扫尽扫”,高标准开展杨柳飞絮预报和飞絮综合治理。 今年,市园林绿化局重点做好源头管控,加快新技术试点应用,及时进行科学评估,构建完善高效便捷的防治技术体系,组织做好林地绿地飞絮防治;市城管委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组织各区、各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开展湿化和清扫专项行动,抑制飞絮二次飘飞;市消防救援总队将强化火灾风险分析研判,及时应急救援,做好防护安全提示,严防飞絮引发重大火灾。各区政府、各有林单位也将飞絮防治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范畴,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安排防治,确保成效。 北京即将进入第一个飞絮高发期 根据预测预报,北京即将进入第一个飞絮高发期,主要集中在五环内中心城区,飞絮树种为雌性毛白杨,而近期气候干燥,需要严防因飞絮引发火灾。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醒市民,飞絮极易引燃,飞絮高发期间,严禁户外用火,严禁乱扔烟头,谨防引燃飞絮引发事故,防火安全,人人有责。 同时,市民在飞絮季节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一次性防尘口罩、墨镜、防护镜、纱巾等均可起到有效遮挡飞絮作用,外出后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口腔;户外锻炼等室外活动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注意关闭纱窗,避免飞絮飞入室内,室内飞絮可用吸尘器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后清扫;加大对汽车和精密仪器等设备的检查,发现飞絮积存要及时清理。 无研究表明飞絮本身会导致过敏,因飞絮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对于过敏人群来说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因此,建议大家出门做好防护,过敏人群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敏感人群若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过敏原。春季气候干燥,飞絮会引起心情烦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4月9日,永定门东滨河路,工作人员给路边的杨树修剪树枝。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防治杨柳飞絮将突出重点区域和时段 今年,北京将突出重点区域防治,重点关注居民区、公园、学校等人流量大、关注度高区域,尤其是长安街沿线,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要加大力度清扫、湿化。 突出重点时段防治,强化夜间清扫、上班早高峰前及时对前日积存飞絮进行湿化和清扫;在10-14点果序开裂飞絮高发时段,加大喷水湿化力度;晚高峰前,再次进行湿化和清扫,降低飞絮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随时发现飞絮严重区域,按照30分钟反馈的原则,及时开展湿化清扫。 北京还将不断丰富监测手段、提升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利用100处杨柳飞絮专项监测点持续开展杨柳树雌株果序发育动态变化监测,坚持每日组织园林、气象专家进行研判,通过园林、气象等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杨柳飞絮高发期预报,科学指导行业部门及时准确开展防治,提醒市民科学有效防护。 记者/张璐 编辑/樊一婧 校对/刘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