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渗透没白费,美国扶持的“内鬼”,开始露头。

梦凡评国际 2023-08-12 22:54:0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二月的莫斯科还没有完全摆脱冬的寂寥,擦掉窗户上的哈气向外看去,特维尔大街上的行人还是很少,每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围着围巾,戴着帽子,穿着厚厚的大衣。他们中,有的手里提着刚刚从面包店领到的大列巴;有的牵着小孩,小孩在看向路旁的黑毛狗;有的则只是在自顾自的走着。

这是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年,没有人会怀疑,这会是一个和平的年、一个幸福的年、一个美满的年、一个团结的年。

红场外的美国大使馆公寓中,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正在伏案写着一份文件。他抬起头,扭了一下脖子,他看向窗外,一眼就看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的巨大红色五角星。尽管室内有暖气,但远没有达到令人舒适的程度,他被冻得打了一个哆嗦:“见鬼,莫斯科的春天还真是冷啊,34年拖到现在,大使馆的新馆舍什么时候能建成。”

他看向天花板,若有所思了一会儿,埋头继续写。终于,他写完了电文笺上的最后一个字。

“凯茜,麻烦把这份发给国务院。”

“好的,凯南先生。”

是的,此人就是时任美国驻苏代办乔治·F·凯南,他所写的这份电文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凯南长电报”,文中从苏联的历史与民族特性、美苏双方的既往交流等角度详细阐释了东西方合作的“不可能性”,劝说美国政府应对苏联的“可能威胁”予以警惕,实际上拉开了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的序幕。

而所谓“遏制”政策又为美国的另一个对外政策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和平演变”。那么,什么是“和平演变”呢?它又将为当时的美苏和现在的美中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文将主要从和平演变的诞生、发展以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方面为各位展开剖析。

真假诫令

近年来,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份据说是CIA编写的对华政策“十条诫令”,内容是指导美国的情报机构及其情报人员如何开展对华破坏工作,其核心思想是妄图以“和平演变”的方式颠覆我国政府,从根本上破坏掉我国的立国根基。

“十条诫令”的详细内容笔者这里不再详细展开,只列举其中两条:“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 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

事实上,关于这“十条诫令”的真实性,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十条诫令”完全子虚乌有,是一些人为了博人眼球捏造出来的,证据是“十条诫令”和冷战时期美国为丑化国际共运而编造的“共产主义者革命准则”。

该“准则”最早见于1946年由佛罗里达州检察官签署的一份文件,同“十条诫令”一样,该“准则”的内容也分为十条,较为简短,这里同样引用两条与前文的“十条诫令”作对比:“四、通过不断地、喋喋不休地谈论不重要但却有争议的事情,把人们分化成不同的敌对群体。五、令他们的领导者受到蔑视、嘲笑和诋毁,以此摧毁他们的信仰。”

仔细对比此二者,各位应该不难发现,这两份所谓“诫令”或“准则”无论是在内容构成还是句式结构上都非常相像,或者进一步说,“诫令”简直就是“准则”的升级和“完善”版本,这便不得不使人怀疑“诫令”的真实性。

此外,由于在西方文化中,“十”是西方人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数字,例如摩西“十诫”。这便更加坚定了一些人对“诫令”存在真实性的不信任感。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指出“诫令”是真实存在的。“十条诫令”传入国内的时间不是很确定,比较公认的是由香港《广角镜》月刊在其2001年7月号中曝光,后来新华社的《参考消息》于2001年7月24日第15版对其进行了刊载。

有人发现,中情局首任领导人艾伦·杜勒斯几次对部下的训示同“诫令”都十分相似,但由于杜勒斯的这些训示内容见于克格勃资深情报专家维·什罗宁撰写的《克格勃X档案》,因此真实度也不能完全保证。

另外还有人发现,“诫令”同当时美国政界一些人士的政策性建议不谋而合,因此便可以确定“诫令”至少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不管诫令是真是假,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美国的情报机构自新中国建立以后便不遗余力地对我国进行渗透及施加影响,即所谓“和平演变”。

交往下的对抗

那么,什么是“和平演变”呢?相比于政治暴力冲突,和平演变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手段,主要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国或一个阵营对另一国或另一阵营施加影响,以使得被施加国内部产生分化或矛盾,从而达到瓦解对手的目的。

和平演变通常是在一方对另一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拥有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以前美国和平演变的重点对象为苏联,现在则是我们。

对于美国来说,彻底地、完全地“消灭”社会主义是美国称霸全球的主要战略前提。针对对苏攻势,究竟是“以实力换和平”还是“以缓和换和平”,一直是美国政府内部的主要争论对象。

“以实力换和平”是指以自身绝对实力迫使对手让步。“只要我足够强,苏联人一定会畏我惧我而逃之夭夭。”

“以缓和换和平”则是指通过谈判、对话等手段与苏联合理划分势力范围,从而达成两家共治天下的目的。“忍吧,忍一忍吧,我们是吃了点亏,可苏联人也没占便宜。”但同时,和平演变恰恰也是这个“以缓和换和平”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冷战开始之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制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窗口期”。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同年5月,美国政府便制定了一个以凯南“长电报”核心内容为主体的“遏制”战略。其主旨是在保持两方全球均势的情况下,以和平演变为主要措施对苏联开展渗透。

后来随着“麦卡锡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实力换和平”的公开对抗逐渐成为了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核心。而后,美国政府又制定了旨在将东欧国家从苏联控制下争夺过来的“三叉计划”,正式拉开了和平演变的序幕。

美国政府认为:只要共产主义国家发现“自由生活的美好和富裕”,自然便会“摒弃共产主义本身”。这便是美国制定和平演变政策的底层思维逻辑。

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政府时期,和平演变政策被进一步扩大且细节化,开始注重从两方的交流、沟通层面对一方施加影响。

里根上台后,针对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契机,制定了一个叫作“民主工程”的计划,内容是通过公开宣扬反共言论以及在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的过程中进行渗透等措施,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民主势力”。

里根政府的这一计划堪称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集大成者,也奠定了美国政府进入新世纪实施和平演变的主基调。

“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意识形态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是苏联的“得力盟友”,是同共产主义阵营其他国家一样的应该得到“遏制”的对象。

借此,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军事封锁、经济禁运等一系列手段,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其用心之险恶可见一般。

美国由此环绕中国所处的东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包围圈,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第一、第二、第三岛链。这包围圈中包括海外军事基地、反共组织及协定等一系列组成部分,涵盖实际军政存在和政策手段等多方内容。

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先后在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参与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场大规模的热战,试图以其为突破口对我国造成直接威胁,但最终的结果皆是失利。

6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开始以“交往”为突破口,试图从双方的经贸往来、文化沟通等交流渠道对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不过由于此时双方激烈的对峙状况,所以成效极为有限。

到了70年代,尼克松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认为:“遏制”是不够的,要积极同这些共产主义国家交往,并频繁展开对话与交流,从精神层面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灌输给这些国家的人民。

这是一种“迂回”的战略,因此,从60年代末起,尼克松便开始寻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彼时的我国,虽然也注意到了尼克松政府的用心,但由于当时恶劣的国际环境,权衡利弊之下,中国也开始寻求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正如前文所说,里根上台后,“民主工程”的实施将和平演变推向了高潮。而里根政府的这一工程,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便是“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创建于1942年2月24日,是美国的一家国营电台,也是美国十多家对外广播电台中唯一一家由联邦政府所有、经营的电台。

冷战开始后,“美国之音”便开始充当美国对外争霸战略的宣传工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猛烈攻击,同时也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状况进行美化宣传。出于此目的,“美国之音”也是美国政治系统内部少有的预算一直不减反增的机构。

1981年,时任“美国之音”副台长的尼古拉德斯曾表示:“我们应当破坏苏联及其卫星国的稳定,促使其人民和政府之间产生磨擦……”

对于中国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之音”便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台湾问题上对我国发起了高频率的、长篇累牍的污蔑与攻击。

中美建交后,“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开始逐渐转型,一些言辞激烈的攻击性言论逐渐淡化以至于消失,一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也逐渐发生改变,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原来的“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

但可以明确的是,“美国之音”的和平演变功用并未发生改变。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前后的这段日子中,“美国之音”充当了一个相当不光彩的角色。并且,“美国之音”还干涉我国内政,在民族团结等方面对我国展开破坏、干扰。

苏联解体后,随着美国战略压力的减轻,美国开始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至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对于我国的渗透,由此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中美民间交往也愈发深入。

一些高校学生和知名人士纷纷前往美国留学、访问,这其中的许多项目以及资金不乏美国政府的参与,个别赴美者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回国后俨然变成了美国的在华喉舌,对我国开始极尽污蔑之能事,甚至一些人变成了间谍,伺机窃取我国机密。

进入21世纪,随着90年代末中国接入互联网,网络平台又成为了新的中美舆论的角斗场,美国也开始在相关的网络平台发力,对我国实施新一轮的和平演变。

结语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故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留心身边事物,对可能发生的间谍破坏事件予以提防。应该承认,美国政府的和平演变手段是灵活且多样的,因此值得我们长期警惕。

0 阅读:201

梦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