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梦凡评国际 2023-08-16 16:24:0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长坂坡大敌当境,他七进七出飞身截江夺阿斗;老将军大意遭擒,他单枪匹马长驱直入闯敌营。

主公势胜之时,他不曾挟恩求报讨封要赏;主公败北之际,他始终不离不弃肝脑涂地。忠为皮,胆作肉,浇铸出一个铁骨铮铮的名将——常山赵子龙!

但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百年难遇的英才,刘备却好似“有眼无珠”一般,封了个“杂号”将军,将其拘在身边,让不少人叹惋赵云一生都没能得到重用。

为何能够慧眼识人三请诸葛的刘备在赵子龙身上翻了跟头?刘玄德当真不肯重用赵云吗?为何直到死前刘备才告知子龙真相?

忠肝义胆未得报,不忍英魂坠九霄。谜窦团簇君莫急,且听在下细分说。

一人一骑抵万军,谋略不足难为将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军阀揭竿为旗,龙争虎斗,将华夏大地彻底搅成一潭浑水。

彼时,还未扬名的赵云赵子龙在常山郡的推举下,率领众人投奔公孙瓒,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救他一命,又入其麾下,为其效命,四处征战。

公孙瓒虽感念赵云救命之恩,但其目光实在窄浅,未能窥见子龙璞玉之光,不曾重用于他,甚至有些轻视这个“乡野之辈”,险些埋没这个将才。

幸而赵云偶然间结识了依附于公孙瓒的汉室皇亲刘备,他一眼看出赵云的过人之处,深感其将来必然大有作为,于是便尝试笼络。

果不其然,二人一见如故,皆视对方为自己的知己好友,常常促膝长谈,实在是相逢恨晚。

然天不遂人愿,赵子龙的兄长猝然离世,无奈之下向公孙瓒请辞,归乡料理哥哥后事。刘备虽不舍其离去,但知无法挽留,只能执手相看泪眼。

赵云也不忍割舍刘备这个难得的知己,但长兄如父,不得不归,只好许下承诺——“终不背德也。”

或许是缘分使然,后来,赵云与刘备再次相遇,二人同床而卧,幸甚乐哉。此后,子龙便随刘备而去,彻底成为其麾下一员忠心耿耿的大将。

珍珠脱离了蚌壳,铅华散去,曾经在公孙瓒手下似乎没有丝毫作为的赵云开始大放异彩,在豪杰辈出的乱世之中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

汝南之战时,刘备不敌曹操,被曹操的大军包围,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连挑曹军数员大将,于万军中救下主公。

他先是同许褚鏖战,将其杀退后,又看准时机一举击杀高览。和武艺高强的张颌周旋良久后,终于将其击败,从万军中救出刘备。

在长坂坡之困时,刘玄德携民奔亡,无奈之下舍弃了妻子与孩子。在这混乱之中,赵云七进七出,硬生生将阿斗安全带了回来。

他为刘备出生入死,一人一骑足当千军万马,面对着曹军有名的强敌也毫不逊色,总是能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

但刘备对赵云却仿佛并不热络,在子龙多次救他于旦夕之后,只封了他一个杂号将军,和关羽、张飞等人根本无法相比。

若说关云长与张翼德同刘备有桃园结义之情,赵云略逊一筹也是应当的。可后来黄忠、马超等人加入刘备集团,职位竟然也比赵云高。

明明赵云个人能力也非常出色,为何刘备就是不肯重用他呢?这第一个原因,就是赵云虽然单兵作战极为出色,但并不擅长谋略。

纵观赵云青史有名的几场战役,大都是一人一马大杀四方,极少有统筹全局大败敌方的时候。

即便有领兵作战之时,也是一些无关大局的小战役,赢了是锦上添花,兵败也无伤大雅,对于局势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刘备以慧眼识珠闻名,即便是诸葛亮可能也不如他知人善用。因此,他早就看出了赵子龙没有将帅之才,如果将他放在这个位置,只能是害了他也害了大局。

赤子之心虽可贵,不通御下刚易折

一个好的将领,除了要有纵横捭阖、运筹帷幄之慧,能够巧布战局、瓦解冰泮,还要懂得如何御下。

而想要管理好部下,就要明白如何宽严相济,严格管理的同时还需给予兵卒应有的好处,这样才能在令行禁止的同时不失人心。

对于赵云而言,他缺失的不仅仅是掌控大局的谋略,还有巧妙御下的才能。

赵子龙生性赤诚刚烈,投奔公孙瓒之时,公孙瓒问他为何不随波逐流去投奔袁绍,反而来到自己这里。

赵云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乱世之中百姓饱尝倒悬之苦,他不求势盛,只求所寻主公有施仁政之心。

伊始,赵云的坦诚与赤子之心就已经摊开在我们面前。但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让他与将才失之交臂。

刘备攻下成都之后,军中一片欢腾之气,刘玄德也心情大悦,决定把成都的房舍、田地分给各将领,好好犒劳一下他们。

就在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场面下,赵云却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此时局势仍处在混乱之中,未完全稳定下来,远不到放松的时候。

况且,城中的百姓历经战乱,还未从离乱之苦中走出来,更需要这些屋舍田地来慰藉所受的磨难。

可常言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果弓弦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虽然能够成蓄势待发之态,但往往会更容易陷入满弓易折的境地。

将士们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好不容易从生死边缘获得解脱,若要求他们仍然保持枕戈待旦的状态,肯定会让他们心生怨言,甚至陷入崩溃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狂欢亦或者一次封赏能够让他们紧绷的心弦放松下来,大大鼓舞军中士气,远比时刻严阵以待要好得多。

同时,虽然百姓受到战争的迫害,居无定所,家破人亡,可作为主公的刘备,此时更需要的是收买手下将士的人心,让他们更死心塌地地跟随自己。

然而,赵云给出的理由实在是过于大公无私,有情有理,明面上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根本无法反驳。

因此,这次封赏最终泡了汤,刘备没能邀买到人心,赵云也招来不少怨恨。

由此可见,赵云赤诚刚烈的性格让其行事作风都十分耿直,不懂御下之道,不仅难以获得部下的认可,稍有不慎还很有可能讨来烦怨。

除此之外,赵云也看不懂官场中的弯弯绕绕,政治嗅觉不敏感,和同僚的相处也时常会因耿直而生出矛盾。

诸葛亮北伐之时,因为马谡不听指挥,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战局溃亡,北伐惨败而归。面对这样的结果,诸葛亮自贬三级,以此赎罪。

同样参与了这场战争的赵云,虽然兵败,但凭借自己的能力,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可以说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诸葛亮都自贬三级,赵云自然也逃脱不了,职位遭贬。

面对这样的结果,诸葛孔明自觉赵子龙被其连累,心中过意不去,于是将战役中剩下的物资分配给赵云及其部下,表达自己的歉意。

但赵云完全没有察觉其中的深意,而是直接表明自己兵败而归,无颜领受这些物资,请求将物资归入军库,等合适的时候再分给将士们。

诸葛孔明的拉拢没能成功,心中自然会有些不适。而赵云的部下原本唾手可得的物资被长官拒绝,不可能全都没有一丝怨言。

过刚易折,如果给予赵云过多的权力,不仅会磨灭他自身的才能,也会给军队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赵云注定无法进入核心决策圈,也无法在波谲云诡的政治中获得一席之地。

万般不是皆云烟,忠心耿耿最难得

当然,虽然赵云的性格和谋略不是大将之材,但他的个人能力实在出众,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忠诚。

赵子龙的忠心是人尽皆知的。在刘备式微之时,他就许下“终不背德也”的承诺。此后,他也用一生在践行着这个诺言。

汝南战起,面对曹军鼎鼎有名的几员大将,他毫不怯场,完好无损地救出了刘玄德。长坂坡受困,他七进七出,将生死置之度外,于万军之中将阿斗带回刘备身边。

老将黄忠被擒,他单枪匹马闯入敌营,救下黄忠之后又在险峻山中大开寨门,背水一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被托付给刘阿斗之后,赵云忠心不改,虽年过花甲,但仍骁勇善战,连杀韩家五将,打得曹军落花流水。

这样一个忠心耿耿而又英勇果决的人,刘备怎么可能放着不管,不去重用呢?

在我们看来,如果真的重用一个人,就要封侯赏爵,给他无上的荣光与权力,让其能大展拳脚,大放异彩。

但是,赵云谋略不足,性格不合,这样做对他而言有害无利。因此,刘备这样独具慧眼的人,自然会“因材施教”,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于是,赵云虽未能得到其他人那样的高官厚爵,却能整日贴身跟随着刘备。

或许大多数人都觉得赵子龙这样像是刘备的“警卫队长”,实在配不上他的才能,但其实对他而言是人尽其用。

在掌权者身边,尤其是有慧眼会拉拢人心的掌权者身边,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有勇有谋者比比皆是,更为难能可贵的反而是忠心。

像那吕奉先武艺高强,却成为三姓家奴,一旦势弱就有可能被他无情抛弃,更衬出忠心难得。

此外,在这样各家争斗的乱世之中,自身安全肯定是一个大问题。对于一个上位者而言,能让这个人贴身跟随,全权负责身边事宜的,必定是肱股之臣。

虽然赵云的官爵比不上其他人,手中也没握着什么权利,但他有着刘玄德十足的信任。

在长坂坡之变时,赵云消失在乱军之中。有人偷偷向刘备告密,说赵云似乎朝曹操军营奔去了。

闻言,刘备直接挥戟过去打断那人,疾言厉色道:“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由此可见,刘备对于赵云的忠诚可谓是深信不疑,丝毫不惧子龙会背叛他投入敌营。这份信任,足以同桃园结义的关羽、张飞相较。

而赵云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将阿斗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

直到刘备生命垂危之际,他才将自己的筹谋和盘托出,并且把刘禅也托付给了赵云,希望他能继续效忠自己的儿子。

赵云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与信任,自然是连连答应。他的忠诚没有随着刘备羽化而去,而是继续根植于刘禅身上,忠心耿耿地跟随着小主公。

即便自己年岁渐长,半截身子已然入土,他也始终不负刘备所托,为刘阿斗鞠躬尽瘁,尽职尽责。

结语

三国乱世,豪杰辈出,龙争虎斗,逐鹿天下。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是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之处。

赵云赤诚而刚烈的性格让其在风雨飘摇中能屹立不倒,为百姓、为天下思虑的善心也难能可贵。

但这样的耿直显然不适合官场的暗流汹涌,也缺少了进入核心决策圈的长远眼光和大局谋略。

虽然赵子龙武艺高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行兵作战不能只靠一个人的蛮力,而是要靠全军上下的统筹与奋战。

不懂如何御下注定了他不能成为大将之材,只能在核心决策者的安排下,指挥一些无足轻重的小战役。

但是,他的忠心无人能及,能够为了主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真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因此,刘备并非是不愿重用赵云,将这个人才活活浪费,而是他早就看出了赵子龙的不懂御下、不通政治,也看到了他的骁勇善战和一腔赤诚忠心。

也正是刘备如此慧眼识人,知人善用,才能让自己成为三国乱世中的一方霸主,也成就了赵云“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的传奇佳话。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53

梦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