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海外媒体报道称,持有中国和利时自动化科技公司32.2%股份的股东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该公司已经收到了多个私有化报价,公司已成立一个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处理相关事宜。
作为一家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公司,和利时创立于1993年,200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和利时的前身为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随着和利时频频询价,这家关系到中国核心工业控制系统的自主与安全的公司究竟鹿死谁手,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
于此同时,另有消息称,上达资本与国内自动化(DCS)产业的另一龙头浙江中控或已达成协议,角逐和利时,并积极接触国内银行申请并购贷款。这一可能同样值得业内关注——和利时的核心业务是DCS,与浙江中控、上海新华(2007年被GE收购)并称为该领域“三杰”。
在和利时、浙江中控、上海新华出现之前,国内在这一领域曾是空白,中国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不得不使用西门子、GE等国外厂商提供的控制系统,在安全性上相当于“裸奔”。在上海新华已被GE收购的背景下,如果浙江中控收购和利时成功,无疑将改变国内DCS市场格局。
至于与浙江中控联合角逐和利时的上达资本,同样大有来头。上达资本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鲜少公开露面的境外美基金PE机构。2019年,上达资本参与港股上市公司中国自动化集团的私有化交易,在自动化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2021年,上达资本联合和利时创始人王常力,向和利时提交了一份私有化要约,但最终未能成功。两年后,上达资本卷土重来重启收购,在展现收购决心的同时,也引发市场对其左右横跳手法的质疑,毕竟,上达资本是少数可能熟悉和利时公司内部管理的收购方。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常力回归和利时并宣布不考虑任何外部要约后,上达资本又选择了与和利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中控技术合作,上达资本在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布局和立场,显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把和利时私有化然后回A股上市,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另一方面,上达资本手握已私有化的前港股中国自动化集团,如果此番联合中控技术收购和利时成功,将一举实现中国大三自动化产业龙头的整合,形成垄断效应。
尽管和利时最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但当境外美基金机构接连瞄准国内自动化领域头部企业的时候,还是应引起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资本市场无利不起早,如果发现其中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应该及时介入并予以制裁。无论如何,不能任由境外资本垄断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