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发动机”的明朝,郑和是如何横穿印度洋,远渡到非洲的?

以茶书 2024-12-13 12:43:34

在现代社会,发动机给人们的生活中,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

发动机用到各种交通工具上,汽车、飞机、火车、甚至是轮船等,已经深深嵌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象一下,假如没有发动机,大家的生活可能会极大的不适应。

古代时期,那时候还没有发动机,西方国家比我们发展早,早已经进入蒸汽时代,我们还在过着传统的古老生活。

在明朝的时候,也是没有发动机,但是明朝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郑和。

对他这个人不了解没关系,但是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简单来说,就是郑和带着船队,乘着船从中国飘到了遥远的非洲,横渡了一整个印度洋。

那么上面说了,明朝是没有发动机的,他们乘的船也特别大,这么大的船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是怎么在海上前进的呢?

郑和原名马和,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家族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声望。

郑和自幼聪明伶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他的童年却因时代的动荡而历经磨难。

当时明朝刚刚建立,云南地区还处于元朝残余势力的统治之下,随后明朝军队平定云南,郑和在这场战争中被明军俘虏。

幸运的是,他被带到了明朝的都城南京,进入了燕王朱棣的王府,在王府中,郑和凭借自己的机灵和忠诚,逐渐赢得了朱棣的信任。

他跟随朱棣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在“靖难之役”中更是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

朱棣登基后,郑和被赐姓“郑”,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航海生涯。

在明朝,郑和那能横渡印度洋的巨舰堪称奇迹,这些巨舰的建造,可谓是举全国之力。

建造巨舰首先得有合适的材料,当时多选用质地坚硬且耐腐蚀的木材,像福建的杉木就是主要材料之一。

这种杉木高大笔直,木质紧密,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与海水的侵蚀。

还有从东南亚进口的柚木,柚木油性大,强度高,在造船中起到关键的框架支撑等作用。

说到人力,那是不计其数,从深山里采伐木材的劳工,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将巨大的原木运到造船工坊。

工坊里,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则施展浑身解数,木工们精心雕琢每一块木板,使其严丝合缝。

铁匠们打造出坚固的铁钉、铁环等配件,据记载,参与造船的工匠和劳工数量庞大,可能多达数万人。

物力方面的消耗也是惊人的,大量的木材、金属材料不说,还有用于粘合木板的桐油、麻丝等物料。

桐油能有效防止木板渗水,麻丝则增强木板间的连接强度,一艘巨舰从设计到完工,耗时良久。

郑和的宝船规模宏大,长约 148 米,宽约 60 米,要将这样的庞然大物打造出来,没有高超的技艺和巨大的投入是不可能的。

先得根据设计图纸搭建船的骨架,这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骨架的稳固决定了船的整体强度。

然后工匠们一块一块地将木板拼接上去,每一处连接都要做到精准无误。

船造好后,还得进行内部的装修与设施安装,如设置多层甲板、众多舱室,安装船帆、舵等航行设备。

这些巨舰的建成,凝聚了明朝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们承载着郑和的船队驶向未知的远方,开启了伟大的航海征程。

郑和率领的船队在远航过程中途径了众多的海洋和国家,他们从中国的沿海出发,首先进入南海。

接着船队穿越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极为关键,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和交通的咽喉要道。

通过马六甲海峡后,便进入了印度洋,在印度洋上,郑和的船队到访了许多国家:

如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门答腊(今印尼苏门答腊岛)、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浡泥(今文莱)、古里(位于今印度科泽科德一带)、柯枝(今印度柯钦)等。

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等地。

郑和航行所使用的船,已经不能用“船”来形容了,用“舰”来形容更加贴切,巨舰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据历史记载,郑和船队中的宝船最大的长约 148 米,宽约 60 米,这样的尺寸在当时简直就是海上的巨无霸。

宝船有着多层的甲板和众多的舱室,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员、物资和货物。

船身采用了坚固的木材打造,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船帆的设计也十分精巧,能够充分利用风力来推动船只前行。

在明朝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如此巨大的巨舰是如何航行那么远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郑和所掌握的先进航海技术,郑和的航海技术融合了中国传统航海知识和伊斯兰航海技术。

中国传统航海知识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航海者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航海技能,如利用季风航行。

郑和的船队能够准确地把握季风的规律,在季风盛行的季节,借助风力推动船只快速前行。

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船队便可以从中国出发,顺着季风驶向印度洋;

而在夏季,西南季风兴起时,又可以借助风势返航。

同时郑和也吸收了伊斯兰航海技术中的精华,伊斯兰航海者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天文航海知识。

郑和船队中的航海者学会了通过观测星象来确定船只的位置和航向。

他们能够识别众多的星座,利用北极星、南河三、北河三等星辰来判断纬度。

此外航海罗盘也是郑和航海的重要工具,罗盘能够准确地指示方向,让船队在茫茫大海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通过将中国传统航海技术与伊斯兰航海技术相结合,郑和的船队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大海上稳步前行。

信息来源:

《明史》

《中国科普博览网:郑和七下西洋》

0 阅读:41
以茶书

以茶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