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从豫东到淮海的失败(3):“攻点打援”与“围点阻援”

二哥雨二 2025-01-08 14:28:46

确切地说,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粟裕的设想,已经不是过去的“围点打援”了,而是“攻点吸援”,确实攻占河南省府开封,然后罢兵撤退,吸敌追击,引向预设在睢杞之地的战场,围而歼之。粟裕觉得,援军中行动最快的应当是邱清泉之第5军,他是下定决心要打第5军的。

而当时国民党有可能行动的四路援军中,粟裕断定,驻菏泽的刘汝明和驻郑州的孙震部,距离虽近,不可能不援,但未必会急援、真援,如果去打他们,未必会抓得住、抓得牢,而一旦抓住了他们,把邱清泉撇在了外面,阻援的任务最为艰巨。而反过来打邱清泉,是可以下大力气的,阻援的任务就小了许多。当然,他还设想放区寿年过去,占领开封,而腾出围歼邱清泉的战场来。

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陈唐兵团攻占开封的速度很快,邱清泉救援反扑的速度也很快,不仅迅速地兵临开封城下,而且又迅速地追击陈唐兵团过了粟裕预设的战场。而此时的战场上,另一桌本来该走的客人却迟疑不前了。区寿年不仅自己不走了,而且又会合了他的新部下沈澄年。粟裕兵锋一转,乘势围歼“二年”,把邱清泉当作援兵来打。

打“二年”,粟裕是冒着极大风险的,风险不仅仅来自被围的区寿年和沈澄年合兵一处,实力大大增加了。而是来自包围圈外的援军,最近的是邱清泉,在榆厢铺打得很惨烈。这时又从山东方面杀来个拼命的快速部队黄百韬。在粟裕本来的棋局上,是由山东兵团牵制黄百韬的,可他们却在兖州和李玉堂、霍守义打了起来,黄百韬一路援军,没有在粟裕打援的计划之中,是一桌不速之客。此时,如果邱清泉突破了榆厢铺阻击阵地,如果刘汝明、孙震拼命来援,形势将会急转直下,他手中没有准备黄百韬这桌菜。

还好,孙震、刘汝明出于自保,没有行动,国民党国防部和空军的“朋友”帮了粟裕一个大忙,说在许昌方向发现了共军大部队,正气势汹汹地向睢杞地区杀来,使得邱清泉不得不把他的主力整编第200旅使用到西南方向以防不测,最后竟然成了一个大乌龙事件。

当粟裕迅速地解决了“二年”之后,以得胜之师,迅速出兵围殴“跑得快”黄百韬,阻击邱清泉东援。而这个时候,危机更大,因为,邱清泉打聪明了,没有听粟裕的命令,也没有听老头子的命令,沿陇海铁路东进,而是突然消失了。而此时,本应由中野牵制、阻击的胡琏,却被中原野战军揪着了尾巴,胡琏与杨伯涛商议之后,决定不要尾巴了,组织尖刀部队,钻隙前进,驰援黄百韬。

国民党的三支部队,在这场战斗中,打得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黄百韬的狠、邱清泉的精、胡琏的刁,一下子使得战局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粟裕也只好匆匆撤离战场,回山东去了。

整个豫东战役,应当算是个平局,粟司令火中取栗,步步惊心,邱黄胡各显手段,处处惊魂。而豫东战役的关键之处,是在战役之后,中共的将领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要集中野、华野之力,在华东、中原地区打大仗(当时是刻意避开在华中地区作战以达到白崇禧集团不积极参战之目的)。而国民党方面,同样得出一个结论,要集中兵力、组建若干机动兵团,在华东、中原地区打大仗。

国共双方的将领们从豫东之战得出的结论,看上去差不多,其实是差得多。最关键的一点是,国民党军队还在整合兵团体制、为何人出任某兵团司令官,又有何人来总揽华东、中原全局作战而争吵不休的时候,共产党的部队已经在酝酿淮海大决战了。而“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只不过是大决战的一个序曲罢了。

2 阅读:47
二哥雨二

二哥雨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