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一位重要人物,曾被封为义阳王,后成为后赵第六位皇帝。
石鉴(?-350 年),字大郎,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是赵武帝石虎的第三子,石遵和石世的异母兄。
建平四年(333 年),赵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权,封石鉴为代王。建武三年(337 年),石虎自称大赵天王,石鉴被降封为义阳公。永和五年(349 年)正月,石虎称帝,石鉴进封义阳王。
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
石鉴在位期间,实际权力被冉闵掌控。他曾多次试图除掉冉闵,但都以失败告终。如太宁元年(349 年)十二月,石鉴派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在夜里到琨华殿欲杀掉冉闵和李农,没有成功。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三千羯族士兵想杀掉冉闵等人,也未能获胜。
太宁二年(350 年),冉闵改国号为卫,改石氏为李氏,改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自立为帝,石鉴共在位一百零三日。
房玄龄等《晋书》评价后赵政权 “狡焉石氏,怙乱穷兵。流灾肆慝,剽邑屠城。始自群盗,终假鸿名”,石鉴在位时后赵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挽救国家危局,后赵在他统治期间进一步走向衰落。
作者:客居乡村
文中配图源于网络,诚望您关注我的文章,品鉴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