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来信】45岁的王晴(化名)带着她10岁的儿子小涛,搬到了68岁的刘先生的家中。王晴与刘先生的结识,仿佛是命运的安排。王晴年轻时遭遇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前夫因病去世,留下她与孩子孤苦无依。刘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对王晴是真心的。两人决定走到一起,寻求人生的第二春。
好景不长。结婚没几个月,刘先生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医生建议他接受化疗。但王晴反对。在她的记忆里,前夫接受了化疗后,病情迅速恶化,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王晴觉得化疗不仅无助于治疗,反而加速了前夫的死亡。
刘先生听到王晴的担忧,不忍让她再次受伤,也决定放弃化疗。但是,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不到一年,他也离开了人世。

一、“医生患癌,80%都会拒绝化疗”是真实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的来源。事实上,这个统计数字并没有明确的研究来源,它可能只是一个误解或是过度解读的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医生对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态度并不比普通人特殊。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其他因素来做出决策,其中化疗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二、化疗的真实面目
化疗,或称化学疗法,是现代医学对抗癌症的主要战略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药物来干扰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这些药物的选择和组合是基于临床研究和患者的特定癌症类型。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医生可能会选择单一药物或是结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这完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癌症的进展阶段。
尽管化疗在治疗癌症上有显著的效果,但它也经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快速生长和分裂的正常细胞,例如骨髓中的造血细胞、消化系统的细胞以及毛囊细胞等,都容易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

三、为什么会有“妖魔化”的说法?
首先,身体上的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呕吐、疲劳和食欲不振,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我形象。尤其是脱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仅是外貌上的改变,更是一个身份和自信的损失。而恶心和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则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从而影响到身体的整体健康。
再者,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可小觑。除了面对身体上的变化,患者还需要面对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不确定性和恐惧,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而化疗的高昂费用,无疑加重了这种心理压力。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为了治疗癌症而支付的巨额医疗费用,可能会导致家庭负担加重,甚至陷入经济困境。这种经济上的压力,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心理困扰,使得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倍感压抑。
部分媒体和网络平台为了追求眼球和点击率,过度放大了化疗的副作用和风险,导致公众对化疗产生了误解和恐惧。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化疗是“不治之症”,从而选择放弃治疗或者寻求其他未经验证的替代疗法。

四、 化疗的正确看法
化疗,虽然伴随着众所周知的副作用,但它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功效是不容忽视的。它在许多情况下已被证实能够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他们的生命,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为什么在癌症治疗的多个方案中,化疗仍然被视为主流和首选的治疗方式之一。
当然,化疗不是一个“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它并不适合所有的癌症患者。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身体状况、癌症的类型和阶段、已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以及治疗的预期目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选择。
五、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获取准确的信息:不要完全依赖于网络和非专业来源的信息。如果你或你的亲友被诊断出癌症,务必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了解治疗方案和可能的副作用。
心态平和:化疗的副作用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和焦虑,但记住,这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副作用会逐渐消失。
寻求支持: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你的感受,或者寻找癌症患者支持团队,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化疗带来的压力。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选择是否接受化疗是一个个人决策,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权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化疗,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为自己和家人做出最佳的决策。
【月巴岂几】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