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谁来种地”?国家找到了未来种地人,是未来农业发展主力军

星辰大海追梦人 2024-11-23 19:03: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谁来种地?”这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农村的大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留下了空荡荡的村庄,和无人打理的田地。

面对这一困境,国家找到了答案——“新农人”,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新农人的崛起

“新农人”,不是传统意义上挥舞锄头的农民,是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返乡的现代农业先锋。

有人是大学毕业生,有人是退伍军人,还有人曾在城市打拼多年,终究回到了乡村。

他们决定重新拿起锄头,却不是简单地耕种,而是将新的科技、理念和创业精神融入到了泥土中。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年轻人,齐叶叶,原本在城市里有着体面的工作,却选择了回到家乡。

不是单纯地务农,而是决定用技术改变耕种。

弟弟齐昆跟随哥哥的脚步,也回到村子,两兄弟一起租下了800多亩地。

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齐叶叶说:“要种就种出点名堂来。”

他们不只是种自己的地,为周围的3万多亩农田提供托管服务,齐昆每天骑着摩托车,在田野里穿梭,指导其他农户,如何利用新的机械设备提高效率。

植保无人机、自动喷灌设备,这些高科技工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锄头和水车。

村民们从一开始的疑惑,到现在慢慢地接受,再到如今的主动请教,这些新农人带来的,不仅是农业上的改变,更是思想上的革新。

齐叶叶兄弟不是孤例。

在辽宁盘锦的大洼区,一个叫郭佳明的年轻人,也在用行动回答“谁来种地”这个问题。

曾在城市的高楼中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一度让他身心疲惫。

决定回到故乡,开始种植碱地西红柿。

这个想法刚开始并不被看好,村里老人们说:“年轻人不安分,种个西红柿能赚什么钱?”

郭佳明没有动摇,不仅把西红柿种得红红火火,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干。

合作社的规模越做越大,郭佳明甚至开起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教其他村民使用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

他笑着说:“大家都在学,我得跟他们一起学,不然落后了。”

政策支持与培训的背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农业被看作是稳固国家经济的基础,而农民则是这一基础的根本。

面对农业劳动力流失,单靠传统农民,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政策扶持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新型农民的培育上。

2023年,上级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对于“新农人”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

各地政府陆续开办了各种培训班,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进行一系列产业链的全方位培训。

在河南省驻马店的西平县,一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正在进行中。

培训教室里坐满了人,前几排是老年农民,后排则坐着更多年轻的面孔。

讲师在黑板前,讲解如何使用植保无人机、如何通过北斗导航,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学员们则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

一个叫王刚的退伍军人,坐在教室的后排,他说:“以前当兵守边疆,现在回家守地,学会这些新东西,种地也能像打仗一样精准。”

除了培训,资金支持同样重要。

国家与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贷款和补贴政策,帮助新农人,购买现代农业设备。

齐叶叶兄弟,能买得起数十万元的植保无人机,和自动化灌溉设备,就是依靠这些政策支持。

村里的老人说:“现在种地不光是靠体力,还有靠脑子,政策好,咱们农民的腰板也硬了。”

新农人的培训不仅限于课堂,还有大量的实地操作。

各地农业示范园、实验田逐渐成为新农人的课堂,在盘锦,郭佳明带着村民们,在自家的田里做实验,测试不同的肥料和灌溉方式。

他们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交流经验,实践和理论结合,让这些新农人成为真正的农业行家。

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农业的新路径

如果说“新农人”带来的,是理念上的改变,那科技则,是他们改变农业的利器。

如今的田野间,植保无人机穿梭,自动化的拖拉机往返,现代科技,正悄然改变着,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新农人们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变成了“科技农民”。

河南驻马店的农场里,科技的身影随处可见。

250多个自动化喷灌设备和墒情、虫情等智能终端,都连接在一个物联网平台上。

齐叶叶只需要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给田里的作物施肥、浇水。

他笑着说:“以前种地要靠天,现在种地靠科技。下雨不够,就补水;水分多了,就调节。全靠这些智能设备。”

而在辽宁的盘锦,郭佳明则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对自家的碱地西红柿进行管理。

每一颗西红柿的生长情况都有记录,从发芽到开花,再到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来实时查看。

“只要手机有信号,我在家里就能看到大棚里每一颗果子的状态。”郭佳明指着手机屏幕笑着说。

郭佳明还在合作社里,推广免耕播种机,和北斗导航系统,通过精准耕种,来提升土壤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用量。

他说:“土壤也是有生命的,不能一味地过度使用。用科技来种地,既环保,又高效。”

无人机的使用,已经不再是稀罕事。

它们在新农人的手里,成了管理农田的得力助手。

齐昆在村里的田野上空操控着无人机,仔细观察每一块地的情况。

无人机飞过的地方,虫情、病情都会被记录下来,统一在手机的管理系统里显示。

他指着无人机说:“这小东西比我们走一圈还快,还精准,哪里有虫子、哪里需要加肥,一目了然。”

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

如今的农田,不再是简单的耕地、播种和收获,而是数据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新农人用科技赋能农业,让土地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这种变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整个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农人的典型案例与未来展望

新农人的崛起,不是一场偶然的风潮,而是一次有组织、有政策支撑的农业革新。

在这些新农人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他们的勇气、坚持和创新精神,逐渐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回到土地。

齐叶叶和齐昆兄弟,通过科技改变了自家的农场,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尤其是那些年迈的农户。

一些原本不敢使用新设备的老年人,看到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高效之后,主动找上门请教使用方法。

齐叶叶说:“只要大家一起干,科技就不是障碍,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助手。”

郭佳明的合作社,已经成为盘锦地区的一个标杆。

每天都有周边的农户,来到他的合作社参观学习,郭佳明成立的,农业培训学校,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从如何使用智能设备,到如何科学管理农作物,每一个细节都手把手教会大家。

许多村民说:“跟着郭佳明干,咱们的地不再只是‘刨食儿’,还能挣出大钱。”

这些新农人的努力,正在慢慢改变人们对农业的看法。

传统农业的形象,正在逐渐被现代科技化的农业所取代,而他们的出现,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甚至城市的白领,开始重新考虑回到乡村,加入到这场农业的变革中。

从培训到资金,从技术引进到政策扶持,新农人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帮助。

这些年轻人,正在成为未来农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

他们的梦想,是让中国的农业变得更高效、更环保,也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足。

结语

“谁来种地?”这一问题,如今有了明确的答案。

“新农人”的崛起,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

他们带着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正在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未来,这些新农人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让乡村不再荒凉,让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

历史会记住这些勇敢的改变者,土地也会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丰饶与美丽。

0 阅读:3

星辰大海追梦人

简介:星辰大海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