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野人家”,一年四季,美不胜收,现代人的梦中桃源

快乐鉴骚词 2024-06-04 11:32:46

第一次读到“野人家”,是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其中写道,“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当时理解出现了偏差,把“野人家”理解成“野人的家”,即“野蛮人的家”,或者“粗野人的家”。顿时就觉得,苏东坡怎么这么瞧不起农村人,说人家是粗野之人。后来想,苏轼作为一个大官,瞧不起农村人也很正常。

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强,知道了“野人家”不是我当初理解的那个意思,而是“乡野之家”、“村野之家”、“田野之间”的意思,这个理解就比较中性了,没有丝毫的贬义,甚至还带有微微的褒义。

敲门试问野人家

古人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实际上是非常喜欢“野人家”的。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要仕途不如意,就希望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在南山下建筑一个“野人家”,过起“天人合一”的生活。

1.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刘希夷

唐代诗人刘希夷就特别推崇像“野人家”这样的“天人合一”的生活。其实,盛唐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都喜欢这样的生活。但只有刘希夷特意写诗歌颂这样的生活,他在《春日行歌》中写道: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我家旁边的山树,开始落下了梅花,梅花飘飘荡荡,飞落到了我这个乡野之家,这就是“野人家”的美好吧!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像我这样的乡野之人,还能拥有什么呢?只有满坛满坛的阳春酒就够了。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我携了阳春酒,登上了春天的高台,一路行歌,和落梅相伴。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后来我喝醉了,直接躺卧在皎洁的月光中;一场大梦,梦见自己游历了天台山。

这首诗,所有的豪放,如“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如“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一点都不输诗仙李白。而“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充满了对山居的喜爱,对“野人家”的喜爱,则更甚于太白。

而宋代词人张抡的这首《诉衷情令 咏闲十首 其六》,则充满了士大夫对农村生活度假、享受式的假爱,就像一个美国人,偶尔去非洲度个假,就宣传自己喜爱非洲一样:

闲中一盏建溪茶。

香嫩雨前芽。

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

满瓯花。

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他在“野人家”喝着福建雨前名茶-建溪茶;享受着特制的“砖炉”,精美的“石铫”;还在屋前屋后种了“满瓯花”,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野人家”生活。而大文豪苏轼的“敲门试问野人家”,则是真正的村野生活,真正的农村家庭,不是家家都有茶的,所以,诗人要“试问”一下,而不是直接“问茶”。

2. 星女月娥宫不锁,天风吹落野人家,陶弼

当然了,诗词中绝大多数的“野人家”,指的是村野普通人家,和达官贵人府邸相对应。这首宋代诗人陶弼的《滴露花》,表达了诗人对滴露花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村野普通人家的喜爱:

九天瑞露滴成芽,不是榆花即桂花。

星女月娥宫不锁,天风吹落野人家。

星女月娥宫不锁,天风吹落野人家

“九天瑞露滴成芽,不是榆花即桂花”,在诗人眼里,它是从就天而降,滴落在大地上,化成了嫩绿的芽。这么神奇的花儿,它应该不是榆花,就是桂花吧?

不,都不是,“星女月娥宫不锁,天风吹落野人家”,它是滴露花,是天上的星女和月娥的宫殿没有锁门,任由天风将这种瑞露,吹落到田野普通人家,最后形成了滴露花。

一句,“星女月娥宫不锁,天风吹落野人家”,就算是高贵的滴露花,也能盛开在“野人家”,表达了宋人的平民思想。

宋代诗人潘玙在《野人家二首·其二》中写道:

映门绿叶长桑麻,满地深黄菜著花。

祇道春风恋城市,也留情向野人家。

祇道春风恋城市,也留情向野人家

“映门绿叶长桑麻,满地深黄菜著花”,春天来了,在农村,影映着大门的是长长的桑麻和它们的绿叶;出了大门,满地都是深黄色的油菜花,一片金灿灿。

“祇道春风恋城市,也留情向野人家”,我以为春风只眷恋着城市的繁华,不肯吹响广大的农村;其实,我错了,春风也把它的多情留在了村野普通人家。

一句,“祇道春风恋城市,也留情向野人家”,表达了诗人城乡平等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野人家”的喜爱之情。

3. 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胡曾

唐人的咏史诗,特别强调历史变化的沧海桑田,平民思想也开始露头,门阀贵族开始衰败。比如,刘禹锡最有名的咏史诗《乌衣巷》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首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章华台》,也是如此: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

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章华”,即章华台,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漫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故亦称“细腰宫”。

茫茫而无边无际的衰草,淹没了当年楚灵王因为奢侈无度而修建的章华台。

“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台上的泥土都还没有干,但箫声,管弦声都熄灭了;当年宏大无比的章华台,可怜现在已经衰败在乡野人家之间。

一句,“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比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加衰败,因为王谢堂,现在虽然成了寻常百姓家,但那里至少还是城市,而章华台,却已经衰败成乡村了。

所以,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能改成“飞入寻常野人家”,因为那里还是城市,不是乡野;而“可怜身死野人家”,可以改成“可怜身死百姓家”,但没有“野人家”来得震撼,因为“百姓家”,也可能是城市平民的家,而“野人家”,则指荒野人家,破败程度不可同人而已。

4. 柴户不关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徐逸

这首宋代诗人徐逸的《村居》中的“野人家”,没有唐人的豪放和夸张,是写实派笔下的“野人家”,实实在在,没有夸张,只有写实,却表达了诗人对“野人家”平实的爱,平平淡淡才是真:

酸甜半熟山头果,红白争开屋角花。

柴户不关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

柴户不关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

“酸甜半熟山头果,红白争开屋角花”,半熟的山果,酸酸甜甜,特别可口;而屋子角落盛开的鲜花,红红白白,特别鲜艳。

“柴户不关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山村里,人际关系简简单单,甚至睡觉连柴门都不用关闭,一个春睡,睡足,睡到自然醒;这样太平的日子,只有在山野人家,才能过上。

一句,“柴户不关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山野人家,没有城市人家的安全问题,也没有城市人的蝇营狗苟,心中无事,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当然是“太平多在野人家”。

无独有偶,宋代诗人崔鶠在《婆娑园》中写道:

晚禽噪竹百千翅,残菊横枝三两花。

好在山园养衰废,风波不到野人家。

好在山园养衰废,风波不到野人家

“晚禽噪竹百千翅,残菊横枝三两花”,每到晚上,有成百上千的飞禽,在竹林间噪阔;已经是深秋了,三两朵残剩的菊花在横枝上开放。这就够了,不需要珍禽异兽,不需要百花齐放,平平常常就好。

“好在山园养衰废,风波不到野人家”,不管你是盛年早衰,还是心智颓废,好在这样的山园都能养好你;你住在山野人家,再也不用担心风波会波及到你,可以太太平平的养好自己。

5. 拄杖寻春路不赊,小桥流水野人家,张庸

如果要选描写山村最美的一句诗词,那一定是元代词人马致远的那句,“小桥流水人家”,短短六个字,把山村描写得像世外桃源那样得仙境一样。而后世的诗人,也经常引用这句词。比如,元末诗人张庸的这首《梅》,就引用了著名的“小桥流水人家”:

拄杖寻春路不赊,小桥流水野人家。

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

拄杖寻春路不赊,小桥流水野人家

“拄杖寻春路不赊,小桥流水野人家”,我柱着拐杖,一路寻春,好在路途并不算遥远,就看到了一座小桥,小桥下面是潺潺的流水,小桥的旁边是山野人家。

题目是“梅”,读者在还没有看到梅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野人家”,已经是仙境一般了。

“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那一棵梅树,千年以来的老树干,倔强如铁一样,冰雪压不跨,但一夜的东风吹来,顿时化作了梅花一齐开放。

读完最后一句,我们才知道,那“小桥流水野人家”,是来形容梅花的仙姿的。先说梅花所处的仙境,是“小桥流水野人家”;再描述那千年老树干,如铁一样坚强;最后说如铁坚固的老干上,开放了一朵朵凌霜傲雪的梅花。

南宋诗人张师夔在《小桃源》中写道:

策杖西行路曲斜,一溪春水野人家。

武陵胜处今何在,不问桃源问落花。

策杖西行路曲斜,一溪春水野人家

“策杖西行路曲斜,一溪春水野人家”,诗人策杖向西而行,一路上路形曲曲折折,旁边是一溪的春水,零星的点缀着几处山野人家。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武陵胜处,桃花源。我想问问它现在在哪里?但我却不去寻找桃源,而是去寻找落花。落花的源头,即使不是桃花源,估计也胜似桃花源。

为什么呢?“一溪春水野人家”,这美景,已经不比桃花源差了。

6.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郑域

这首南宋词人郑域的《昭君怨·梅花》,别出心裁。别人都写梅花的凌霜傲雪;要么写梅花香自苦寒来;要么写梅花俏也不争春;要么写梅花象征了隐逸精神,等等。而他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描写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如果说是鲜花开放了,但春天又还没来到;如果说是雪吧,但却有异常的香气。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然后,我看到竹林外,一枝斜斜的梅花开放了,甚至是开放在乡野人家旁边。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不管是世人冷落的竹枝篱笆和茅草屋舍,还是富贵人家的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就算是两地不同的栽法,穷人栽后不管,富人栽后有专人照顾,但都是一样开放,一点都不嫌贫爱富。

南宋诗人张道洽在《寻梅》中写道:

澹澹一痕月,疏疏数个花。

春风也公道,先到野人家。

春风也公道,先到野人家

“澹澹一痕月,疏疏数个花”,月光微微荡漾,就那么一痕月儿;而梅花呢?只是稀稀疏疏的几只花。

但这就够了,它们向我们报告了春天的消息。

“春风也公道,先到野人家”,春风它也公平公道,城里的富人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乡野人家,可以优先享受到春天。

7. 沙边翠竹野人家。野人延客不堪夸,刘敏中

真正的高士,在于返璞归真,在于炫耀自己的“野人家”式生活。元代词人刘敏中在《浣溪沙》中写道:

㶁㶁清流浅见沙。沙边翠竹野人家。

野人延客不堪夸。

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

古铜瓶子蜡梅花。

㶁㶁清流浅见沙。沙边翠竹野人家

“㶁㶁清流浅见沙。沙边翠竹野人家”,“㶁㶁”,激水也。激流的山泉,清澈、浅显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沙滩旁边是翠绿翠绿的竹林,竹林深处是我的乡野人家。

“野人延客不堪夸”,乡野之人,待客怠慢了,不值得夸奖。

“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很久就打扫了太初岩顶上的积雪,细细的烹煮着阳羡上贡后分给我们的名茶。“古铜瓶子蜡梅花”,古铜色的花瓶,盛开着腊梅花。

一句,“㶁㶁清流浅见沙。沙边翠竹野人家”,又是“清流”,又是“翠竹”,象征了词人的高洁清雅,“野人家”,倒不如说是“神仙家”;而一句,“野人延客不堪夸”,谦逊的背后,是满满的骄傲!

明代诗人何景明在《简赵雪舟乞菊二首·其二》中写道:

我有白玉酒,君有黄金花。

相看九日到,分送野人家。

相看九日到,分送野人家

“我有白玉酒,君有黄金花”,我有白玉一样的美酒,您有黄金色的菊花。“相看九日到,分送野人家”,等到了九月初九的那一天,你送写黄花到我这个乡野人家来,我们一起喝白玉酒,赏黄金花,大醉一场。

真正的隐士,以“野人家”为荣!

0 阅读:35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