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9年,有太多事发生,又像什么都没发生。
人们痛苦,哭泣,大笑,愤怒,恐惧。拥抱然后分开,讨论然后忘记。
我也一样。谁不一样呢?不一样还能怎样?
这一年,因为家里添了投影,电影院去得少了。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票价贵了,压力大了,生活颓了,在哪里看电影也没那么有所谓了。
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
影视寒冬,我这种朝不保夕的从业民工,还能有好片可以看,就是安慰。
PS:院线片按照内地公映日期排列。
再PS:以下喜好仅代表个人态度,接受讨论,不接受反驳,更不接受抨击。
一、2019年院线十佳华语电影1、《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
想了想,还是把《地球》归入2019年,算是为整年定个迷醉的基调。
《路边野餐》之后迷上毕赣电影里潮湿的味道,《地球》 依旧是湿润的氛围和大段的长镜头,把情绪推到要飞而啸歌。星星在胸口跳伞的时候,是亲吻的味道。
带着观众入梦,结尾定格,是愿君长醉不长醒了。
《四个春天》里同样有熟悉的家乡味道。采蕨菜、熏腊肉、蒸扣肉、纳鞋面…一家人围着电炉子吃热乎乎的火锅。
独山从此在我心中,再也不是只有独山盐酸菜;还有燕子的呢喃,腊梅与金银花的香,一对老人每年会去女儿坟前,唱上一曲悠远的歌。
从家庭摄录而来,技法可以说很简陋,但真实力过千钧。
2、《新喜剧之王》
选这片完全不是因为情怀,是真喜欢。
就我观察身边朋友对此片的态度,讨厌者当然有且不少;但真正在影视行业干过事儿的(指正儿八经混过片场而非做笔头工作),还没不喜欢的。
恕我直言,见识过几年影视圈跟红顶白恶现状的,就绝不会相信爬到高位的人还能只是运气好的小白羊。尤其前几年资本狂潮下什么人都想趟这一行,更是啥人都有啥事都不稀奇。
能把光鲜背后的冰冷况味拍出来的,除了《新喜剧之王》,这几年其他的华语片我还真没见过这么狠的。
3、《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
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俩片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好,但不够好,不是我会推荐的首选。尤其它们中间都有一些设定,让我觉得不那么舒服。把它们放进来,是因为作为科幻迷和国漫迷,我要感谢它们。
不管如何,它们燃点了今年的银幕,让业内人相信,只要用心并真的热爱,你们也可以。
4、《过春天》
过春天是过海关走水的人,顺利通过海关后的暗语。
导演白雪很聪明地将这一带悬疑色彩的题材混搭青春主题,几个年轻新人与戏骨廖启智、江美仪等搭戏 ,演出自然生动,偶尔的凝格与电子音,很有韵味。
看这部电影会让我想起《香港制造》里站在山头俯瞰万家灯火的青年。天空高远,翅膀划过,只能留下片刻痕迹,证明自己来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佩佩与阿豪在红色小屋内往身上互绑手机的一幕,耳鬓厮磨的诱惑味道打磨得很美,出自长片新人之手可真了不起。
5、《地久天长》
三个小时完全不觉得长,非线性叙事情感节制平顺,没有大痛大悲,让人想起王小波那句话,生活就是缓慢受锤的过程。再难,也只能扛着,忍着。电影里有角色说:“只有爱和记忆,才能地久天长。”细想起来,像个冷冷的笑话。
导演王小帅一贯乐为的昔年厂矿聚焦视角,是熟悉得融进血脉的真实和生动。除计划生育外,其实还暗埋诸多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奈。北方的酷烈寒冷与南方(福建)的温暖湿润相对,王景春和咏梅两人真真如同抛落异国的他者,唯有扶靠彼此而活。
6、《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真正想说的,404不能说。电影很明显看得出割裂感,埋在不那么高明的商业悬疑下面的,是被历史车轮碾压过的芸芸众生。
希望电影会帮我们记住,我们和我们的时代。
它会让我想起《八佰》,有幸看过该片将近3个小时的版本。因为签过保密协议,多的不说。希望它终于上映的一天,以相对有尊严和完整的方式。
7、《沦落人》
有幸在百老汇香港影展看了此片,按播放媒介把它算作院线片(其实也是因为凑不齐十佳了)
看此片过程中,几度笑着笑着想落泪。说港版《触不可及》的大概对港片或香港都没有太深情意结,无论是带有幽默感的粗口设计(比如“多撚谢”),还是随处可见的木棉花(《女人,四十》),包括对情绪节奏的铺排都非常有香港况味。
因意外瘫在轮椅上丧失尊严的黄秋生,被迫来到言语不通异乡打拼的年轻菲佣,两个被周遭抛弃的沦落人still human是因为梦想火种未灭,更进一步甚至能解读出对城市的隐喻。
作为处女长片陈小娟编导把控能力都不错,只是遗憾菲佣的鸡汤撒得有些过频过滥,结尾似造梦,没有按剧本设计把爱情做实真好。
8、《少年的你》
先声明的是,我看的是还没被改动的非公映版。那个时候,还没播《长安十二时辰》,易烊千玺在我印象里还是没长开的小孩,结果被扎扎实实震到了,甚至有些暗暗的心动。
曾国祥会调教演员是一方面,演员和角色贴合是一方面(听说四字弟弟也是寡言想法较成熟派),努力琢磨角色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相比后来的《长安》台口和表情都自然许多)。尤其小北属于压抑型角色,表情动作都不会太多也不能过,情绪憋到极致处,是隐约跳动的青筋和颤抖的喉头。小心翼翼看着周冬雨时,亮亮的眼底有着雀跃的悸动。
回来补了小说,对杀人结局的改动相较原著增加了合理性,重笔铺排的审讯戏对人心与人性的拷问甚至比校园暴力看得更令人揪心。“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在漠然冰冷成人关爱缺失的世界,抱团取暖的两人如小兽,彼此是彼此的光与热。
PS:另一个几经波折终于上映的青春片《小小的愿望》,我看过非公映版和公映版两个版本。不客气的说,无论哪个版本,都体现着田羽生的市侩精明和糟糕的两性观念。
公映版非常难看,但未删减版,其实也就是勉强能够到及格线。它的烂,和改没改动没多大关系。
9、《平原上的夏洛克》
难得导演据说十几万拍出的处女作。不生涩,不故作高深,许多点都能让观众大笑出声。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选角很准,稳稳立住了当下农村众生相。伴着莱昂内经典小调骑行的主人公,恍如劈开永昼的西部骑士。
10、《半个喜剧》
辛辣感不像《驴得水》那么冲头了,劲儿如洋葱埋在芯里,一层层剥开才会呛得人流泪。
在异乡打拼的成年人,总有那些难以说出口的崩溃时刻。抬头仰望低头俯就太久了,有时候,走得太远,会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而这时代,总还是需要任素汐般不合时宜的人。去伪求真,去爱,去恨,去坚持,去改变。
演员方面,除了依旧稳的任素汐,其他演员也没毛病。特别要赞一嘴赵海燕和演渣男的刘讯,把可恨之人演绎出可亲可感指出,是带着爱在投入。
另外要多说几句,什么时候评价一部作品要用三观正不正确来衡量了?文学影视作品难道只能歌颂真善美,不能表现假恶丑吗?表现非正面的角色没问题,重点是看创作者带着什么样的态度。导演自己也说了,电影里,无论渣男多多还是男一号孙同,他都抱着批判的态度。
以上,是我的华语电影2019年十佳。当然也有没看过但可能会很喜欢的遗珠,比如《南方车站的聚会》《撞死了一只羊》《过昭关》《花椒之味》以及参与了前期策划及剧本创作但未看过成片的《送我上青云》。
希望更艰难的2020年,影人们能挺住,继续加油吧。
二、2019年非华语片十佳今年看的院线非华语片少,和风口缩紧有关系。能进来的,经剪刀手一动,也没那么大兴趣。
故而在院线片外,留了一些名额给非院线新片。
1、《绿皮书》
《绿皮书》的好,在于没明显短板。
真实故事改编留下的创作空间不多,优点是结构工整节奏流畅剧本圆熟,套用种族与公路电影的壳,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种族、地位、性取向等)并达成认同。
在南部的暴雨夜,黑人钢琴家步出轿车发问:“我住在城堡,alone。我不够黑人,不够白人,甚至不够男人,那我到底算什么人?”贫穷而不拘小节的意大利司机,比他黑的是财富,起初却难以体会身份挣扎的痛苦。
2、《玩具总动员4》+《愤怒的小鸟2》
在我看来,这两部动画片的好在于敢于破——敢于打破原始受众期待,作出新的改变与尝试。
《玩具4》完成度和表达度其实是四部里最高的。大胆革新有两点:一是第三部消失了的牧羊女,从被保护的花瓶到独立女性,哪怕创作者为政治正确也罢顺应时代潮流也罢,人物魅力仍无法抵挡;二是更值得佩服的勇气,大胆摒弃了牛仔+巴斯光年双男主人设,深挖胡迪内心,通过三个不同面向的玩具:牧羊女、叉叉与盖比娃娃,让胡迪做出了更忠于自我而非围绕主人而活的选择。
而无论制作(皮毛和冰水的质感)还是剧本层面都比第一部有长足进步的《小鸟2》,在保持角色个性举止、怪癖甚至口头禅的基础上,不再拘泥于游戏的框架,十年来相爱相杀的猪鸟冤家破天荒联手,猪鸟联盟套用经典特工片如《碟中谍》模式闯反派老巢,新增的三只小小鸟叙事副线更是高萌到心颤,是《冰河世纪》编剧对松鼠这一功能性角色创意点的巧妙挪用。除诸如厕所偷门卡、和守卫斗舞等笑点,还有不少融入剧情的致敬/恶搞梗,看得人津津有味。
3、《我们是小僵尸》+《盛夏》
抢到了《小僵尸》电影资料馆的票,虽然中翻很不到位,但大银幕体验还是蛮好的。
这片脑洞清奇,风格大于文本和人物塑造,和片中的情绪音乐一样,是另一种意义层面上的情绪电影。8比特游戏与音乐,面无表情的冷感掐准青少年High点,被成年人制造着表演受众想看的表现,包括网络暴力引发的人肉搜索导致司机自杀事件,看似一切都是新时代的产物。其实日光之下无新事,只不过把过往历史用另一种包装重演了一回,令我想起嬉皮士们看《2001太空漫游》时的狂欢。
《盛夏》同样胜在风格新潮。摇滚嬉皮加上特殊年代和地点,碰撞出的火花格外迷人。导演的种种创意想法非常值得一赞,诸如黑白影像中突然插入的彩色元素或画面,手绘、仿老胶片电视画面的形式,让偏实录性的影像故事多出趣味,high上一段后又会有人蹦出举着牌子告你以上皆是想象。第一次在火车上对审查员及乘客边唱边闹的叛逆反抗姿态,真是有惊艳到。
片里一女两男的爱情也处理得蛮不羁,Mike对着墙上乐队海报抽出唱片后,一一跳进他们的模仿拍摄完全可以抽出来做摇滚乐迷鉴定试卷。结尾选取众人为乐队鼓掌的高潮,浮现两乐手的生卒年表,最后定格在女主角脸上,余韵悠长。
4、《骡子》
人在每个阶段心境都不同,反映到创作者镜下就是不同的主角态度。死硬如骡子的人,暮年也会软化,倾向于家庭的温暖与过去和解。
但政治立场往往不容易变,不屈服于被新时代浪潮拍死的老爷子,更爱宣告这样的态度:年轻人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老一代比你们更牛更正确。就像被互联网击倒的卖花匠,用贩毒证明自己在金钱世界的价值,不愿屈服毒贩既定的路线。
5、《徒手攀岩》
极适合大银幕观看的电影,尤其IMAX看得我这种高度恐高症者手心冒汗,节奏非常抓人。
以挑战徒手攀爬酋长岩为主线,前半段通过事前训练穿插与朋友、女友、家人的关系,一点点拨开人物外壳,探视最深层何以成其为当下的成长史和情感逻辑;后半段20分钟紧锣密鼓聚焦攀岩行动,跟着记录者一起揪心,便是前面的人物真正走进观众引发的共情效果。
壮阔耸动的视效是一方面(比如岩间瀑布折射出的彩虹),细节处理更见功力。主人公霍诺德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执拗,直爽,很少顾及他人感受,哪怕伤害女友和妈妈也依然坚持故我。但他对攀岩迸发的巨大热爱,能让你最终原谅或至少理解其所为。攀过难关后毫不掩饰的大笑,成功后继续坚持下午的锻炼……最让我感触的是,他愿意把冒着生命危险得到的收入,交出1/3来做公益,是真正的大爱啊。
6、《利刃出鞘》
老实说,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片。它其实和早前爆冷的《看不见的客人》《调音师》等片本质上并无不同,推理不是重点,不停反转才是卖点,极大满足大多数观众的情绪爽感,只是演员阵容更奢华,服化道更古典精致。
其故事呢?究根问底即为《上流谋杀案》+《致命遗产》,人物身份对应的明戳戳暗讽直击特朗普后民众High点。
总体而言,创作层面算计太多,可也是今年引进院线片中能提上一嘴的了。
7、《婚姻故事》
今年补了不少伍迪·艾伦的电影,《婚姻故事》就颇有伍迪老爷子意蕴。
从处理离婚事宜的小切入点进入,拍得流畅真实细节处见匠心。漫长的拉锯过程是如何毁掉了两个人的爱恋,家里大吵也好法庭对峙也罢,把彼此最不堪最丑陋的部分摊出来,看得人触目惊心。
归于平静后的处理也有韵味。男人的独歌,和小儿子一起念前妻写的信,到“我见到他第二秒后就爱上了他”处,屋内的男人和门口伫立的寡姐均动容哽咽,还有结尾蹲下来系好的鞋带。爱情烈焰没了,深深伤害过彼此,但总还有点余烬在。
8、《82年生的金智英》
从演员转作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就如此圆熟,实在厉害!这不是一个母亲的苦难,而是加诸在众多母亲尤其是东亚三国母亲的苦难。最喜欢的电影处理方式之一,是通过金智英和孔刘这条线,扩展到上一代的母亲,同代的职场女性,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难处。哪怕对如此温柔的丈夫孔刘而言,感同和身受毕竟还是不同。
三处关于金智英爸爸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上补习班的女儿回家车上被人尾随,爸爸教训她裙子穿太短;老婆发飙后爸爸给上司打电话又要了一箱中药,却依然没有大女儿的份;儿子问爸爸姐姐喜欢吃什么,他记成了儿子最爱吃的豆沙面包。
9、《登月第一人》
比《爱乐之城》更对我的味。相比大多数侧重外部世界的历史传记片,《登月第一人》倾向的是第一人背后的孤寂、压抑、纠结与痛楚,是为探入内心。无声的月色巨轮下,是经历丧女之痛的阿姆斯特朗盛大而无处安放的哀伤。
此外,皮特主演的《星际探索》其实也讲的是浩淼孤独大概是人类的终极宿命。可惜虽审美在线但主角光环全开+逻辑问题不少,后续乏力。
10、《燃烧》+《寄生虫》+《小丑》
将它们放在一起,当然是因为背后表达的社会主题是差不多的,喜爱程度如上顺序,《燃烧》赛高。
为啥?在我看来,同为贫富差距,《燃烧》隐而沉郁的表现比初看通体生寒《寄生虫》更令人回味。
而《小丑》菲尼表演自是惊人,摄影与音乐的巧妙配合也为电影增色加味不少。小丑是怎样炼成的质问推到高处,甚至带上几许反建制的底层革命意蕴。底层的情绪轰到位了,对高处及受害者却语焉不详。只听见一种声音,在哪种文本上都不会是杰作,只能算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