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车企一晚能改变两次命运。
唯独长安汽车。
2 月 9 号,长安先是为接下来智能化定调,发布了天枢计划 2.0,将在 2026 年实现 L3 自动驾驶,2028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且不再生产不联网、不智能的汽车。
紧接着长安和东风汽车两大央企同一时间发布了公告,提示其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事项。一时间,又激起了坊间关于东风、长安(兵器集团)两家央企合并的猜想。
如果按照按此合并,其将会成为全球排名第五的汽车集团。

长安释放了两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第一个信号,长安把全民智驾提到了首位,与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一起加速智驾渗透率。
但不同于比亚迪,通过深蓝、阿维塔与华为车 BU 的合作以及组建合资公司,长安已然成为了与华为车 BU 合作最深的车企。
第二个信号,长安不止想成为一家车企,除汽车业务外,长安开始涉猎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打造海陆空一体化解决方案。
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激进的长安。
01、智驾平权,长安拿深蓝开刀
2025 年,国家队和大民营头部车企都集中发力「全民智驾」。
长安与比亚迪一前一后接连发布重磅智能化计划、吉利紧接着宣布将在 3 月份发布 AI 智能化战略布局。
长安和比亚迪发力全民智驾的区别是:
比亚迪是推房子的人,重新定义规则,把智驾卷到 7.88 万了,车型带智驾重新发布价格。
长安则是盖房子的人,善于广纳资源,同时激进赶工自研。
具体来说,一是用深蓝汽车开刀,作为全民智驾的主要承接品牌,二是,左手自研,右手共研,与华为车 BU 进一步深化合作。
这次全民智驾,长安把深蓝旗下主要车型带智驾版重新发布了一遍。
深蓝作为长安旗下的中端新能源品牌,价格集中在 10-20 万,2024 年销量 24.3 万辆,支撑起了长安汽车 40% 的新能源销量。
与比亚迪将自研及供应商智驾方案统一包装成「天神之眼」系列不同,深蓝基于自研+合作的两套模式,公布了车型升级后的智驾方案:
DEEPAL AD:安全预警+行泊一体;华为乾崑 ADS SE:主动安全+高速 NCA+城区 LCC华为乾崑 ADS 3.0:全向主动安全+城区 NCA+高速 NCA+车位到车位三套方案的智驾功能逐级增长,DEEPAL 和华为乾崑 SE 都不带激光雷达,由于不能实现城区高阶智驾,可以理解中阶智驾方案。
两者区别是华为乾崑 SE 版本支持 OTA「离车泊入」这样的特色功能。
乾崑 ADS3.0 相比前两个方案,多带了一颗华为自研的 192 线激光雷达,也同时可以实现更高阶的城区智驾、真·车位到车位。

据华为车 BU 一号位靳玉志剧透,今年上半年华为的车位到车位将开放全国 30 万个停车场。
深蓝全体智驾再升级后,平衡价格成了另一个问题。
深蓝 S05 全面标配长安自研的 DEEPAL AD PRO 系统。
而深蓝 L07、深蓝 S07 两款车型,起售价分别为 15.19 万、16.99 万。
两款车型选配深蓝智驾 AD PRO 和华为乾崑智驾 ADS SE 版本。
此外,深蓝品牌中,唯一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方案的是即将发布的全尺寸 SUV 深蓝 S09,售价还未公布。
一个细节是,深蓝的华为乾崑智驾 AD SE 版本普遍比深蓝自研智驾版本贵一万以上,可以看作是华为产品和品牌溢价的表现。
第二就是在智驾上左手自研,右手华为。
2021 年开始,长安开始规模化组建自研团队,召集了约 1700 人团队自研智驾系统。其中带头人长安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陶吉,曾任千挂科技 CEO,更早出身于百度自动驾驶团队。
去年 10 月,长安启源 E07 发布会上,陶吉发布了长安智驾大模型,首次在 E07 上配置,带激光雷达车型可以实现高速 NOA,城区 NOA 将后续 OTA。就此,长安成为了最先发布自研智驾的国家队选手。
但长安对于智驾的激进,也是因为更早选对了一个足够强悍的合作伙伴。
长安和华为从 2019 年开始,至少签过三次合作:
2019 年 1 月,长安和华为首次签署战略协议,聚焦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2021 年 5 月,长安与华为深化合作,华为 HI 模式首次搭载到阿维塔 11;2023 年 11 月,华为车 BU 分拆为独立公司,长安作为首批入股车企,计划持股不超过 40%,进一步形成资本与生态绑定。
再回头来看长安分别给旗下三个新能源品牌从对外界依赖程度下了定义:
长安启源是纯血长安自研智驾,主打在软硬件和产品设计上有更多突破的空间。长安深蓝代表的是自研和合作的综合体,长安与华为合作推向智驾下放、普及的性价比品牌。阿维塔代表的是长安和华为合作,推动智驾打破天花板的高端科技品牌。接下来的智驾平权,将会随着这三个品牌的走量而加速。
02、「不再生产非智能汽车」
2025 年起长安汽车有了更激进的目标:不再生产非智能汽车。
这一幕似曾相识。2022 年比亚迪也曾宣布停止生产燃油汽车,成为全球首个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比亚迪放弃燃油车,意味着全面电动化。2022 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 186 万辆,是前一年的 3 倍。
长安的这句口号,就是汽车产业的另一个价值锚点,意味着全面智能化。
比亚迪能够提出停产燃油车的前提是,早在 2021 年其新能源乘用车就以年销 59 万辆,位列中国新能源销量榜第一。
类似的,长安提出「不生产非智能化汽车」的底气,是从 2018 年就开始筹备的北斗天枢计划。
长安把汽车智能化转型命名为「第三次创业」,要靠分阶段完成北斗天枢计划来完成长安向科技公司转型。
第一次创业,长安生产长安牌微型货车,完全成军转民。第二次创业,从商用车转型到乘用车,最有标志性的节点是 2015 年长安自主车型销量突破 100 万辆。第三次创业,面向电动智能化浪潮,长安提出北斗天枢计划,希望从传统车企转型到科技公司。2018 年在第三次创业框架下,长安提出了北斗天枢 1.0 计划,5 年前头部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的想象丰满。
1.0 的目标是在 2020 年实现特定场景 L3 级自动驾驶、2025 年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 L4 级自动驾驶,而且还要在智能交互、构建人-车-家-生活圈场景互联上有所建树。
长安没有实现 L3、L4 的目标,但是为智能化转型完成了最基本的队伍搭建、产品布局框架。
据朱华荣介绍,长安在 1.0 计划中投入 1148 亿资金,研发团队 1.8 万人,同时开发了 46 款智能网联汽车。
至此,长安完成了所有车型的智能网联化,从 2.0 起将不会再开发任何非智能化的新产品。

在 2.0 阶段,可以提炼出长安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汽车的三个焦点:
第一个焦点——计划在 10 万级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去年上半年 20-30 万元成为激光雷达上车的主要价格区间。
但随着国内激光雷达公司积极转向开发千元性价比,以及长安、比亚迪等头部发车发力智驾,接下来实现 10 万元以内车型搭配激光雷达并不难。
关键在于,如何结合激光雷达优势,开发出可落地的多传感器融合高阶智驾方案。
第二个焦点——要在 2026 年实现全场景 L3、2028 年实现 L4。
L3 相比于 L2 最大的不同就是车辆代替人类为安全负责,系统可以让人类实现脱手—脱眼。
要实现的全场景 L3 挑战不小。此前,奔驰也曾经实现过 L3,只不过需要在德国限速 60km/h 公里的高速路上才能使用。

全场景落地 L3,需要的不仅仅是软件算法,也要在域控、传感器、执行器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打造一套大算力的中央计算平台,为 L3 做好充分冗余。
据悉,长安自主设计而超脑中央计算平台最高算力已超过 1000TOPS。
第三个焦点——2030 年要实现 500 万辆总销量,自主品牌 400 万辆。
今年长安的目标销量为 300 万辆,这也意味着 300 万辆车将全部配备基础的智驾智舱功能且支持 OTA 更新。
接下来长安会有 35 款产品上市,其中长安启源将会有 11 款产品、深蓝 11 款产品、阿维塔 7 款产品,这样来看,长安在 5 年内完成 500 万辆的目标并不遥远。
03、动作激进,心里有底
长安的智能化转型,就像是烈火烹油。
在长安开完发布会后,何小鹏主动提到长安、比亚迪的智驾动作,预告小鹏今年中旬就会有 L3 能力高阶智驾;

类似地,余承东也主动提到尊界将发布重磅技术,大概率华为乾坤 ADS4.0 版本将会在尊界技术发布会上亮相。
头部车企的发力,加速了汽车智能化的竞争,甚至重新调整了许多新势力的技术发布节奏。
而长安的智能化风格是激进,但又有托底的。
激进就在于敢在旗下所有新能源品牌下都采用智驾,并且敢于和目前最实力最强的华为深度合作,将华为乾坤智驾推至台前。
托底则在于,长安是有节奏地在进行智能化变革。
以深蓝为例,深蓝并未采取全面标配高阶智能驾驶,而是从中阶智驾(高速 NOA)开始,逐步走向高阶智驾。
这也是头部车企与这些新势力格最大的不同——头部车企需要面对的是海量用户和 Coner case,更需要打磨系统,分阶段稳中向前。
长安作为国家队选手,为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向开了个好头。但面对接下来以百万计算的用户,也有很多挑战。
比如,高阶智驾的技术平权。
目前深蓝汽车大多数车型为选配以高速 NOA 为主的中阶智驾,而高阶智驾目前主要由阿维塔和深蓝 S09 实现。逐步将高阶智驾下放至 10-15 万元性价比车型,才能提升全民智驾的体验度。
再比如,智驾在销售端的推介、落地。
采用多种智驾合作模式之后,会增加终端销售的解释成本。

尤其是,不同于新势力的直营,传统头部车企是经销商模式,就更需要长安加强销售端对智驾的推广和培训。
最后,是对于智驾功能边界的解释和保障。
汽车智能化不仅是功能实现,也是责任。
比如华为乾崑 ADS SE 在深蓝上其实可以实现城区变道功能,保证路线正确,但这并不是城区 NOA 功能。这就需要智能化与智驾保险同时下放,要求车企具备对智能化的解释能力。
这些挑战,不仅是长安的,也是很多头部车企的必修课。
每年 2 月都是一个重新定义汽车智能化的时间点,去年是端到端、中央计算,今年则是「智驾平权」。
只不过发起人从新势力变成了长安、比亚迪这样的头部车企。
就这样,一个车企只是车企的时代过去了。
用户10xxx87
长安汽车厉害了
默默
唉 难呀 东风长安合并这都够背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