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悟你我他
(文中事情均来源于第一人称)
听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一起获得同步成长
1、
1978年,28岁的父亲和24岁的母亲结为了夫妻。
父亲当时是村小学的一位老师,别看只有20多岁,还是当时村里面为数不多的能人。
父亲很有才华,不但画画画的漂亮,而且还写的一手好字。
口才也好,情商也高,年纪轻轻的,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叫父亲过去主事。
而且父亲还擅长调解家庭矛盾,什么婆媳矛盾、妯娌矛盾、夫妻矛盾,他都能调解的让人心服口服。
父亲的外号叫“刘三能。”
父亲姓刘,在家里排行老三,又是村里人眼睛中的能人,所以村民们背地里都叫他“刘三能”,但是碰头后,都会很恭敬的叫一句“刘老师。”
虽然在那个还以窝窝头填饱肚子的年代,爷爷家的经济条件却比别人家好很多。
爷爷是村里的支书,不但管着全村人的吃喝拉撒,而且说话也是相当有分量的,再加上,偶尔刮一点油水,所以我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大伯和二伯虽然读书没有父亲多,但也很争气,大伯当时在部队里当兵,二伯是个木匠,也不愁吃喝。
爷爷的这三个儿子,都是各顶各的棒,让爷爷和奶奶赚足了别人羡慕的眼光。
爷爷奶奶在村里走路,都是像“螃蟹”一样,大摇大摆的横着走。
当然,爷爷奶奶虽然因为这三个儿子,有了面子,但是两位老人还是很善良的,从不仗势欺人。
大伯在部队里,那时候已经结婚成家了,大娘家算是高干子弟,家庭条件很好,大伯也算是入赘到了大娘家。
二伯会木工,在那个年代,很是吃香,手里的活都没有断过,收入也是自然可观。
2、
二大娘的娘家,就在我们隔壁村里,她的父亲也是个村支书,二大娘嫁给二大伯,还是爷爷奶奶的主意,自然,爷爷奶奶对二大娘也是很赏识的。
而我的母亲就不同了,在我母亲三岁的时候,姥娘就去世了,在我母亲6岁时,姥爷也去世了。
是我大姨将我母亲养大,其实我大姨也只比我母亲大七八岁,在当时也是个孩子。
母亲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干活了。
按理说,母亲的这个家世和父亲是搭不到一块的,可是偏偏月老把他俩“捏”在了一起。
母亲23岁那一年,有一次去镇上赶集卖她做的手工鞋,赶完集收摊回家走到半路上,正好碰见喝多酒了的父亲。
父亲当时躺倒路边的草地上,“哼哼唧唧”个不停。
母亲上前扒拉了一下父亲,顿时一股酒味向她熏来。
母亲拿出随手携带的水杯,让父亲喝了几口水,父亲稍坐了片刻之后,就弯弯扭扭的要起来回家。
母亲为父亲擦了擦胸前的污垢,问父亲家在哪里住?说是要给父亲送回家。
父亲指了指前面的村子有些含糊不清的说:“我是刘洼村的,我爹是支书,我是老师”。
母亲一路打听,把父亲送回了家。
当时家里只有二大伯和二大娘在家,二大伯把父亲扶到了床上,二大娘出于客气,就问母亲是那个村子的人?姓什么叫什么?母亲都一一做了回答。
母亲返回家中后,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到心上,该干啥该啥。
父亲醒来后,就问起了二大娘酒后发生的事,二大娘把来龙去脉给父亲说了后,父亲趁着周日镇上有集,就去集市上找母亲当面表示感谢。
3、
父亲见到母亲第一眼,就坚定的认为母亲就是他这辈子要娶的人。
母亲的外表和气质以及言谈举止,都是父亲心目中未来妻子的样子。
很快,父亲就追起了母亲。
母亲一开始是犹豫的,觉得自己配不上父亲,也恐怕父亲这边的家长反对。
可是架不住父亲的嘴会说,情商高,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很快,母亲就沦陷在父亲的爱情漩涡里。
父亲给爷爷奶奶说起要和母亲结婚的事情后,爷爷奶奶大发雷霆,爷爷把碗都摔碎了,奶奶更是气的要跳河。
父亲就像招了迷似的,非母亲不娶,甚至父亲还搬到了学校居住,好长时间都不回家。
爷爷奶奶写信让部队的大伯劝父亲,大伯说:“都啥年代了,婚姻自由,你我都干舍不得”。
爷爷奶奶让二伯和二大娘劝说父亲,二伯说:“老三那个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该他俩成的,咱们也别干涉了,就把他俩的事办了就行了”。
爷爷奶奶又埋怨二大娘当时嘴快,把母亲的消息告诉了父亲时,二大娘的嘴就像“机关枪”似的对爷爷奶奶“扫射”了一番。
二大娘说:“人家闺女做了好事,我肯定问人家住那,方便以后感谢人家,做人要感恩,你俩可好,管不住自己的儿子,埋怨起我来了。”
后来,爷爷奶奶看父亲是下定决心要娶母亲后,爷爷奶奶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同意了。
就这样,母亲嫁给了父亲。
母亲娘家穷,啥都没陪送,爷爷奶奶看不上母亲,自然也是没嫁妆和彩礼。
只有父亲,为母亲买了一身衣服,买了一条红纱巾,给了大姨20元的彩礼,把母亲娶回了家。
4、
父亲和母亲成家后的第二天,奶奶就给母亲扔了一口锅,说是父亲和母亲同他们分家了。
母亲默不作声的来到了东边院子里的宅基地的老房子里,一番打扫后,就和父亲在这两间土坯房里安家了。
母亲原本想着,和爷爷奶奶分开后,就可以过安省日子了,没想到,只要父亲一发工资,奶奶就找借口给父亲要了去,其实当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元钱。
母亲直到生下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过父亲的钱,父亲也没有主动给母亲上交过。
母亲坐月子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照顾着我,奶奶别说伺候了,就连鸡蛋和红糖母亲都没有吃着。
二大娘家的堂哥比我大两个月,二大娘生儿子的时候,奶奶足足伺候了二大娘40多天。
奶奶甚至夜里都搂着堂哥睡觉,对二大娘更是关怀备至。
当父亲和母亲的生活归于柴米油盐酱醋后,母亲也会埋怨父亲,心里对爷爷奶奶充满着怨气。
再后来,母亲在家里带着我养鸡、养鸭、养猪,甚至赶集做小本生意,母亲竭尽全力的来养我和她自己,母亲对爷爷奶奶也看透了,对父亲也看透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已经毕业,并且结婚成家了。
爷爷在十年前去世了,爷爷去世之前,没有受多大的罪,毕竟那时候奶奶还在,父亲和二大伯也时不时的伺候爷爷几天。
可是,当前年奶奶突然瘫痪在床的时候,家里一下子乱了套。
二伯和二大娘已经在市里买了房子,很少回家,家里只有父亲和母亲。
本来父亲想的是弟兄三个好好商量一下奶奶的养老问题,大伯打来电话说,大娘身体不好,走不开,孩子买房干啥的,花了不少钱,手里也很紧张。
最后大伯一句:“老三,委屈你了”,大伯说完这一句话,就挂了电话。
二伯来家看了奶奶一眼,待了两三天,借口说还要去城里上班,不能耽搁,又匆忙的走了。
自然而然,照顾奶奶的事就落到了父亲的身上。
可是父亲当时还没有退休,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奶奶。
这个重担,自然而然的又落到了母亲身上。
5、
当父亲提出想把奶奶接到我家时,母亲只是冷淡的“哦”了一声,就再也不吭声了。
见母亲如此的态度,我父亲长叹了一口气之后,就问母亲到底愿不愿意?
母亲当时正在吃着饭,“腾”的一声站起来,冲父亲吼道:“我愿不愿意,你心里没点数吗?至于问我吗?”
母亲说完转身而去,父亲小声的说道:“这人脾气咋这么大呢,我娘现在不能动了,也没招惹她,这发的是哪门子的火。”
父亲当时是初中的校长,特别的忙,有时候正在上着班,就得赶紧回来给奶奶做饭,喂饭,伺候奶奶大小便。
一切安排妥当后,父亲再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父亲伺候奶奶的那段时间,明显老了许多。
后来母亲收拾出来一间房子,对父亲说:“把你妈接过来吧”。
父亲听了后,心里一阵狂喜,立马一溜小跑来到了奶奶家,紧接着就用架子车把奶奶推到了我家。
安顿完奶奶之后,父亲就要去学校了,父亲很想对母亲说几句话,但是母亲不正眼看父亲。
父亲临走时,又看了看母亲,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母亲伺候奶奶的时候,虽然很尽职尽责,但是却不给奶奶说一句话,奶奶也明白当初对母亲做的事很过分,所以她也尽量不给母亲添麻烦。
奶奶在临终的前几天,从枕头下面掏出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有一副金手镯,还有一条金项链。
奶奶对母亲说:“老三家的,我知道我对不起你,这点东西,我没有给老大和老二家,我现在留给你,也算我弥补你的,我知道,这点东西也弥补不了,但是我还是感谢你伺候我。”
奶奶一边说,一边哭。
而母亲自始至终,都不掉一滴眼泪。
三天后,奶奶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大伯、大娘、二伯、二大娘,还有我的堂哥堂姐,都来送奶奶最后一程。
在奶奶的葬礼上,大伯、大娘、二伯、二大娘,四个人哭的扶都扶不起来,唯有我的母亲,一滴眼泪都没掉,默不作声的淡定从容。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