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风|歌起太行动神州

河北新闻网 2024-09-20 08:30:48

歌起太行动神州(报告文学)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记事

平山县曹火星纪念园一角。 盖智勇摄

一灯如豆,闪闪烁烁,映红了一张少年英俊的脸庞。

1943年10月,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霞云岭堂上村,山中夜晚,凉风习习。

房间里,跳动的灯花下,一位叫曹火星的年轻的“文八路军”,披衣坐在土炕上,他回想起《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他时而抬起头来仰望窗外漫天星斗,时而低头在稿纸上写着什么……

猛然间,他下得炕来,推开屋门,到庭院里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

突然,曹火星眉头一松,脸上洋溢出笑意,旋即又回到屋中,重新盘坐在土炕上的方桌前,挥笔在稿笺上写下了那些铿锵有力的字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百年大党的初心如磐,也道出了亿万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走进曹火星的故乡,一同追寻81年来这首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共鸣、成为永恒的时代强音的奥秘。

1945年秋,曹火星(右一)与齐玉珍(左一)一起练唱。(河北日报资料片)

太行山,远峰如黛;岗南水库,湖面如镜。

人民音乐家曹火星纪念园就坐落在水库大坝的旁边。

大坝下,是秀美如画的平山县西岗南村。这是个有着70多户人家的恬静村庄,滹沱河从旁边流过。中秋时节,浅黄的花木覆盖着坡岭,宛如浪波,层层叠叠,散发清香。

站在曹火星纪念馆前,望着眼前的原野,一种崇敬之情在心头油然而生。

1924年10月18日,西岗南村一户人家传出了一阵响亮的啼哭声。这个新生婴儿,就是后来名扬大江南北的人民音乐家曹火星。

刚满五岁,父亲曹清廉就把聪颖懂事的曹火星送到了村里的小学读书。曹清廉爱读书,秉持“诗书继世长”的古训,对曹火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在曹火星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种子。

13岁那年,成绩优秀的曹火星毕业了。然而,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学之路被迫中断。

大“扫荡”的岁月里,村民们四下逃亡。秋收季节,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不能收割,乡亲们痛心疾首。逃亡中,曹火星尝遍了艰辛,决心投身抗战洪流。

平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1年7月,平山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西岗南村附近的霍宾台村建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山县的共产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

村里来了八路军。曹火星随着乡亲们回到了西岗南村。因为有文化,这个一说话就脸红、很腼腆的小青年被大家推举担任了村青年救国会的主任。曹火星带领儿童团和青救会查路条、送情报、做军鞋、搞支前……把各项工作都开展得红红火火。

“汹涌的滹沱河,巍巍的太行山,结成了革命的屏障。我们是一支艺术的青年团,在这里成长强壮。用钢铁的意志和热血,开辟幸福的土壤……紧拿艺术武器,保卫我们的家乡……”1938年4月,在抗日烽火燃烧的滹沱河畔诞生了一支土生土长的文艺团队,它就是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的铁血剧社。这首由王血波作词、卢肃作曲的歌,就是铁血剧社社歌。

1938年,抗日的烽火燃遍长城内外,中共平山县委决定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直接领导,区青救会抽调部分干部,并吸收一些有文化的青少年,成立文艺宣传队铁血剧社。曹火星因有音乐天赋,报名参加了铁血剧社。

那时,为了表达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剧社队员根据“铁血”二字纷纷改名,曹火星的老乡张学新改名“张血星”,曹火星将自己的名字曹峙改为曹火星。

这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团队。最初,团队只有九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是清一色的男孩。表演节目时遇到有女角色的戏,曹火星年龄小、长得白净,便在戏里男扮女装,成为剧社有名的“坤角儿”。

三幕话剧《冲破羁绊的女性》是剧社的首场演出节目,讲述了一位女青年不甘心当亡国奴,冲破一切阻力,挣脱封建婚姻的束缚,勇敢地带领妇女们加入抗战行列。为了让当地老百姓容易接受,曲调融入了平山秧歌的音乐元素。曹火星扮演了剧中的女主角。他清脆的嗓音,惟妙惟肖的扮相,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1938年6月4日,晋察冀边区《抗敌报》发表了题为《从艰苦斗争中壮大起来的平山“铁血剧团”》的通讯,其中报道:“‘五卅’纪念日,该团一天时间下乡演出两次。第一次在郭苏镇,观众约四、五千人。他们的演技虽称不上精湛,但剧情甚合百姓的口味,所以深受群众欢迎……”

1939年,华北联合大学千里跋涉来到平山,铁血剧社全体成员被组织安排入校,这是曹火星艺术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剧社里唯一会识简谱的只有曹火星,也只有他一人进入了文艺学院音乐系,正式学习作曲、和声等音乐知识。

八个月的学习期间,聂耳、冼星海的抗战救亡歌曲,使曹火星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和鼓舞,用歌曲去战斗的创作激情与日俱增。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作词、作曲的第一首抗战歌曲《上战场》。

后来,曹火星担任铁血剧社音乐组组长。他创作的《春耕忙》《春天里暖洋洋》等节奏明快的歌曲,至今依然在太行山区传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手稿旧版。 盖智勇摄

在平山县,“齐家五姐妹”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

“抗日双星”齐计三、齐子才家中,有五位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因聪颖漂亮,被人们称为“齐家五姐妹”,其中齐玉珍与曹火星相识在铁血剧社。

在演出中,曹火星和齐玉珍经常扮演夫妻。齐玉珍出生在革命家庭,热情、开朗、活泼的性格,使得曹火星非常欣赏。曹火星每次创作出新作,都要通过齐玉珍试唱。

1943年,曹火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天晚上,齐玉珍约曹火星来到村外,明亮的月光下,齐玉珍动情地说:“火星同志,我祝贺你!”

随后,齐玉珍将一支钢笔赠送给了曹火星。曹火星拧开笔帽,在自己的手心写下了几个字:“革命,永远革命!”

齐玉珍告诉曹火星,这支钢笔是叔叔齐计三牺牲时留下的遗物。齐玉珍把钢笔转赠曹火星,表明了自己要与他生死与共、并肩战斗的心迹。

曹火星非常激动:“玉珍,我会好好保存这支钢笔,实现先烈遗愿!”

齐玉珍含泪点头:“我记住了你说的话!”

从此,两个青年恋人并肩战斗,携手前行。曹火星没有辜负齐玉珍的期盼,在革命的风浪中勇于向前,坚持真理,并用这支钢笔写下很多优秀歌曲。

1943年4月,铁血剧社正式更名为群众剧社。

平西,一块英雄的土地。

房山地区位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前沿,是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地处房山霞云岭的堂上村风光秀丽。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敌后开展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于是,就有了曹火星和队友的堂上村之行。

曹火星等人到村里后,就宿营在中堂庙旁边的茅草屋里。因中堂庙的正殿和西偏殿被日本鬼子烧毁,平日里,曹火星便组织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在东偏殿里面唱歌、排戏。

曹火星和张学新分别负责教唱歌、打霸王鞭。因霸王鞭节目欢快、简约,受观众喜爱,他们决定创作一组反映解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展生产的歌曲。这组歌曲写好后,还需要一首总结归纳性的主题曲。曹火星担纲起主题曲的创作。

深秋的夜晚,山中凉意很浓,19岁的曹火星夜不能寐,沉浸在构思之中。

在剧社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让他感受到了一种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再联想到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的情形,他的脑海中突然跳出前几天读过的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想到这些,曹火星创作激情倾泻而出。他一边哼唱一边写。经过创作和修改,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了!

最初,这首歌在霞云岭、涞水和易县一带传唱。歌曲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主旨,批驳蒋介石提出的“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观点,很快歌就传唱开了。词曲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后,很快唱遍了晋察冀,唱遍了抗日根据地。之后,更是传遍了全中国。

晚年的曹火星曾回忆说,他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动了感情的。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和对共产党的深情,他是亲眼所见,有着亲身体会的。

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到天津视察工作,接见天津各界人士。

曹火星作为天津歌舞剧院的代表出席了会见。

毛泽东问曹火星是做什么工作的。曹火星回答:“我是搞音乐的。”旁边有人介绍说:“他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者曹火星。”

毛泽东微微笑着说:“曹火星,我知道,我还为你的歌改过一个字呢!”

一个“新”字,是神来之笔,也让这首歌成为歌颂党的经典之作。

“人民是音乐的创造者。”这是音乐家曹火星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真挚的语言、质朴的风格、流畅的旋律,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从革命战争年代一直传唱到今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久弥新。2015年8月26日,它被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它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2018年12月,讲述这首歌曲创作历程的电影《火星之歌》在北京房山开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到场助阵。田华说,她从1943年就唱着曹火星同志创作的这首歌,一直唱到现在,她还要继续唱下去!

曹火星一生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热情讴歌伟大的祖国和人民。1999年4月16日,把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音乐事业的曹火星在天津逝世。就在去世前的几天,他还在病床上,谱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歌曲《啊,我叫中国!》。

9月13日,一叶小舟在岗南水库水面轻快驶过。 河北日报记者 刘 萍摄

时值中秋,走在西岗南村,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宽敞整洁的街巷,错落有致的民居,鲜花环抱的庭院……村里的大街两侧门店很多,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

西岗南村育才区29号,当年,曹火星就出生在这座古朴的院落。

村支书李金芳辗转找来钥匙,引领我们走进这座院落。这是一座木梁青砖土坯结构建筑,沧桑的泥墙,泛黄的梁柱,一扇扇花格窗,叠映出昔日的情景。

红色音乐资源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引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村中,很多村民正载歌载舞,欢度节日。这首歌,已经飘过整整81个春秋,乡亲们永远记在心头。

在人群中,我们遇到了精神矍铄的老画家曹峰。年逾七旬的曹峰退休后,回到村里居住。他追随前辈的艺术足迹,坚持创作,把家乡风情融入笔墨,讲述着乡村蝶变。

“俺们村越来越美丽!沿着街道新盖了许多门店,随着环境的提升,来曹火星纪念馆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曹峰一脸欣喜,“村里还利用红色优势,联合周边的中央统战部旧址李家庄村、平山县建党第一村霍宾台,打造红色资源联盟,建设红色民俗村,助力乡村振兴。”

接近中午,远在北京的曹火星的女儿曹红雯通过微信,给乡亲们发来祝福。

对于西岗南村,曹红雯充满深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平山是我父母的出生地,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的亲人战友朋友,我无时无刻不想念他们。”

曹红雯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父亲创作的那首著名歌曲的热爱。

曹红雯说:“今年是父亲一百周年诞辰,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全国人民欢度中秋佳节之际,让我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征程中紧跟党中央,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告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

我把微信内容读给在场的乡亲们听,大家欢欣鼓舞。

“珍贵的红色资源是宝藏,不断激发着我的创作热情!”曹峰告诉我,他最近刚创作完成一幅国画,表现当下和美乡村建设的美景,描绘新时代西岗南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歌起太行,声动神州,代代相传。

行走过太行老区平山的山山水水,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在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励下,乡亲们正把爱党情、报国志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中,砥砺前行,以更大的成绩,做好时代答卷。(邢建军)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