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召开聚焦北方大风降温和南方强对流的媒体通气会。预计4月11日至12日,我国中东部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天气,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的降水和强对流天气。
此次北方极端大风天气引发广泛关注,公众纷纷好奇本周末的风究竟会有多大。针对此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记者梳理了5个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请专家答疑。
一问
极端大风具体会在哪里出现
今天上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橙色预警,这是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根据预警信息,11日17时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将率先开始出现大风天气,20时前后影响城区,夜间阵风逐渐增大至8、9级,12日06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时段,全市平均风力可达6级,平原地区阵风9~11级,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等区的部分地区阵风11~13级,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并伴有沙尘和强降温天气。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表示,13级阵风出现的区域,预计在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密云和平谷,就是北京的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高海拔山区,可能会在地形“狭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局地13级以上的强风天气。
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北京20个国家站历史同期4月出现的全市最大风速在佛爷顶,达到12级;平原地区4月最大风速出现在大兴,达到11级。“所以从目前的预报情况来看,平原地区阵风9至11级,山区阵风11至13级,还是具有一定的极端性。”雷蕾表示,此次的极端大风天气可能会使得部分站点接近或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4月的大风极值。
二问
13级阵风到底是什么概念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这次冷空气影响下的华北地区大风主要从11日下午开始,会持续到13日白天,其中最强时段在12日白天。从总体风力来看,华北地区普遍会出现5至7级的偏北风,阵风风力会达到12至13级左右。
马学款表示,这次冷空气会在华北和黄淮东部导致强风天气,特别是瞬时的极大风,局地会达到11级至13级。“实际从每年4月份华北到黄淮这一带的极大风情况来看,10级至11级的极大风还是比较常见的,但超过12级的极大风速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应该说这一次过程的这种强风在4月份还是比较少见的。”
至于13级阵风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马学款举例,“它可以刮断直径达到30厘米左右的树木。”同时,极端大风也会推倒一些广告牌、简易搭建物和一些交通设施,甚至像路边的电动车、自行车等轻型车辆也有可能会被吹翻。由此可见,12级、13级阵风的破坏力还是非常强的。
马学款解释,但并不是说华北地区普遍会出现12级到13级这样的极端大风,这种强风最容易出现在山区,比如一些具有“狭管效应”的区域或者山口。城市里面比如在两栋高楼之间的间隙区容易出现“狭管效应”。“所以11级以上大风,就是像11级至13级这种极大风速并不是普遍出现的。”马学款说。
三问
平均风力和阵风有何区别
根据我国的风力等级划分标准,8级的风就被称为“大风”,风速在每秒17.2米至20.7米,可以吹断树枝,人在向前行走时也会感觉到很大阻力。9级的风被叫作“烈风”,风速可达每秒20.8米至24.4米,可以对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10级风是“狂风”,风速可达每秒24.5米至28.4米,这般风力已经可以将树木连根拔起,也可以吹倒房屋。11级以上的风在陆地很少见,11级“暴风”风速可达每秒28.5米至32.6米;12级就是“飓风”,风速可达每秒32.7米至36.9米;而13级风的风速可达每秒37.0米至41.4米。
11、12级风陆上很少见,一般当风力超过12级时,就意味着对陆地地面物象“摧毁极大”。难道这次极端大风过程中,风力会一直那么大?
在此需要明确的是,风力分为平均风力和阵风两个概念,平均风力指的是一定观测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通常以10分钟内的平均风速为准,代表了更加稳定的风速,是用来描述长时间内的风速变化情况。而阵风是另一个概念,是短时间内风速突然加大,通常就是几秒内的记录,阵风的风速是明显高于平均风力的,表现为突然的、强烈的风力,也就是一瞬间的威力。
四问
北方为何会出现如此强劲的大风
春季北方本多风,但为何此次冷空气过程会导致华北地区的风力如此之强?马学款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华北地区有明显升温,冷锋前的升温比较明显,同时冷锋后的冷空气势力也比较强,所以就造成了整个冷锋区域的温度梯度比较大,气压梯度也比较大,同时气压的变化也挺大,所以强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就容易导致地面大风的产生,特别是在一些峡谷,有地形的地方,甚至一些高楼的楼宇之间间隙的地方,容易出现“狭管效应”,导致较强阵风的产生。同时,此次冷空气过程中,空中的风力也比较强,所以在白天热力条件比较好的时候,也容易导致一些空中强风的动量下传,使得地面风进一步增大。
此外,对于内蒙古和华北地区高空形成的冷涡,从它的强度来看,在4月份也并不多见,也具有一定的极端性。马学款表示,在这种季节形成比较强的冷涡天气,需要有较强的冷平流持续输入,使得高度上持续下降,才能形成这样一个深厚的冷涡系统,“可以说,这次大风比较强也跟冷空气势力强和整个系统比较深厚有明显的关系。”
五问
大风降温之后会快速回暖吗
此时正值春季,全国各地气温回暖,为何会突然出现如此强劲的冷空气和极端大风天气?强冷空气过后天气会快速回暖吗?
马学款表示,每年春季的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在逐渐回暖,但冷空气仍然比较活跃,而且冷空气活动的时候,冷暖空气的对峙往往会比较剧烈,会形成比较强的气压梯度,导致地面大风的产生。“但冷空气在春季的活动特点就是来得快也去得快,所以每次冷空气活动虽然会导致气温在一定幅度上有明显波动,但气温下降之后会快速回升,这就是春季冷空气的特点。”马学款说,虽然春季的冷空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而且很多时候降温的幅度也不像冬天的强冷空气那么大,但往往会伴随比较强的大风天气。
名词解释
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是指气流通过狭窄地形(如峡谷、高楼间隙)时因通道截面积减小导致风速骤然增大的现象。这一效应在自然地形和城市环境中均显著存在,可能引发风灾等危害。在间距极小的城市高层建筑之间,由于“狭管效应”产生的强风,能够使行驶的汽车打晃,还容易引起高空坠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