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赵高指鹿为马,秦三年而亡;后有和坤盗国谋利,清大厦瞬倾。更有因为奸佞当道,促使皇权旁落。佞臣们尽管风光一时,但最后都不得善终。说了这么多今天真正要讲的是开明的唐朝时期,淫乱后宫的奸臣伙同惑乱后宫的宠妃,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淫乱后宫的武三思全靠武则天发家,照理说武则天缺失皇位后,武三思应当失势,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这一寡廉鲜耻、为了蝇头小利的奸险小人,反倒更为受宠,这源于何因呢?
当初张柬之等启动叛乱,拥立中宗,却无法碰触武三思等武氏阵营。之后她们数次劝中宗将武氏等诛灭,中宗都熟视无睹。这是为何呢?
嗣圣年间(684年)二月,称帝才两月的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去帝号,贬为庐陵王,押运到房州管控拘禁。中途,其老婆韦后生下一女。因境遇艰辛,连包宝宝的布片也没有,中宗只能将本身穿的衣服脱下包囊,从而起名字裹儿。
中宗夫妻感觉小孩命不好,因此非常疼惜,视作掌上明珠。后裹儿16岁时,由武则天做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孩子武崇训。这样说来,唐中宗与武三思乃儿女亲家,这一天性软弱的皇上,如何也不会除掉闺女的家公。
不除掉,但最少也不会器重吧?而实际上,武三思手上的实权却与日俱增。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宗复位后,裹儿封号为安乐公主,武崇训当然就变成驸马爷。武三思与中宗本来便是姑表兄弟,之后又变成儿女亲家,加上中宗软弱无能,对武三思以往的诸多都忘之脑后,使武三思迅速就变成宫廷的熟客。没多久,他就与上官婉儿暗地里有一腿。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因上官仪犯罪被杀,她随母亲被罚在宫里做奴。上官婉儿从小精明能干,她博览经史,才思敏捷,又因长期住在宫里,耳闻目睹,对政冶事务管理也甚为了解。因此武则天对她甚为器重,常常让她参加探讨一些政务,拟订一些相关部门下发文件。
博学多才的上官婉儿在生活中也十分烂漫,早在武则天时期,就与张宗昌有暖味的关联,现如今又与武三思暗渡风流。
武三思方知张柬之等对自身敌视的心态。以便牢固自身的影响力,他先将往日相好上官婉儿推荐给了亲家中宗皇帝。上官婉儿的容貌与才学享誉朝野,中宗久闻其名,如今一见她,十分喜欢,立即封为婕妤,没多久又受封昭容,因此在历史上上官婉儿别称上官昭容。中宗对这位风流奇女子十分宠重,还让她专掌制命,培养接班人,同韦后一起居中制事。
韦后是个利欲熏心的女子,老想作武则天第二。每每中宗坐朝,她都守候在旁。由于中宗懦弱无能,因此朝廷大部分都由韦后执掌。上官婉儿为取悦韦后,巩固自身的势力,便把武三思推荐给韦后。这样一来,武三思和韦后的关联也更为密切了。没多久,两个人就发生了越轨之事。《旧唐书》有这样的记述:“武三思蒸于后。”
韦后、上官婉儿常常在中宗耳旁说武三思的好话,因此中宗对武三思更为信赖。对于对他与韦后的关联,中宗好像不是很在意。史籍记述:每每武三思来临,韦后便命婢女摆上赌具,和武三思玩赌双陆的游戏,而中宗则在一边耐心地替他俩计算资金。游戏里,韦后有意发嗲弄痴,熟识风流之情的武三思意会奉承,把个中宗可怜巴巴地撇在一边。虽然唐朝贞操守节意识极其欠缺,但像中宗这样“气宇不凡”的皇上确实也是罕见。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韦后的荒淫行为,在宫中众人皆知,但头上已戴了两顶绿帽的中宗却漠不关心,还把武三思引为知心,看作心腹。
宫中丑声外扬,闻者无不摇头长叹。尤其是对过去罪恶滔天、目前贪得无厌的武三思无不切齿痛恨。
一向拥有 责任感的驸马爷王同皎,曾是杀二张、协助中宗复位的功臣。他忠于唐室,忠于中宗,不忍心见到武三思荒淫后宫,挟制中宗,危害江山社稷,便联系张仲之等,暗地里集结将士,提前准备劫杀武三思,去除这一许多人怨恨的祸害。可是密秘泄漏,王同皎被武三思残害。
武三思由于他的儿子娶了中宗的宠女安乐公主,便拥有靠山,然后又与韦后通奸,也是肆无忌惮了。在韦后的支持下,武三思设计将拥立中宗的张柬之等五位重臣贬出朝廷,没多久又将他们杀掉。这样,在中宗身旁,结为了一个以韦后、上官婉儿和武三思为点的弄权铁三角,中宗变成一个傀偶。
殊不知,有一句话是:人坏人怕天不怕。错事做绝的武三思最后遭受了应有的恶报。
韦后的闺女安乐公主为获得帝位,两者与家公武三思合谋勾结,一心要毁掉皇太子,立自身为皇太女。太子李重俊原本就对武三思胡作非为、危害江山社稷极其不满意,在威协和怨恨之中,他决计先下手为强,擒杀韦后和安乐公主。
景龙年间(707年)七月,皇太子与左羽林军将军李多祚等,假借皇上的指令,带领羽林军勇士三百人,冲进武三思的家中,杀掉了已经寻欢作乐的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训,罪大恶极的武三思获得了应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