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神宗的母亲,哲宗的奶奶一直是苏轼的守护者,她一过世苏轼立刻不幸,她摄政时别的官员一一殃及,贤明的皇太后早已觉得政风将变。哲宗为人处事草率,情绪不稳定,最不尽人意的是,哲宗对皇太后感到厌恶,皇太后内心也清楚,这应该是王安石的党徒有意挑唆引发。
皇太后过世前十天,范纯仁和苏辙等六位重臣前往看望。范纯仁是名臣范仲淹之子,颇有父亲的风采。
“我時间很少了,”皇太后说,“再也不会看顾大家了。不管怎样,万望大家伺候好皇帝,莫要这大宋江山枉送别人之手。”
元祐八年(公年1093年)秋季,有两女离开了,一个是苏轼的枕边人,即续妻王闰之,另一位则是一直适用着苏轼的皇太后,苏轼的运势发生变化。
皇太后过世后的第二年,哲宗改国号为“绍圣”。绍圣年间(公年1094年)四月,章惇为相。章惇曾是苏轼的朋友,王安石掌权期内,正直专家学者大多数因强烈抗议而革职,章惇却一步一步往上走。他拜相后,立刻把老党徒扶回上位,这些人都以残酷、狡诈而著名。
皇太后摄政期内,章惇曾被囚禁,现如今他开始疯狂报复。当初王安石罢黜反对党跟此次的残害对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苏轼自别说,就连早已去世的司马光和吕公著也逃不过一劫,他们在墓葬里也不安宁,2次被削掉封禁和官职。
这些在土地下熟睡的灵魂,早已没人敢去祭拜。四周零乱散生的蒿草和野草,迎着满天悦耳而清澈的朝霞,伴随着微风略微摆动,它是苏东坡记忆中坟冢的样子。这些人缄默了又缄默,他们萋草离离的墓碑上,此时却被泼上污名。
那样还不够,章惇又劝皇上挖司马光的墓葬,鞭尸示众,幸亏哲宗没听他的。
章惇拜相后,他的巨斧最先落在苏轼的身上。
苏轼最开始贬官到广东高山南边,统称为“大庾岭外”的地域,他被削掉官衔,改任英州(今广东英德)刺史。
八年来他断断续续教过小皇帝,十分了解皇上处世,可是他并搞不懂之后的命运。
绍圣四年(公年1097年)四月,苏轼的命运再度开始颠沛。白发染霜,孑然一身的他被章惇贬为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别驾,昌化军(治所在儋州,即今儋县)按置,并责令不可签书公务。
听说在宋代,流放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惩罚。
苏轼曾遭受2次比较严重的政冶残害,第一次是四十五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贬官至黄州,一贬便是四年。第二次是在五十九岁贬官往惠州,六十二岁时又贬官至儋州,到六十五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左右在贬時间六年。
苏轼回忆一路贬官,只能在杭州过得更为悠闲,那时候他还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以后元祐六年(公年1091年),被招回朝。短暂的宁静以后,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于元祐六年八月被调去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公年1092年)二月又被改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公年1093年)九月又被改任定州知州。接着就是一路左迁,一路颠沛,已至沦落到儋州。
海南岛比蛮夷之地的广东惠州更加偏僻。越发到老,苏轼越发吃苦耐劳,一生境遇,苦到心寒。
七月二日苏轼到达儋州。这儿果真不宜定居,不但气侯湿冷,浑身瘙痒,夏季炎热时一身酸臭,冬季有大雾风大,无法抵御,秋风秋雨期内也是体内湿气满天,全都长霉,人的骨节好像都是长出体内湿气来。有一次,苏轼在床柱上看到一大堆死白蚂蚁。“此中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它是真实的贬居。
时光辗转,促进着命运的波动,苏轼又一次走到命运的低潮期。
元符年间(公年1098年)九月十二日,苏轼在随笔中提到自身的窘境。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苏轼贬居儋州近三年時间,苏过一直守候在他身旁。苏过可谓是父亲的良伴,他会帮父亲打理琐事,也会和父亲一起研修诗词,一起绘画。在父亲的教育 下,苏过迅速变成诗人和美术家,他的文学著作流传迄今。
在海岛,苏轼一样结交朋友,他还制墨、挖药,每天忙不停。此外,在孩子的帮助下,苏轼搜集各种各样杂记,编出《志林集》。当初苏轼弟兄分注五经,谪居黄州期内他完成《易传》和《论语说》,现如今在海南岛他又完成了《书传》。最优秀的是完成了一百二十四首“和陶诗”,他在颍州就开始和这种诗,直至贬居惠州,迫不得已闲居农村,他又进行一百余首。到海南后,他完成了最终九首和陶诗。苏轼一生敬仰陶渊明,他曾说:“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桃花已落,夏叶未老,弥望放眼望去的翠绿,苏轼尽管归隐,但却不孤单。元符二年(公年1099年)春分,他作一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立春》)
元符三年(公年1100年)元月九日,哲宗病逝,年仅二十四岁。他父亲神宗有十四个孩子,他只有一个“刘美人”生的小孩,只可是幼时就早夭。
哲宗的侄子徽宗称帝,这名合适当艺术大师的皇帝陛下,会赏析,有品位,有见识,但却沒有施政的才能。在他人死之后,为这一國家留了三十一个有着继承权的皇上,还留有了四幅出色美术作品。此外,还有一个哀颓的朝廷。
徽宗持续了哥哥的治国做为,他器重同一批人,守着一样的现行政策。但是,徽宗赵佶继位的前几个月,由向太后摄政。那一年四月,韩忠彦、李清臣为相,两个人当权以后,刚开始起复元祐诸臣。苏轼总算拥有一丝自由的期待。
来到七月,向太后还政给徽宗,但向王后却一直坚持不懈庇佑着元佑党人。可是時间没能长时间,向太后过世,此后没有人能够 佑护他们了,苏轼也失去最后的希望。
命运无常,会将人引向不明的境遇。
徽宗继位后,那一年五月苏轼被调廉州(今广西合浦)按置。刚过海到雷州一个月,又奉诏授舒州(今安徽安庆)团练副使,被调永州(今湖南省零陵)按置。元符三年(1101年)特赦,苏轼总算获得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喜讯,他批准随意居住了,复任朝奉郎,往北而寻归路。
实际上那时候苏轼的身体早已大比不上过去,较为孱弱,但他顽强的生命和人生价值观不得他丧失生活的乐趣。他在一封信讲到:“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夏热,万万自爱。”
章惇垮台了,贬官到雷州半岛。命运总算对苏轼外露了笑容。他能够 回来与家人团聚。回忆刚到的时候,绍圣四年(公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至了徼边荒芜之岛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遭到这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惩罚,苏轼却把儋州当做了自身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现如今,儋州遍地都是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苏轼博学多才,映照着这一片蛮夷之地。他在这里办学馆,很多人 千里迢迢追至儋州向苏轼学习。苏轼来海南以前,宋朝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没多久,这儿的姜唐佐就举乡贡。因此苏轼赋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沒有苏轼,便沒有儋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