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朝年间的绵州城内有一大户人家,名叫张德寿,其家家财万贯,经营着各行各业的生意。
这张德寿有一女儿,我叫张秀,生得是貌美如仙,性情温柔,乃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儿。
当张秀到了这十六芳龄之时,到张府提亲的人是络绎不绝。
可是,这张秀却是一个都没有看上。
就这样,转眼就又过去了两年,张秀也到了十八的年龄。到得如今,她是依旧待字闺中。
眼看着女儿越来越大,却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男子,张德寿就有些着急了。
这日,张德寿突然灵机一动,便想到一个好主意。
他命人将张秀叫来,道:“女儿啊,这些年你一直看不上那些的公子哥,既然如此,为父决定于明日建一座绣楼,你到时间就抛绣球寻夫,可好?”
这些年张秀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地,心知父亲为了自己的事情已经有些上火,便点头答应了。
当下,张德寿就命人开始搭建绣楼,仅仅月余,就搭建成功。
绣楼搭建好时,张秀在丫鬟的跟随下,便登上了绣楼,准备抛绣球。
在古代,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一旦女子登上绣楼抛了绣球,不管接着的是什么人,那就必须要嫁,除非,对方愿意主动放弃。
对此,张秀自然是明白。
她登上绣楼,只见下方已经是人山人海地挤满了人。
这些人里,有城里的公子哥,也有一些读书人,有是想要前来一张秀芳容的,还有一些是想要抢得绣球,从此飞黄腾达。当然,也有前来看热闹人。
抛绣球如何,我们暂时不表,却来说说这绵州城里的另外两个人。
这两人一个名叫李生,另一个名叫王林,这二人均是读书之人,由于二人均是穷苦之人,又没有父母亲人,便都居住于绵州西山的寺庙之中。他们是一边读书,一边在城中做些合计度日。
这日,二人读书累了,便一起到城中闲逛,放松放松心情。
这不,二人正巧就来到了张府的绣楼前。
他们看见绣楼前是人山人海,便也挤过去凑凑热闹。
人群中的二人,显得是极为不起眼。
绣楼上,张秀拿着绣球望着下方的人,一时间却是没有抛出去。
身旁的丫鬟看着小姐的模样,自然知道小姐这是在看看下有无相中之人。
片刻后,张绣的目光这留到王林的身上,看着这个衣衫褴褛,却气宇轩昂的男子,心中不由得一动,娇面之上更是泛起了一丝红色。
丫鬟看得此景,顿时明白了小姐的心意,便上前道:“小姐,时辰不早了,快抛绣球吧。”
张绣点了点头,举起绣球,对着王林就抛了过去。
说来也巧合,下方那么多的人争抢,这绣球偏偏就真的落到了王林的手上。
众人见王林这个穷小子抢得了绣球,便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兴趣了,一个个骂骂咧咧地就走了。
王林拿着绣球,却是有些傻眼了,不知应该如何是好。
身旁边的李生就说道:“王兄,还发什么呆啊,快去张府吧。恭喜,恭喜!”
正在王林不知所措之时,张府的下人已经跑过来请他入府。
王林跟着张府下人进入大厅,当见到张秀时,四目相对,情愫已生。
什么叫一见钟情,这就叫一见钟情。
先前一个在绣楼,一个在下方,二人虽然看见了彼此,但是此刻如此近距离一看,方才知道什么叫着心动的感觉。
随后,王林主动报了姓名和家境。
张德寿听后,又看见王林那穷困潦倒的模样,心生不满,开口道:“小子,我也不问你之姓名,你且拿着这些银两走吧。”
说着,就命下人拿来银两。
王林拒绝了银两,恭敬一揖,道:“张老爷,我王林并非是贪财之人,这些银两我自然不会要。如果,小姐能看上于我,是我的福气,如果看不上,我也不会强求。”
张德寿一听,顿时就变了脸色,便欲发火。
张秀上前一步,道:“爹爹,你这是做什么?绣球既然已经被王公子接了,那女儿就非王公子不嫁。”
此话一出,张德寿怒道:“好,你如果真要嫁给这个穷小子,就别怪为父无情。今日,你就离开张府,什么金银都不准带走。”
张秀也是一个倔脾气,从小大到都是,凡是她看中的东西,那就一定会死心踏地的要着。
这不,听了张德寿的话,她直接将身上穿戴的金银取了下来,上前拉着王林的手就同王林离开了张家。
离开张家后,王林带着张秀来到西山寺庙之中,二人相亲相爱,却是过得很是清贫。
没有办法,王林便开始在城中一边做些活伙赚钱,一边开始摆摊卖字。
可是,他赚的那点钱财,是少得可怜。渐渐地,二人的生活都成了困难。
好在,这寺庙里的僧人日日都要放粥,到也让二人能够吃上一口饭。
这日,又到了放粥的时间,王林前去要粥时,却是被方丈给赶走了,并说:“能让你们留宿偏房之中已经是仁至义尽,你如果再来要粥,便搬出去吧。”
没办法,他只得回到房中。
王林看着面黄肌瘦的张秀,于心不忍,道:“娘子,要不你还是回娘家生活吧。我,我……”
他话还没有说完,张秀就用手堵住他的嘴道:“我生是你王林的人,死是你王家的鬼。”
王林感动,可是现实却要面对。
就在二人为难之际,王林的好友,李生却是前来,道:“王兄,有一好心人给了两百两银子,留下一百两给嫂嫂生活,我们拿着另外一百两进京赶考吧。”
王林一听,觉得可行,安顿好一切后,便同李生前往了京城。
别看只有一百两银子,这二人一路风餐露宿,到了京城后,又是节约而行,不久后二人还真就高中了。
李生留于朝中为官,而王林则是被安排回绵州为官。
绵州城里,这日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迎接高中归来的王林。
寺庙之中,王林接上张秀,便欲离开。
这时,住持过来,笑着上前拜见。
王林却是冷哼一声,道:“当日你连一粥都不给我,今日……”
“王兄,王兄!”就在此时,本应该留在朝中为官的李生却是突然出现,上前笑道,“王兄误会了。”
“什么?”王林满脸疑惑地看着李生。
李生神秘一笑,随即一指正急匆匆赶来的张德寿,道:“王兄,你可知那二两百银子是谁支助的?正是张员外。”
“什么张员外?”
“是爹爹。”
王林和张秀同时一惊,急忙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当初张德寿见张秀是铁了心的要跟着王林,便不忍女儿一直受苦,可是王林却是天天不思进取,只是打些小工,写些字画为生,这自然是不行。
于是,他便找到方丈让其断了王林的粥,又拿出二百两银子交给李生,让他们进京赶考。
当知道这一切后,王林和张秀跪拜在张德寿跟前,感激涕零。
后来,王林和李生都做了好官,一生清廉,全心为民。
而王林与张秀,更是夫妻恩爱,幸福美满。
声明:本故事为老李龙门阵创作的虚构民间故事,创作原型来源于民间传说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