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700预警机:“小火车”飞上蓝天,技术亮点解析

陈虎新观察 2025-04-18 20:40:13

跟大家来说说空警-700预警机。先说个一句话结论,那就是“小火车”飞上了天。什么意思?别急,听我慢慢说。

这两天空警-700预警机在网上有点小火,原因是4月14号,美国的“动力”网站军事频道登了一篇文章,专门讲所谓的空警-700预警机。其实这个东西究竟是叫空警-700,还是空警-800,谁也不知道,但既然有空警-700这么一个叫法,咱们暂时先跟着叫。

这个事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公开曝光,最早我们看到它应该还是去年下半年,当时有一幅高清照片出现在网络上,照片上的主角就是一架黄皮的新型预警机。黄皮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就是还在科研试飞过程当中的。而且因为这个事,《舰船知识》杂志还专门用了一期的中插,登了一幅军迷画的3D图,而且还对不同的雷达天线和主要的部分进行了注释解读。当时杂志上用的标题是“中国海军新型岸基预警机”。

讲预警机,看预警机的照片,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的都是它的预警雷达天线,通常来说就是背上背的那个“大蘑菇”。当然有的飞机背的是“平衡木”,也有的背着“滑板”的。这个新型预警机是背的“蘑菇”,而且从外形上看,这个“蘑菇”和空警-500的“大蘑菇”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新预警机多了几块新的雷达天线罩,因为是黄皮机,所以雷达罩部分使用的透波材料和机体的黄皮部分有明显的区别。用这个区别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架飞机的后机身的两侧有两个硕大的滑板状的凸起天线罩,机头部分有一个“大鼻子”,还有一个“大下巴”,机尾部分也有相当部分使用透波材料,而在主翼的翼尖部分也能够看到透波材料的颜色。

那么这些透波材料下面究竟是什么天线,这是大家讨论和研究的关键所在。首先最关注的就是后机身两侧的那两个“大滑板”。“动力”网站说这是两个机载侧视雷达的相控阵雷达天线,而《舰船知识》说这是一部双波段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机头的“大鼻子”,因为可以看到相应的光学窗口,所以“动力”网站和《舰船知识》讲的都是说这是大型的光电红外跟踪设备。对于那个“大下巴”,“动力”网站没有专门说明,《舰船知识》的标注是导航气象雷达。机尾部分的透波材料和机翼的翼尖部分的,两者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只是笼统的说 是电子战或者是被动侦察设备。

那么在我看,新预警机的“大鼻子”应该是没有争议的。那么后机身的两块“大滑板”,我倾向于《舰船知识》的说法。因为按照美国“动力”网站的说法,如果说是侧视雷达,那么应该主要针对地面目标的。按照“动力”网站的说法,这架预警机可以天上、海上、地面目标通吃。理论上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实际使用当中,这种把天上、海上、陆上目标通吃的系统,在使用起来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地面目标的数量极大,而且背景十分复杂,后台处理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从机上控制和指挥人员的配置来看,这完全是两套班子,所以这样的选择并不讨巧。

而《舰船知识》的说法就更能够站得住脚了,他讲使用这种双波段雷达目的是为了解决发现隐身目标的问题,这句讲到了关键点。对于预警机来说,特别是新一代的预警机,关键的问题是反隐身问题。随着五代机的逐渐普及,甚至六代机大家都开始研发了,未来预警机反隐身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不具备发现隐身目标的雷达预警机,在天上基本就是一个“瞎子”。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长波雷达,而这两个滑板状的相控阵天线很可能就是长波雷达的天线。当然所谓双波段雷达,这个概念有点含糊,真正解决发现隐身目标的时候,主要的是长波雷达,而至于说追求精度跟踪的波长稍短的雷达,那是在机上的“大蘑菇”里。

那么讲完了这两块后机身的“大滑板”,“大下巴”又是什么,机尾和翼尖的又是什么东西?说“大下巴”里是导航气象雷达,我有点不太认同。导航气象雷达的个头没有这么大,因为我们看那张照片,新预警机这个“大下巴”个头还是很大的。那么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

要实现长波雷达的360度覆盖,就需要在机头机尾补盲,毕竟后机身的这两个滑板状天线在机首部分明显是有盲区的。那么机头的这个“大下巴”里是不是同一部雷达的一部分天线?类似的配置方式以前在以色列的“费尔康”雷达上我们见过。至于说主翼的翼尖,那里是什么东西,我倾向于是电子战或者是被动侦察雷达的天线,因为配置在这个地方,两部天线的距离较大,用来定位相对来说精度会更好一些。至于尾部的那一部分,可能是用于长波雷达补盲的,也可能是电子战或被动雷达天线。

讲到这,这个新预警机好像差不多已经讲完了,别急,这还没有讲到最核心的问题。理论上这些都好说,但真把这样两部大功率雷达放到一架预警机上,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大家一想都知道,电磁兼容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台的信号处理问题。作为新预警机的飞机平台,运-9只能算是一个中型运输机,个头不大,载重量容量都有限,而且背上两个大功率雷达,还要加强发电装置的功率,这样一来体积、重量、后台信号处理和电磁兼容的压力就变得很大了。

先说体积重量的压力,其实这个问题在空警-500上已经得到解决了。记得当初官方介绍空警-500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空警-500使用了新型的数字化雷达,体积重量功耗比空警-2000的雷达小了很多。所以虽然空警-500比空警-2000的个头要小得多,但是某些方面的功能却反而可以反超更大的空警-2000,这就把新预警机的体积重量问题解决了。

那么剩下的问题,电磁兼容和后台信号处理的问题,好像比体积重量的问题更严重。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大家想到我那个结论了吗?“小火车”飞上了天。我们海军的新型055大型驱逐舰,因为055的发音有点像火车的汽笛声,所以被军迷们戏称为“小火车”。“小火车”的核心技术在哪里?在它的一体化桅杆和综合射频系统。综合射频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了电磁兼容的问题,同时把后台信号处理高度融合,分布式的后台信号处理变成了集成化的了。用这个方式一讲,大家就明白我为什么说讲新型预警机是“小火车”飞上天了。

当然新预警机上还有其他的很多看点,比如说飞机的机背上和机腹上林立的刀状天线,包括“大蘑菇”,顶端中心部位似乎还有一个小凸起“小蘑菇”,美国人说这个“小蘑菇”是卫星通信天线。大量的刀状天线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甚高频战术通信天线,这表明新预警机不仅具有强大的探测能力和信号处理能力,同时具备强大的信息收发能力。它可以利用自己采集到的目标信号,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作战平台通过数据链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形成一幅完整的战场态势图,然后发送到其他的各个不同的作战平台,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海空作战的指挥信息中心。

讲到这,该说的差不多就说完了,我看好多的朋友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看着新型预警机这个载机平台,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人家都是用先进的民航客机改,据说省油、留空时间长、舒适性好,而我们直到现在这么先进的一个空中预警机居然还使用运-9这样的老平台,这是不是差点意思呢?下次我们接着聊。

3 阅读:559
陈虎新观察

陈虎新观察

陈虎专栏,国际军情点评,武器装备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