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500万年前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会进化成何种形态?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从天而降,随后在地球上引起了大规模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更可怕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微小的物质如灰尘、气溶胶等阻挡了阳光,将地球笼罩在黑暗之中。没有阳光,地球上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食物链被打乱,一系列的打击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灭绝,包括统治地球超过1亿年的恐龙。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几种假说,最普遍接受的是撞击论,认为小行星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恐龙可能不会灭绝。
如果6500万年前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现在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呢?化石证据表明,虽然第一批哺乳动物和恐龙在三叠纪末几乎同时出现,但在接下来的1亿年里,它们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恐龙的压制,没能进化到更大的体型。可以假设,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它们将一直是地球上的主导物种,因此可能不会出现哺乳动物的增加,人类也不会出现。然而,即使恐龙如此强大,它们也必须适应地球的环境,虽然我们不可能准确推测恐龙到现在会进化成什么样子,但我们非常肯定,如果它们到现在已经进化了,它们会比6500万年前小很多。
除了气候原因外,恐龙体型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物。在它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地球上的植物主要是蕨类和被子植物,它们是碳三类,由于碳三类的木质化程度低,容易消化吸收,植食性恐龙能够吃下大量的植物,不用咀嚼就能吸收其中的能量,由于它们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效率很高,它们的体型就能增大。当自然界允许时,动物往往会进化成更大的尺寸,吃植物的恐龙也不例外,随着它们的成长,以它们为食的肉食性恐龙也在成长否则它们怎么吃?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么多的大型恐龙。
然而,到了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已经成为地球上的主导植物,它们是四碳植物,比蕨类和被子植物更木质化,因此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注:在光合作用的进化过程中,三碳首先合成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四碳首先合成四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事实上,当今地球上植食动物的主要食物--草--实际上是一种被子植物,而草是很难消化的,以草为食的动物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草,即使如此、在获取能量方面远不如过去的植食性恐龙有效,所以它们的因此,它们不会像植食性恐龙那样成长,因此今天地球上的食肉动物也不会像食肉性恐龙那样大。
因此,如果6500万年前没有小行星撞击,恐龙继续在地球上发展,那么随着被子植物的蓬勃发展,它们将不得不进化成小型化,否则它们将被大自然消灭,因为它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现在,如果恐龙仍然存在于地球上,它们将变得更小。如果恐龙确实存在,它们会进化得比原来小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今天地球上的鸟类实际上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它们在远古时期按照以下思路进化:恐龙类-蜥蜴类-兽脚亚目--从这个意义上说,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它们的后代仍然生活在地球上。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下次见。
山海经记载,恐龙灭绝不是什么小行星撞地球,而是给人类文明让路,自高级文明创造了地球以来从来都没有过小行星撞地球的事,所有请不要理解错了,不要让那所谓的小行星背这锅,哎,有些东西我不能说。不代表人人都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