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如今为何却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们给出了答案

法不可贷军事 2024-10-04 20:04:3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两年黄金颇为值钱,不少人炒金暴富,国家也在储备黄金,黄金才是真正的货币。

但在古代,黄金却没有白银的地位高,八国联军要求清政府赔款也只要白银,古代那么多银子,如今为何却消失不见?

甚至开始使用数字货币,原因何在?考古学家找到答案。

一、金银铜铁为何不分家?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食物种类、矿物资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能够加工出不同的工具,每个人或每一群人都有自己的领地,这是部落形成的基础,部落固定以后又形成了国家。

同时,每个人的需求都差不多少,都要吃饭,都要使用农具,都要用用手机。

不同国家的人如何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自然是使用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物物交换,这就是商业的基础。后来人们发现,总是扛着铁器、背着大袋的大米进行物物交换,太消耗体力了,应该找一种中介物质,这就是货币产生的基础。

最早的货币是贝壳。

那个时候人们主要使用石质、骨质、木质工具,还不能够从地下开掘大量的金属,也不掌握印刷技术,从海中捕捞水产品的能力也有限,所以稀有、容易长期保存、重量又不太重、体积不太大的贝壳就成了货币。

后来人们会冶炼青铜,会炼铁、炼钢,从而有能力开采比较稀有的黄金。

人们发现黄金质量重,不容易被坏人夺走,因此黄金成了主要货币,曾经被加工成金元宝、金条、金币、金叶子等各种形状。

黄金太稀缺了,不足以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的货币需求,因此容易开采,同时有一定重量的白银又成了主要的货币品种。

白银也被加工成了各种形状,比如元宝,比如硬币。

被加工成元宝形状后叫做银元宝或银锭,因为上面有水波一样的纹路,又叫纹银。最常见的银元宝重50两,也有十两、二两、一两等品种,被称为小元宝。

银锭上面有制造银锭的地方名字以及人名,一两重的元宝被称为碎银子,用于找零。由于银子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太多了也携带不便,这个时候,在各地出现了一些帮人存储银锭的机构,这就是银号、银庄,也是早期的银行。

在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各地之间有专门的镖局帮助商人、国家、银号运输银元宝,镖局雇佣会武术的人携带武器护运银子,相当于现在的银行运钞员。

中国武术的发展与镖局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科学的进步,随着商业的继续繁荣,白银也不敷应用了。

白银还要用来加工首饰,加工一些银器等其他用具,所以早在唐宋之前,铜币和铁币已经开始出现了。银币中间无孔,而铜币中间有孔,人们常常用绳子把铜币串成一串,利于携带和保管。

1000枚串在一起称为一贯。

不过铜币和铁币主要用于找零,而不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基础,因为铁和铜太多了,极容易开采,如果把铁币和铜币作为金融的基础,那么这个国家的钱币太多了,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只用白银和黄金容易因货币不足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因此金银铜铁这4种货币材料同时存在,一直延续到二战的时候,黄金、白银、铜币和铁币之间可以进行兑换。

这是金银铜铁这四个字经常出现的原因,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字时也按这个排序。

二、坦克吃掉太多银子

用白银加工成硬币,容易找零,容易携带,因此流通性越来越广,成了世界各国的通用钱币。

由于银币以元为单位,一枚银币就是一元,所以常被称为银元。 清朝末年和民国期间,银币最常见,在中国既有意大利等国外流通到中国的银币,也有国产的银币。

国外的银币叫做银洋、鹰洋等等,以上面印的图案来确定名称。

等到民国后期,中国的银币特别多,每个省都有几种银币,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银币。哪个军阀说了算,哪个银币的数量比较多,流通性比较广。

其中以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大头最为流通,直到1949年,袁大头还在部分地区使用。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正式的民国总统第一任总统却是袁世凯,虽然袁世凯只做了80多天的皇帝,却加工了大量的银币。

当时他为了复辟称帝,大肆用钱收买人心,大肆从国外贷款,所以导致国内的货币数量增加。那个时候,一些军官也刷了不少银币,就连练武术的东北军军官李景林都加工了印有自己头像的银币。

在这期间也曾经出现过纸币,其实早在中国宋朝的时候就有了纸币。因为那个时候造纸术已经非常成熟,不过纸币容易损坏,容易造假,缺乏安全性,所以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流通。

等到了中国的民国时期,中国的纸币才更常见。

那个时候既有外国侵略者,又有国内的军阀,纸币也不安全,为什么反而得到广泛流通呢?

因为那个时候武器装备已经现代化了,很少使用刀枪棍棒、弓箭和弩,步枪、迫击炮、飞机和坦克成了主力。

这些武器需要大量的铜和铁,铜铁自然不能再作为货币来使用了,毕竟只有军事实力强了,才能够保证钱的安全。

所以那个时候白银加工成的银币例如袁大头、黄金加工的金条、纸币成了三大主流货币品种。

民国后期的时候,虽然在某些地区,银元宝、金条、银币、铜币、纸币并存,不过白银的地位越来越衰弱。二战结束之后,造纸术更加先进,防伪能力增强,同时武器也现代化了,需要更多的铜和铁,纸币只能成了主流,白金和黄金几乎退出了市场。

不过因为黄金特别沉重,性能特别稳定,因此后来又把黄金作为基础货币,纸币只是它的一个符号。

再到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革新,出现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等各种网络支付方式,再后来出现了电子货币,又称数字货币,例如数字人民币。

不过电子货币以纸币为基础,而纸币以黄金为基础,黄金以一个国家的商品数量为基础。

数字货币不能够脱离商品实物而存在,因此日本人发明的比特币等假数字货币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商品。

三、苹果吃掉剩余的银子

在当今社会,黄金仍然是货币的一种,白银不再是货币,然而用白银加工的首饰依然比较值钱,那么留下来的古代银币还值钱吗?

银币更值钱了,有时比黄金还值钱,别看现在金价上海,但没法跟古代的银币相比。

现在银币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它的面值,一枚面值一元的袁大头可能抵得上10万元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袁大头已经不可能再生产了,包括袁大头在内,任何清朝、民国以及以前的银币已经成了文物,成了收藏品,越是稀有的版本越值钱。

因为同样的原因,古代的铜币也很值钱,即便是离当代人较近的清朝光绪年间的铜币,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制造的数量不同,也决定了其价值不等,稀有的版本价值数万元。像银币一样,古代的银元宝也很值钱。

可以这样说,要问古代的银子去了哪里?不是去了博物馆,就是去了文物市场,也可能在收藏家手中。这些东西都不可能再生产了,再生产也是复制品,无论什么形态的古代银子,都将变得越来越稀有。

比如明朝末年发动农民起义的张献忠曾经制造不少银锭,后来都扔入四川的一条江中,那些银锭现在都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因为这种银锭极其稀少。

数年前有人潜水捞取这些银锭,后来都被抓到,被判重刑。也因此才发现了江底的宝藏,发现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

其实现在白银的开采量并不低,开采能力远超于古代,现在开采的白银都在哪里呢?现在开的白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了。

白银不但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而且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导电性能非常好,性质相对柔软,易于加工。

在常用的智能手机中都有白银的存在,电脑和电视机中也有白银,白银是生产电路板、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必不可少的材料就连太阳能电池中也缺不了白银,在医院做影像学学检查的时候,有一些医用材料里面也有白银。

进行太空探索的火箭、卫星和空间站设备中还少不了白银,甚至用于打击敌人的导弹也离不开白银。

一些重要的光学仪器需要白银。现在需要太多的望远镜,需要太多的卫星,需要太多的电脑、电视和手机,白银的消耗量太大了。

用白银生产这些产品可以赚更多的钱,这个时候怎么可能用白银去做货币呢?所以说,即便没有数字货币,也不可能再用白银做货币。

为了得到更多的白银,还有一些地方建立了废品回收企业,专门回收旧电脑和旧手机,从中提炼白银。

结语

总而言之,银子没有消失,古代的银子也没有消失,一部分变成了收藏品,大部分被用于工业生产。

还有一少部分在中国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用于加工首饰。

信源:

1.漫话铸有青海地名的白银货币-青海日报

2.金属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湖北中源楚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0 阅读:0
法不可贷军事

法不可贷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