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糖稀似墨流,指尖勾勒韵千秋。
石板作纸凭心绘,生肖花鸟入眼眸。
火熬甜蜜凝佳艺,腕转灵犀意未休。
民俗瑰宝今犹在,口品香甜梦也悠。
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赶集,最期待的便是弥漫着甜蜜气息的糖画摊。技艺娴熟的艺人手持铜勺,手腕轻转,金黄的糖汁在大理石板上流淌、凝固,不多时,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跃然眼前。这就是糖画,一种承载着众多人童年记忆的传统技艺。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 “糖丞相”,后经演变发展成为如今的糖画艺术。其以糖为材料,艺人们用小铜勺舀起糖稀,在石板上快速绘制各类图案,待糖稀冷却凝固后,用竹签轻轻一挑,一幅幅精美的糖画便诞生了。这门技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湛的手工技艺。2008年,糖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糖画的魅力在于其灵动与鲜活。艺人们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把控糖稀状态,温度过高糖会焦,温度过低则无法成型。作画时,他们手腕轻抖,糖稀如丝般流出,粗细、曲直变化间,瞬间勾勒出各种图案。无论是威风凛凛的老虎、灵动俏皮的小兔子,还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都能在艺人们手中呈现出来。每一幅糖画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承载着艺人们的匠心与热情。
糖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糖画宛如一扇通往童年的时光之门。人们在街上看到糖画艺人,会停下脚步,重温甜蜜回忆。孩子们围在摊前,眼神充满期待,盼着得到心仪的图案;大人则能在糖画中寻回久违的童真,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