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公主,树下国王,这是外界对英国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戏称,但这对她却是一生都不想提及的伤痛。

但关于这件事的铺垫,大概从乔治六世登基时便已经注定了:他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享受温馨、安逸的亲王生活还问题不大,成为国王就真的难为他了。

这其实也是女王及母亲一直的心结,她从心底里与母亲一样,是不希望自己的父亲成为国王,从而承担繁重国务的。

奈何大不列颠帝国不能无主,爱德华八世要美人不要江山,玛丽太后才不得不强迫自己口吃的儿子负重上位。

回首乔治六世最后的三年,真的非常糟糕。1949年,他被诊断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让他走路都不利落了。

乔治六世这个毛病与他长期大量吸烟有关,想一想后来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似乎也与这个问题脱不开关系。

但乔治六世没办法真正戒烟,所以病在治疗,而改变却一直不尽如人意。至1950年,他的肺也出了问题,还开始伴随更多的病症出现。

在那段时间里,女王一家都在心里祈祷着乔治六世可以扛住病魔的打击。可一切都无济于事,1951年,他又被查出了肺部炎症,甚至为此切除了左肺。

这件事让乔治六世深刻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他开始把握一切时间为自己的女儿铺路,传授治国之道,批览文件,出国访问,几乎都落到了24岁的长公主身上。

1952年,乔治六世的身体已经非常糟糕,原定于2月的肯尼亚访问不得不由女儿代替完成。虽然女儿身边有丈夫菲利普亲王陪同,可他依旧不放心。

或许说,当时乔治六世是非常不舍的,他对自己的身体很是清楚,每一次与女儿的别离都有可能是永别。

所以,乔治六世拒绝医生的建议,执意要去希斯罗机场为女儿送行。站在寒风中的他虚弱无比,女王看着父亲的样子,几乎落泪。

而王室秘书后来这样形容当时的场景:
“当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离开伦敦前往肯尼亚时,国王目不转睛地看着飞机起飞,尽管国王尽力表现出了平时该有的风范与平静的表情,但是乔治六世颤颤巍巍地和女儿挥手告别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众人的脑海里。”

果然,女王到达肯尼亚的第六天,乔治六世的人生结束了。
他当时住在桑德汉姆庄园,晚上睡觉时在梦里再也没有醒来,才56岁的他就这样离去了。

而这个时候,女王还没有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正与菲利普亲王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地的树上宾馆。

是菲利普亲王第一个接到消息,并在两个人单独相处时,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
女王当时的反应相当麻木,英国的记者曾经这样说:
“似乎她有些反应迟钝,她没有流露出悲伤的表情。”

怎么可能呢?对于父亲的去世,女王想要不伤心是不可能的,只是她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会将自己的形象保持到最完美状态。

女王的秘书曾经说过:女王其实早就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她不会让人抓拍到自己流泪的样子,所以摄影师不会记录她流泪的时刻。

从树上宾馆下来,伊丽莎白公主变成了伊丽莎白二世,她穿起随身携带的黑色丧服,结束所有访问迅速回国。

出访时还是公主,归来已经是女王,这样的变化并不值得人兴奋,因为它是一个父女永别的悲伤故事,也是女王一生不愿提及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