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2021年度国际在线母婴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峰会在京举行。本次峰会以“育见未来”为主题,汇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企业代表以及专业媒体人士,共同探讨我国母婴产业的发展,解读行业政策,为母婴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场,诺优能品牌中国区负责人孙蕾女士接受国际在线采访,并对诺优能奶粉进行了介绍。
科学凝萃自然力量 帮助宝宝强健成长
诺优能作为荷兰领导品牌,沿袭达能纽迪希亚100多年的科研历史,自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致力于把最自然的营养带给中国的宝宝。诺优能坚信,宝宝身处无拘无束的自然环境下,更能够全面启发宝宝的天性,全面释放生命本真的活力去成长。诺优能秉承对自然的信念,甄选天然草饲奶源、结合科学科学研发背景,并融入对宝宝营养需求的深度理解,坚持以科学凝萃自然力量,帮助宝宝营养消化好吸收。
优质自然营养 满足妈妈不断升级的需求
诺优能秉承自然的理念设计产品配方,为宝宝们提供优质的自然营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宝宝短期和长期的健康。
诺优能3活力蓝罐甄选欧洲丰雨牧场户外草饲鲜奶原料[1],自然的放牧方式带来天然营养的鲜奶;焕新发现[4]乳源双重活性因子gsMO² [5],由gsMO和GOS组成,来自天然牛乳,强强联手,双重作用,抑制有害菌粘附同时促进有益菌生长。坚持100%乳糖配方设计[2],不额外添加蔗糖或香精香料,减少肥胖、龋齿等风险[3],帮助宝宝养成口味清淡的良好饮食习惯;
在未来,诺优能仍会不断寻找和甄选来源自然的优质营养,满足自然派妈妈不断升级的需求。
本土化策略 关爱中国宝宝
2021年4月29日,达能宣布“诺优能3蕴荟”奶粉正式上市。这是诺优能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首次推出本土生产的奶粉。这款产品来自达能全球先进的达能专业特殊营养青岛工厂,是为中国宝宝设计的配方奶粉。达能正大力加码在中国的奶粉业务,包括提高下沉市场和母婴店的渗透率。诺优能3蕴荟奶粉严格甄选草饲奶源,蕴含100%二价铁[6] ,更易吸收[7] ;搭配维生素C,双重功效[8] ,助力宝宝胃口好吸收好[9]。此外,诺优能3蕴荟拥有高含量的维生素D和四大丰富B族维生素,并配有优量设计的DHA[10]。配方贴合中国宝宝营养需求,也符合达能本土化策略的诉求。
着力于中国市场 养育强健中国宝宝
诺优能将进一步洞察中国家庭的喂养痛点和中国宝宝的营养所需,逐步升级品牌“自然”定位,并不断带来源自自然的珍稀营养,推出更符合中国宝宝营养所需的婴幼儿营养产品组合,与家长一起携手,养育强健中国宝宝。
注释:
[1] 指诺优能产品中选用的鲜奶原料,来自欧洲户外草饲奶牛
[2] 指在诺优能配方设计中不添加除乳糖外的其他糖作为能量来源。
[3] ROMERO-VELARDE E,DELGADO-FRANCO D, GARCIA-GUTIERREZ M, et al. Theimportance of lactose in the human diet: outcomes of a Mexican ConsensusMeeting [J]. Nutrients, 2019, 11: 273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 Sugars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4] 焕新发现指对诺优能产品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含有gsMO,产品配方额外添加gos,组成乳源双重活性因子gsMO²。
[5] 乳源双重活性因子gsMO²,乳源是指来源于乳原料,双重活性因子指gsMO和gos的组合;gsMO(gangliosides Milk Origin)是指神经节苷脂,是一类鞘糖脂;gos是指低聚半乳糖。
[6]指100%指诺优能3配方设计中所添加的铁均为二价铁
[7] “更易吸收” 指二价铁对比三价铁更易吸收.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 微量营养素食物强化指南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8] “双重功效”指二价铁和维生素C均可促进铁的吸收。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 营养强化剂: 物理性质、选择和在不同食物载体中的应用[M]//微量营养素食物强化指南.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9]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P67-72
[10] KOLETZKO B, LIEN E,AGOSTONI C, et al. The roles of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acids in pregnancy, lactation and infancy: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and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 J. Perinat.Med., 2008, 36: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