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土产业遭“背刺”?美国农民或将破产

元珊娱乐 2025-04-17 17:48:53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前言

谁能想到,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刀”,刀锋一转,竟劈向了自家后院。

这场关税贸易战的反转剧情真的是太精彩了。

01

中国强硬宣布上调对美关税后没几天。

美国却悄无声息地发布新规定,对电脑、半导体等部分商品免征“对等关税”。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项免征措施面向所有受关税影响的国家。

网络上不少评论认为美国这是“示弱”了,而这种退让在当前形势下似乎也不难理解。

看看特斯拉的遭遇就一目了然了。

2025年来,这家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独领风骚的巨头股价暴跌,年内跌幅超45%。

马斯克个人财富随之蒸发1430亿美元,缩水幅度高达33%。

这背后,有很大部分原因受关税政策影响。

特斯拉中国官网已撤下Model S与X的新车订购选项,仅留存现车销售。

这一决策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税率飙升至145%的直接冲击。

此前,纳瓦罗于采访中戏谑道,特斯拉不过是个“汽车组装商”,其诸多汽车零部件皆为进口。

纳瓦罗的话无意中揭露了特斯拉面临的困境,也折射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深层危机。

当关税政策迫使特斯拉重新评估全球布局时,美国本土却无法完全提供完整的零部件供应链。

回顾过去几十年,美国大量中低端制造业流向海外,本土仅保留高端研发和金融服务业。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现实却是美国几乎·已经失去了完整的中低端产业链。

这些政策不仅未能达成目标,反而加剧了企业经营压力,特斯拉股价暴跌只是这一系列问题的表象。

说白了,美国人早已离不开中国制造,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02

走进美国的大街小巷,从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玩具到家居用品、时尚服饰。

“Made in China”的标签随处可见,甚至特朗普大厦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后来有人发现,特朗普大厦内部分中国制造商品的标签被蓄意遮盖。

这种掩耳盗铃的小把戏,掩盖不了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深度依赖。

国际投行麦格理的一份报告披露了一个惊人事实:美国市场的婴儿车、人造花、烟花均来自中国工厂。

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强大实力,也映射出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

尽管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切断这种依赖,但中国商品早已通过跨境电商杀回美国市场。

敦煌网(DHgate)在美国TikTok上掀起“中国工厂”热潮。

一条关于“如何绕开关税”的视频播放量甚至接近百万。

毕竟从源头直接购买,即使加上关税,仍比在美国本土购买更经济实惠。

此外,洛杉矶一位玩具店老板加西亚在接受采访时,尝试清点店内非中国制造的产品,却惊讶地发现几乎一无所获。

在家具、玩具等领域,中国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主导地位牢不可破。

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多年积累的成本优势、规模效应和技术实力。

再加上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对合理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商品具备了难以匹敌的价格竞争力。

这些综合优势让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近乎不可替代的地位。

即使面对关税的压力,也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美国市场。

一位美国益智玩具品牌CEO沃尔登伯格透露,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公司关税成本从230万美元飙升至惊人的1.002亿美元。

除了制造业外,美国农业也正遭受沉重打击。

03

大豆,这个贸易战中的“明星农产品”,如今却成了美国农民的噩梦。

一直以来,我国对大豆进口依赖不小。

然而反过来说,美国出口大豆又何尝不依赖中国市场呢?

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以此防止被人“卡脖子”。

并且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进口商已经从巴西采购了40艘货船的大豆,而且精明地选在巴西大豆价格回落时出手。

再加上,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下,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上已丧失竞争优势。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直言:“关税战若持续,众多农民恐将面临破产。”

这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美国农民面临的残酷现实。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损失约270亿美元,其中大豆占据主要部分。

如果这次不尽快解决当前困境,美国豆农的生存危机将愈发严峻,历史的悲剧很可能再次上演。

与此同时,美国的枫糖浆生产者也陷入困境。

他们大多数的生产设备来自加拿大,美国的关税政策让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稳定性。

讽刺的是,这些深受关税政策之苦的农民,大多来自坚定支持特朗普的“红州”地区。

对于这次关税所带来的影响,就连他们自己也表示,有一定几率导致美国农民破产。

就在北京时间周一凌晨,特朗普发文,在其文章中一改往日的从容语气。

在文章中特朗普发泄着他的愤怒,这让不少人觉得特朗普是破防了。

毕竟当初推行关税政策是为了增加美国就业机会。

却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重创本土产业。

甚至让支持他的农民面临破产风险。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上观新闻】【中国新闻网】【大象新闻】【湖南日报】【中国日报网】【中工网】【新浪财经】【环球时报】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8
元珊娱乐

元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