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犹豫,让石家庄燥起来吧!这座城市配得上“摇滚之城”!

国潮喵喵教 2023-07-26 11:32:30

石家庄这座城市与摇滚乐有着不解之缘,如果说哪座城市最能代表中国摇滚乐,我一定会选石家庄,就算是北京也要往后稍一稍。

石家庄常被拿来调侃的英文名就是“Rock Home Town”,这是石家庄中文名的直译,而Rock在英文中除了岩石还有摇滚的意思,所以网友早已把它称为摇滚之城,不过这个摇滚之城可不只是一句调侃。

7月13日,石家庄官宣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全面打造中国摇滚之城。这个备受争议的决定很快便落实下来,石家庄这座落寞城市,把自己的未来名片,赌在了一种风头鹊起的文化上面。

公交地铁的摇滚乐快闪活动,街头商场里的摇滚乐专场演出火热开展起来。对于摇滚乐迷来说,这是从天而降的免费福利,一些市民信心满满,相信摇滚能成为石家庄广揽游客的催化剂。其他一些市民则觉得折腾、扰民,解决不了民生问题。

“摇滚之城”这个名片到底应不应该属于石家庄,我想接触过摇滚乐的人心中都有答案。

石家庄的“摇滚之魂”。

石家庄,在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里,也许是名字最土的一个。而石家庄这座城市的许多人造景观,往往是世界各国文化元素的“缝合怪”,所以这座城市又被调侃为土洋结合的“国际庄”。

石家庄朴实、低调而又沉默,它是那么的不起眼,在京津冀城市圈中,它像是一块涂了色的鹅卵石,隐没在几块宝石当中。

大众心中的摇滚即是张扬,所以人们很难将摇滚与石家庄联系在一起。

命运是个奇妙的东西,这座沉静地躺在华北大地上的城市,很早就与摇滚相遇,成为了中国摇滚重镇,人们忘了,摇滚除了张扬还有愤怒,一股来自平凡的愤怒。

提起石家庄的城市名片,大多数人唯一想到的,就是那首以石家庄名字命名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不过石家庄与摇滚的缘分,从80年代就开始了。

1984年,一个来自石家庄的小伙邢迪,在观看了一场来自国外的摇滚乐演出之后,不可阻挡地爱上了这种音乐形式,组乐队的想法应运而生。

1986年,为了自己的前途发展,艺术天分出众的邢迪入伍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在军营中的几年他也并未忘记当初的摇滚梦,1990年退伍以后,他很快与朋友们一同创建了石家庄的第一支摇滚乐队:地平线乐队。

90年代初,一本名为《通俗歌曲》的杂志加入了一位叫晓朱的年轻人,他把杂志的内容从流行逐渐转向摇滚,这意味着,石家庄的摇滚时代到来了。

1997年,正是这位晓朱发现了一支名为The Nico的摇滚乐队,而这支乐队正是当今赫赫有名的“万能青年旅店”的前身。

可是《通俗歌曲》毕竟不能成为专属于摇滚乐的根据地,所以晓朱选择自立门户,创办了那本在中国摇滚史中举足轻重的《我爱摇滚乐》杂志。

2000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巨变期和焦躁期成为过去,石家庄跟随大潮蓬勃向上发展,高楼拔地而起,人们开始有了手机和电脑,windows98带着年轻人走向地球村各个角落。繁荣的气息从未来飘进了人民商场当中,人们快乐无忧,似乎一切痛苦都只是暂时的。

在这种形势下,港台芭乐流行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而与之相对的,是摇滚乐的退潮。崔健、魔岩三杰、黑豹乐队、唐朝乐队都开始走向沉寂。不过对于石家庄本土的摇滚乐队来说,他们的路程才刚刚开始。

千禧年以后,石家庄涌现了旺财、万能青年旅店、可食用尸体、相对论、Click#15等一众叫得上名号的摇滚乐队。

他们其中的一些用自己的音乐记录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变迁。

2010年,那首被称作石家庄市歌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像一座山一般砸在了人们的心里。

这首歌用简短的歌词描绘了一群被时光遗忘的人,他们在国企改制和世纪变迁之中轰然倒下。

华北制药那些被搬离石家庄的药厂,河北师大附中对面的纺织厂宿舍区,人民商场,以及棉纺三厂工人一手造就炸死上百人的靳如超爆炸案,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都能在歌词中找到因循。

石家庄国企工人的生活,与棉纺三厂的宿舍楼一样,在一声时代的爆炸声中崩塌了。

石家庄这座城市,因为这首歌在许多人心中有了位置。而这首歌同时也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灰色。

石家庄官方对于这首歌的态度也能保持在很微妙的范围内,夸也不是贬也不是。

河北共青团曾把《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改名为《杀不死的石家庄人》,重新填词进行二创。一首时代悲歌,变成了丧事喜办的赞颂诗,这首《杀不死的石家庄人》最终也在网友的围攻之下惨遭下架。

石家庄的城市底色的确是灰色,如果说东北城市是不可避免的衰老,那么石家庄和河北则陷入了长期被压制下的忧郁。

但这种忧郁的灰,却成了摇滚乐的温床,一个又一个乐队在表达着时代下的不甘、愤怒和忧愁,他们在灰色中解构和重组现实,赋予石家庄新的城市性格,迸发着叛逆和向上的力量。

这是石家庄摇滚乐的魂,却同时也是石家庄打造“摇滚之都”的矛盾所在。

“摇滚之城”能成吗?

“摇滚之城”这个文化概念,无论对石家庄的文化还是经济来说,都是件好事。石家庄这种毫无存在感的省城,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实属不易。

当然,有很多市民并不喜欢摇滚乐,甚至认为这样的绝决定是哗众取宠,并不会对百姓的生活带来改善,可他们并未想到经济是有流动性的。

“摇滚之城”能够吸引乐队,吸引明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石家庄旅行消费,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外地人认识和了解石家庄,进而就会改善市民的生活。

目前,石家庄已经在全城火速开展摇滚乐快闪活动,带动石家庄本地的摇滚乐手走到公交上、地铁里,即兴演绎经典摇滚乐,掀起一次次大合唱。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无异于扰民行为。快闪应该选择开阔的场地,而不是公交车和地铁这样的封闭空间,在这里市民无法选择远离,这对于非受众人群是一种侵犯。

在广场和商圈中的快闪与演出应该得到鼓励,这样的表演可以很快聚集人气,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如果石家庄想让“摇滚之城”成为长远发展方向,斥资举办音乐节,鼓励livehouse的建立发展,举办立足于石家庄的摇滚乐综艺将是不缺少的步骤。

成立迷笛那样的摇滚学校传承摇滚艺术,与大学学者和乐评人合作形成一个摇滚乐评价圈,对音乐进行二次诠释,也许能帮助“摇滚之城”走得更远。

在落实“摇滚之城”的各项举措之前,石家庄召开了摇滚乐调研座谈会。政府宣传、文旅部门要员邀请石家庄媒体界和摇滚界名人参加,其中不乏有万能青年旅店的贝斯手姬赓。

网友们将之调侃为摇滚乐队被官方收编,而这正是打造“摇滚之城”成败的关键。

摇滚的内核,是不屈、叛逆、乖张、不屑、愤怒的,而官方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正能量导向,摇滚文化与官方态度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石家庄如何把握创建“摇滚之城”的度,该选择什么样的乐队和什么样的作品,怎么样才能既保存摇滚特质,让摇滚成为摇滚,又不被舆论扣上一顶表达不正确的帽子,决定着“摇滚之城”的命运。

写在最后

教主希望石家庄市民能够包容地看待摇滚,理解大于误解,给石家庄这座悲情城市一次机会,哪怕是一次试错的机会。

作为开国第一城,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的石家庄,本不应该这样默默无闻,它值得有更好的未来。

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石家庄官方也应该倡议市民多提意见,不断改善“摇滚之城”的建设模式,让更多人愿意来石家庄,让石家庄市民都能享受到“摇滚之城”带来的红利。

希望有一天,全国的乐迷都可以骄傲地向亲朋好友们介绍:石家庄是中国摇滚的圣地!

0 阅读:38
国潮喵喵教

国潮喵喵教

不屈从消费主义,只忠于设计与本土文化(账号转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