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乱世中偶遇友人,挥笔题写佳篇,思如泉涌,令人感触不尽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3-01 07:22:38

唐朝末年,动荡不息,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百姓们背井离乡,苦苦挣扎,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曾经繁华的街市沦为废墟,安宁的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在如此背景之下,一根命运的丝线,悄然将一位诗人与久未谋面的友人牵在了一起。

这次街头的不期而遇,让两位饱经沧桑的才子激动不已,他们促膝长谈,往昔的情谊、当下的感慨,如潮水般涌出,诗人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首佳篇。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走进唐朝末年,体验那段乱世中的独特情怀。

乱后逢友人

唐末 · 罗隐

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

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

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

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活苦不堪言,罗隐也不得不跟随逃难的人群四处漂泊。在烽火硝烟中喘息不定的罗隐,在一个渡口偶遇了他的故友。久未谋面,虽然彼此都显得有些憔悴和苍老,不过罗隐却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好友盯着罗隐的脸庞,仔细回忆,也突然想起他们曾经欢聚的日子,赶紧攥住他的双手,一瞬间老泪纵横,无法自已。这次相遇,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绪,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读完让人感触不尽。

两个布衣书生在废弃渡口相遇,彼此都能想起多年前的一次宴会上,他们曾同席赋诗。那时长安城里的牡丹开得正艳,才子们的衣袂上都能闻到花香。此刻重逢,彼此却都鬓角染霜,裤脚上也沾着逃难时的泥浆,令人嗟叹不已。

“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罗隐站在船边,望着眼前宽阔的水面,忽然觉得自己无处可以安身。他向船家打听情况,船家也是一脸迷茫,乱世中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他又岂能为罗隐指点迷津。

接下来的两句,“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诗人补充描述残酷的乱世,借以说明为何自己去未得。此时正值黄巢起义之后的动荡年代,长安城破时,罗隐曾亲眼见到叛军将诗书典籍抛入了护城河,墨水都染黑了整条渠水。

罗隐落第之后,本已对仕途心灰意冷,却在流亡途中目睹了更加惨烈的画面,节度使们打着平叛旗号横征暴敛,新封的武将转眼又成了流寇。在战乱与盗寇的不断祸害下,曾经的繁华变得一片荒芜。藩镇之间争斗不休,每一次的政权更替都让百姓们的日子愈发艰难。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这两句采用对比手法,展现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往日文人雅集之地早已成为废墟,而昨日的草莽却居然可以登堂入室,让人感觉眼花缭乱,更令罗隐惊叹自己仿佛不是生活在大唐王朝。

当科举出身的士族在战乱中被消灭,地方豪强与藩镇将领就会迅速取代空出的位置。罗隐曾亲眼目睹了一位目不识丁的武夫对着《春秋》打瞌睡,也见过青楼出身的女子因进献珍宝而获封诰命。

这些新贵们在乱世中崛起,只在乎眼前利益,根本不关心苍生的苦难。世事变迁,使得才子心头的失落感更加强烈,他感觉安稳的生活似乎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罗隐劝慰友人,“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友人拭泪时,罗隐注意到他的破旧头巾上还打着补丁,于是不禁想起几年前他们一起登山时的场景,那时他们何等意气风发,现在他却要劝慰对方:从古至今,世事大多如此,不要因此而独自落泪。

看似豁达的话语,其实藏着深深的无奈,诗人知道乱世局面暂时难以改变,悲伤也无济于事。不过他还是希望友人能够振作起来,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打倒。分别之际,罗隐将这份鼓励传递给友人,展现出他在乱世中的坚强与乐观。

罗隐乱世中偶遇友人,挥笔题写佳篇,思如泉涌,令人感触不尽。整首诗以相逢为线索,通过才子们的交谈与感慨,展现了唐末的社会乱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场偶遇提醒每一位迷茫中的过客,即使身边漆黑一片,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并相信终将迎来曙光。

0 阅读:1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