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发起“千古第一文人”的投票,苏轼以最高票数当选,遥遥领先于屈原、李白、司马迁、韩愈、曹雪芹等一众高手,可见他在今人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其实苏轼在世时就已经名扬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当时第一网红”。
苏轼很有个性,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促膝而谈数日不绝,尽欢而散。遇到他看不上眼的客人,他也大摆宴席,并让歌女当席演奏,但却几天宾主不交一言,这些客人不懂,还以为苏轼很厚待自己。
苏轼仕途一直不顺,尤其晚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得势,他被一贬再贬,被贬到惠州、儋州,这两地在当时都是苦寒之地,尤其被贬儋州在当时是仅次于杀头的惩罚。
苏轼当时已经名满天下,当他刚到惠州时,有个温姓人家的女儿名叫超超,刚十五六岁,她听说苏轼来到惠州,就痴情地对人说:“我的夫婿来了。”
但她不敢当面跟苏轼说,就每天偷偷地来到苏轼的窗外,听他吟诗诵词,并暗暗地记在心里。慢慢的苏轼感觉窗外有人,推开窗子查看,温超超就急忙跑走躲了起来。
后来苏轼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把温超超叫了过来,对她说:“我让王郎来为你找一门好亲事。”
但不久以后苏轼就被贬到了儋州,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
3年后苏轼遇赦,从儋州渡海归来,路过惠州时,想起曾经给温超超的承诺,就来找温超超,但他得到的是温超超忧郁愤懑而去世的消息,其遗体就埋葬在沙洲中。
苏轼痛悔交织,写了那首著名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表面写大雁,实际是纪念温超超,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是不是很感人?这到底是事实还是故事?
很可惜,这其实只是后人牵强附会的一个故事而已。
苏轼这首词全名是《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乌台诗案”后,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定慧院位于今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刚经历过生死之劫,如今寄居定慧院,写此词抒发无法排遣的孤寂之情,暗含作者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精神,跟温超超没有任何关系。
朋友们,欢迎欣赏经典好词,读了本文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