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早春设施栽培与绿色防控体系,天敌引入减少化学投入

辛俊杰瑞说 2025-03-24 09:36:19

**绿豆早春设施栽培与绿色防控体系:天敌引入减少化学投入**

一、提出问题

在农业的长河中,绿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一直备受关注。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绿豆可能是记忆里消暑解毒的佳品,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豆的栽培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绿豆栽培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从种植的初始阶段开始,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们可能会大量喷洒化学药剂。在早春时节,绿豆刚刚播种发芽,一些害虫如蚜虫就可能悄悄来袭。由于缺乏有效的自然防御机制,很多农户只能选择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传统绿豆种植区,每季绿豆种植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可能达到3 - 5次,每次的用量也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用量不容小觑。

这种过度依赖化学投入的栽培方式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化学农药残留可能会超标,这不僅影响到绿豆的品质,更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就像曾经有报道,某些地区因为过量使用农药,绿豆中的农药残留量超出了国家标准的数倍,导致这些绿豆在市场上滞销。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农药和化肥在使用后,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改变土壤的结构和肥力。长期这样下去,土壤变得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连续多年使用大量化学药剂的土地,其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了60% - 70%,土壤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从长远来看,这种栽培方式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害虫会逐渐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这就使得农户不得不加大用药量或者更换新的农药,形成恶性循环。

二、分析问题

1. 早春设施栽培的优势与挑战

早春设施栽培为绿豆种植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所谓设施栽培,就是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来创造适宜绿豆生长的环境。这种栽培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早春低温、干旱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早春气温常常较低,露天种植绿豆可能会导致种子发芽缓慢甚至烂种。而采用设施栽培,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绿豆种子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长。根据实验数据,在设施内种植的绿豆,其发芽率比露天种植提高了20% - 30%。

早春设施栽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设施内的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这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一旦病虫害爆发,由于空间有限,防治难度较大。而且,设施栽培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包括设施的建设、设备的购置以及能源的消耗等。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损失,那么这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2. 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防控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绿色防控体系是一种综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它强调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其中,天敌引入是生物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天敌昆虫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关系。赤眼蜂是绿豆害虫的重要天敌。赤眼蜂会将卵产在害虫的卵内,孵化后的赤眼蜂幼虫以害虫卵为食,从而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据研究,在绿豆田中释放赤眼蜂,当赤眼蜂与害虫的比例达到1:10 - 1:20时,就可以对害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而且,天敌昆虫的使用不会像化学农药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对农产品产生农药残留。

除了天敌昆虫,还有一些微生物也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手段。比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它能够产生一种对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对绿豆的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这种微生物制剂在使用后,会在环境中自然分解,不会留下有害物质。

三、解决问题

1. 设施栽培技术的优化

对于早春设施栽培绿豆来说,首先要优化设施栽培技术。在设施的建设方面,要注重通风系统的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设施内空气的新鲜,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滋生的可能性。可以采用双层膜覆盖的大棚结构,外层膜起到保温的作用,内层膜可以防止水汽凝结,同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通风口,根据天气情况和绿豆生长阶段调节通风量。

在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上,要采用精准的调控技术。可以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设施内的环境参数,然后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调节。比如,当温度低于绿豆生长的适宜温度时,可以启动加热设备;当湿度过高时,可以通过通风或者除湿设备来降低湿度。

2. 天敌引入与生物防治体系的建立

天敌引入是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的关键。在选择天敌昆虫时,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确保引入的天敌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以赤眼蜂为例,在引入之前,要先对设施内的害虫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确定赤眼蜂的释放时间和数量。

要建立完善的天敌繁殖和保存体系。可以在本地建立天敌昆虫的繁殖基地,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大量生产天敌昆虫。在保存方面,要采用科学的保存方法,保证天敌昆虫的活性。赤眼蜂可以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保存,并且要定期进行活力检测。

除了天敌昆虫,还可以结合其他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害虫。性信息素是昆虫用来吸引异性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可以干扰害虫的交配行为,从而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据实验,在绿豆田中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绿豆螟等害虫的诱捕效果显著,能够减少害虫种群数量的30% - 50%。

3. 农业与物理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农业防治措施也是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绿豆与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病原菌的积累。选用抗病虫品种也是非常关键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培育出了一些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绿豆品种。这些品种在面对常见的病虫害时,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物理防治措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防虫网覆盖可以有效阻止害虫进入设施内。防虫网的网目大小要根据目标害虫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绿豆种植,网目在20 - 30目左右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蚜虫、蓟马等害虫的入侵。另外,利用紫外线灯诱捕害虫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许多害虫具有趋光性,紫外线灯可以吸引害虫靠近,然后将其捕杀。

绿豆早春设施栽培与绿色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优化设施栽培技术、引入天敌建立生物防治体系以及综合运用农业和物理防治措施,我们可以在提高绿豆产量和品质的减少化学投入,保护环境,实现绿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不僅意味着能够吃到更加安全、健康的绿豆产品,也体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未来可能会培育出更多具有优良性状(如更强抗病虫能力、更高产量等)的绿豆品种。我们要积极关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绿豆的栽培和绿色防控体系中。

我们也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很多中老年农民可能对新的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理念不太了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知识和技能。只有让农民真正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使绿豆早春设施栽培与绿色防控体系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绿豆早春设施栽培与绿色防控体系的构建关系到绿豆产业的未来,关系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为中老年朋友以及所有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绿豆产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