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阳日报报道,德阳一家医院正面临严峻调查,原因竟然涉及虚构医疗服务项目以骗取医保基金以及不当用药行为。
这是哪所医院?胆子竟然这么大?医保基金也敢动歪脑筋?
5.35万元!这就是罗江民安医院薅的医保基金。
你可能会问,一家小小的民营医院,怎么有胆子动用国家医保基金?他们又是如何被揪出来的呢?这背后,大数据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了。
罗江民安医院:一个医保欺诈的典型案例这个故事要从国家医保局的一条线索讲起。他们的大数据分析显示,罗江民安医院的困难群体住院率特别高,可能有骗保的嫌疑。说白了,就是这家医院经常开具一些能报销医保的检查,但实际压根没做该项检查,以此来骗取费用。
于是德阳市医疗保障局迅速成立了专项检查组。果然,一查就发现了问题:虚构医疗服务项目、进销存管理混乱、不合理用药、违反“七吻合”规定、高套病种诊断等等恶劣问题。
具体来说,这家医院玩的套路主要包括:没做的检查,也敢开单收费!比如说医生明明没有给病人做B型钠尿肽检测和心肌三项检查,却还是给病人开了假的检查报告,目的是为了骗医保的钱。药品管理一团糟,明显是在做手脚!为了多报销,不惜给患者乱用药!明明没有指征,却给患者使用倍他司丁,这帮人眼里还有王法吗?
“七吻合”形同虚设,各种造假手段齐上阵!有的患者明明开了氧气吸入的医嘱,却没有相关记录;有的患者肺功能测定收了费,却拿不出任何检查报告,这不就是明摆着在糊弄人吗?为了多赚钱,有些医生不惜给患者乱戴“帽子”。
明明只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却硬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不是高套病种是什么?
处置结果最终,罗江民安医院被要求退还所有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医保服务协议也被终止,相关责任人也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这种“医保蛀虫”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权益,也给医保基金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害群之马能被查出来,还要多亏了我们的监管利器。
大数据:医保监管的“利器”医保监管迎来了一个强大的帮手——大数据。
通过大数据技术,医保系统能够更精准地发现违规行为,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比如,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监管部门可以迅速识别出异常的医疗费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这样一来,医保基金的管理变得更加透明有效,让每一个医保用户都能受益。
现在医保欺诈越来越猖狂,传统监管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医保监管提供了全新的利器。
以罗江民安医院为例,国家医保局正是利用大数据模型,分析出该医院困难人群住院率异常,这才顺藤摸瓜,揪出了这个“医保蛀虫”。
大数据就像一对敏锐的眼睛,能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找出异常情况。困难人群住院率异常?大数据一眼就能看穿!通过分析不同医疗机构的患者数据,可以快速发现异常情况,为后续调查提供线索。虚构医疗服务、高套病种诊断?
大数据模型可不是吃素的!在此也劝解大家,以此为戒,切勿以身试法!
因为大数据通过建立试点医保基金使用的模型,就可以实时监控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如果发现不正常的情况,系统会立刻发出预警。更重要的是,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分析医保欺诈行为的特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制度,堵住漏洞,让那些“医保蛀虫”无处遁形。
为国家“精、准、狠”的快速出手点赞。
写在最后:医保基金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点马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医保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但技术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还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医保基金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只有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公众多方共同努力,就能织密医保基金安全的“防护网”,让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关于此事件,你怎么看?
参考信源:涉嫌虚构医疗服务项目骗取医保基金、不合理用药……德阳这家医院被查——2024.10.20——德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