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变化,实现能源供应保障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发展方面,也需要充足的能源公益才能拿出成绩,中蒙俄三方针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就是出于这个根本目的。
而关于中蒙俄三方天然气运输管道的合作,可以说是各自的大项目了,然而,就在一切即将步入正轨时,情况竟然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人分析称,蒙古被踢出已成定局。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已经商谈好的计划出现推倒重来的风险,且又牵涉进哈萨克斯坦的问题呢?实际上,三方合作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属于能源关键供应项目。
换言之,对彼此来说象征意义都很大,像俄罗斯此次就可以凭借该管道,缓解欧美对于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危机,众所周知,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地区断掉了俄方能源进口。
纵使自己陷入能源短缺的状态,也要进行政治对抗,而这种姿态让俄方多余的天然气产品找不到销路,民生领域可谓是瞬间低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普京对远东计划十分上心。
另外,关于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同样是开发建设新经济圈的关键节点,毕竟有了能源供应,做事就更加方便,且如此庞大的项目必然催生一系列的产业链,进而提供就业岗位。
因此,沿线城市都可以因此受益,为了尽可能传递积极信号,普京早就发布了声明,表示中蒙俄三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已经拿出了参数指标,只等中蒙两国点头就可以进行建设。
而中蒙两国存在不同的顾虑,至于蒙古国的情况更加复杂,极有可能被提出这次合作名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猜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一个立场问题,蒙古国的立场是模糊不定的。
简单来说中国之所以产生犹疑,只是商业博弈,既然俄罗斯此时比中国更加焦急找到欧美市场之外的代替市场,那不说坐地起价,至少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中俄可以进行商讨。
虽然双方关于管道建设的利益分配产生一些分歧,但无伤大雅,属于正常的商业洽谈,最后也就确定比例或是建设款项等等问题,但蒙古国明显是不一样的想法,且存在政治干涉。
简单来说,蒙古国目前的政坛倾向于美西方国家,希望在中俄之外找到新的合作关系,而不是被地理位置限制住交易对象,因此,关于建立中蒙俄三方合作关系他们是顾虑重重。
首先,欧美方面针对中俄的态势明显,不可能容忍蒙古国选择大型的合作项目,所以,如果蒙古真的答应合作,就不得不面临欧美市场的刁难,更别说美国近来对蒙古国比较热衷。
为推行亚太战略,美方派出高官访问蒙古国,希望能够在稀有金属供应上达成合作协议,可见蒙古国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之一,而中俄都不会选择不稳定立场的国家参与项目。
其实情况很明显,在蒙古国立场不定的情况下,中俄不可能冒着管道遭遇袭击的风险进行建设,必须要确保沿线国家能够对管道进行充足保护才可能开始建设,所以事件陷入僵局。
蒙古国这边不愿意松口,这个项目自然无从开口,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部长突然发声表示支持,并发出声明只要中俄点头,阿斯塔纳政府就可以拿出项目用地支持。
不得不说,哈萨克斯坦此时突然入场导致局势更加复杂,其根本目的无非是借此取得商定天然气价格的权力,同时借此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但这场合作确实也是多赢局面。
进行客观分析,我们会发现蒙古国目前左右摇摆,但大体亲近美国地区,这进一步影响了其政客在中俄合作项目中的态度,希望降低对中俄的依赖,获得更多自主权。
另外,蒙古国如今对于中国的市场依赖非常严重,急需解决,如果再进行能源合作,必然进一步被绑上战车,想要和欧美合作或许会更加困难,这是蒙古迟迟不松口的原因所在。
而就如同我们先前所说,美国现在有求于蒙古国,自然乐于展现积极态度,毕竟中国宣布管控稀土资源后,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供应,需要寻找替代,而美国自己又不进行开发。
曾经的诸多制造业厂区已经被金融界占据,贸然变动可能引发国内商业大亨的不满,所以只能向海外寻求帮助,而蒙古具备相当多的稀土资源储备,只是缺少开发和加工手段。
换言之,美方能够为此提供研究技术帮助,而蒙古国则能够以原材料占据有利地位,更何况,出于政治目的,美国也想在中俄之间埋下地雷,就此形成包围圈等等,所以更加上心。
蒙古国在这时候立场摇摆,明显不符合能源项目需要稳固政治立场要求,中俄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开发,而要求蒙古国拿出明确态度几率很低,毕竟对方需要权衡利弊下决定。
实际上,中蒙或者俄蒙双方都进行过会谈争取,比方说中国在11月份和蒙古国总理洽谈,双方达成了不少合作,也签署了竞争谅解书,但情况没什么变化,蒙古国依旧没松口。
可见其政客难以变化,哈萨克斯坦此时提出建议,可以说正巧赶上了关键节点,如果蒙古国风险无法避免,大概率就会和项目失之交臂,毕竟中哈关系更稳定,安全性自然足够。
而我们也能看到,俄方总统普京很快前往哈萨克斯坦进行访问,明显是要进行实地考察的样子,只要技术到位,双方达成合作的概率很高,不得不说,这样的发展方向让人讶异。
曾经大肆宣传的蒙古国,到如今竟然有被踢出项目的风险,政治问题上的波动属实无法预测,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确保稳固的发展环境,避免因为他国立场模糊产生更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