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市委副书记会请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帮忙破案吗?

贝戈体育 2024-12-02 16:32:59

“凡事不靠谱,尽在‘升职’的名义。”

前言

故事要从秦川这个小人物说起。

他本是河昌市公安局东山分局的副局长,刚调任没几天,甚至还没来得及熟悉新环境,就接到了一个大任务。

市里发生了粮库黄豆失窃案,案子一拖再拖,愣是没一点进展。

就在大家还在抓耳挠腮的时候,检察院把目光投向了秦川,强烈推荐他接手案件。

这一波操作看似抬爱,实际上却像是把一个烫手山芋往他手里塞。

正文

河昌市委副书记常宝林也没闲着,他直接拨通了秦川的电话,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话说常书记这次还真是“亲切友好”得有点过头,三言两语把案情介绍完,竟然拍板让秦川可以全市抽调十个人组成专案组。

这不禁让人疑惑,这河昌市是没警察了吗?一个分局副局长的权限,怎么听着像是能动用全城资源的“大佬”?

不过,这还没完,剧情的“离谱”之旅才刚刚开始。

秦川拿到任务后不光没忐忑,反倒信心满满地提出:“检察院能不能派个检查长过来指导指导?”这话一出,感觉空气都安静了一瞬。

要知道,秦川只是个正科级(甚至可能还是副科级)的小角色,而河昌市检察院的检查长可是堂堂副厅级,俩人的“段位差”堪比草根挑战顶流明星。

如果你对中国的行政体系稍微了解一点,就能感觉到这部剧在现实逻辑上已经裂开了。

放在1997年的背景下,公安局长韩敬东也不过是个正处级干部。

至于常书记,这位“河昌市委副书记”的设定本就令人摸不着头脑。

按照当时的体制,政法相关事务应该归政法委书记负责,而不是一位副书记插手。

更别说让常书记越级“临幸”一个副局长了。

剧中不少情节简直是在给观众的常识“捶胸顿足”。

比如,秦川被调任为东山分局副局长,编剧还一本正经地描写这是“升职”,殊不知这在实际体制中顶多是平调,甚至有降级的可能。

更离谱的是,常书记居然亲自将任务布置给秦川,这种越级的行为简直是对官场规则的无知。

而且如果真是大案要案,市里完全可以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力量,根本轮不到一个小副局长来主导。

当然,编剧也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试图通过秦川这个“小人物”,展现一个基层干警如何突破困境、打破体制限制的励志故事。

然而,由于过于脱离实际,导致情感冲突显得不够真实。

秦川接手案件的过程像是开了“金手指”,上级的全力支持和资源调配让他一路绿灯,完全没有基层角色应有的挣扎和成长过程。

试想一下,如果剧情改成秦川在处理案件时,不仅要面对上级的压力,还要平衡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时在有限的资源内调配力量,这样的故事是不是更有张力?他与同事、上级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复杂多面,而不是单纯靠“关系外挂”推进情节。

其实,把剧本的离谱当成一种“娱乐梗”来看,这部剧的确有它的“乐子”价值。

观众可以边吐槽边看,享受那种“剧本杀”式的反套路体验。

然而,影视作品毕竟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它需要对观众负责。

塑造一个“逆袭小人物”本身没错,但如果连基本的现实逻辑都不顾,只会让人觉得敷衍。

对于编剧来说,专业知识是作品的基础。

可以容忍合理的艺术化处理,但过度脱离现实只会让故事显得浮夸。

观众不是“无脑观众”,他们需要的是能触及内心的真实感,而不是看完后一脑门问号。

结局

回到秦川的故事,粮库黄豆失窃案如何破获倒成了次要问题。

真正让观众深思的是,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平衡艺术表现与现实逻辑。

编剧在构建情节时,不妨多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减少那些“一眼假”的设定,增强故事的可信度。

这部剧用一种荒诞的方式提醒我们,生活中不要轻易相信“看似合理”的事情。

就像剧中的常书记和秦川,越是“超常规”的行为,越需要警惕。

希望下一次看到类似题材的作品时,能在逻辑与情感上更加平衡,既让观众乐在其中,又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秦川的办案方式靠谱吗?或者,你还有哪些“槽点”想补充?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0
贝戈体育

贝戈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