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人生:会送人情吗?不会,你就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闲云舍影文化 2024-11-30 02:54:18

首先,假设一个场景:当你中午一个人正在外面吃饭,吃到一半,恰巧碰到一个熟悉的人刚刚来。就问:你在结账时是主动帮他买单呢?还是装着若无其事地只付自己的钱呢?

会送人情吗?不会你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我想,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尴尬的时刻。不外乎三种情况:你给他一块买单,或是他给你一块买单,或者为争着买单而搞得面红耳赤,给人的感觉像打架似得。

记得有次,找了家牛肉面馆吃早餐,正吃一半,来一同事,打过招呼后,他坐另一桌。我吃好后,站起去买单。在柜台前和面馆老板说:“多少钱,把那位的一起结了!”,老板看着20元钞票,来了句:“他要的是双份肉……”我明白了,钱不够,随即补上。同事听见扭过头来,直嚷嚷:“我自己来结!” 道别之后,上班路上,心里嘀咕:“小样,还整个双份肉!”

既尴尬又狼狈

另有一次,因懒得做饭,和老婆在一家小餐馆,点了两、三个小菜,喝着啤酒,正闲聊。忽然,看到老婆的领导携夫人前来就餐,随即礼貌让座。几番推让之后,他们坐在不远的邻座。快吃完时,老婆不停提醒:“别忘一起埋单哦。”我答应着:“嗯,等我吃完!”。时间不长,领导携夫人走了过来,带着微笑:“你们慢吃,账我已经帮你们付了!”于是,我急忙站起来,当时既尴尬又难堪。结果,一晚上,都是老婆大人的嗔责声了!

所以,很多事情,不在于钱多钱少,事大事小,而在于你的动机和出发点!

而这些事都不大,但经常遇到,也牵扯我们很多精力!在对待此类情况时,先不要探讨情愿不情愿的问题,也许那个所谓的“人情”则更为关键。礼尚往来是中国人一贯传承的传统和朴素的人情理念,其观念的形成和蒂固,儒家思想是起了很大作用。不管是亲情手足、友人情义、邻里之间,或是同事之间,只要不是出于利益上的目的,那么这种人情观念的存在也是无可厚非的。

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诚然,人情有它的合理性及和谐性,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你送我杏子,我还你桃子,礼尚往来,其乐融融。中国式人情,是很贵的!往往需要加倍还回去!不然就会落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帽子!所以,不管在生活还是职场中,中国人骨子里是不愿意接受这种人情!但这也是绕不过去的坎。在这人情的背后,有时,也会掺杂些虚伪的成分。就如被动的主动,不情愿中的情愿一样绕着圈来找你!让你有时哭笑不得!

你都敬我一尺了,这个一尺,就会成为自己的心结,如果不还你一丈,从人情世故来讲,很难说过去。就如吃了你的杏子,一定要还个桃子,我就是没有能力弄到桃子,也要想办法先送你个李子。当然,李子和桃子是无法相比的,为此,我欠你的人情似乎没有还完!直至还清时,我才能心安!

现在,看这争着买单的现象,两个人你拉我扯,脸红脖子粗的,虽然影响雅兴,有失身份,倒也充分体现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如果是主动性与自愿性买单自然是两好变一好,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是非主动与非情愿就有点问题了:这就存在虚伪了,假客套!单是抢着买了,心里却不高兴,就和吃了苍蝇似的,不舒服!

你可以不帮他买单,天经地义嘛!

你可能会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吃饭时遇到熟人,你可以不帮他买单,天经地义嘛!打个招呼,吃完拍屁股就走就好!但是你走后,心里会不会瞎琢磨:那个熟人,心里会不会嫌我没一点人情味?以后再见面,难免就有一些尴尬味道。换位思考:如果他拍屁股走人,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也许不会在意,也许会嘀咕:这人一般,没人情味,不值得交!

现实中,如果你很鄙视一个人,不管他是领导或是同事,你遇见这个人时,极有可能不会表露出厌恶的表情和神态,你可能会打个招呼,点头笑一笑!这个招呼和微笑却是违心的,也是虚伪的。这就是人情世故,其实,刚进入社会,你可能立志要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活着活着你就活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就和参加别人的婚礼随份子一样,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当面还是要衷心祝福一对新人百年好合!

所以,待人接物在于心诚,在于坦率,在于无私无杂。人情世故,在于观念,在于脸面,在于虚伪,在于有私有杂。怎样对待,怎样理解,虽然完全取决于你,但更多在于传统和观念的束缚!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你会发现,有些朋友,和你走着走着就走远啦!而有些人,则从来没有走近过!

而你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就像刻在脸上的皱纹,那是岁月的痕迹!你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它刻在你的心底!

我是闲云舍,关注我不迷路!

0 阅读:0
闲云舍影文化

闲云舍影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