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个月后,四川第八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团体名单公布,川酒行业有1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榜上有名。其中,就有严志勇——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国家白酒终身评委、文君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四川省文君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在白酒行业耕耘30多年,严志勇虽然拥有众多头衔和荣誉,但他却一直强调“要保持空杯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甘之如饴潜心修为,一生只为一杯酒”。
当首个“非遗版”春节邂逅川酒非遗传承人,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月22日,就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如何用中国白酒庆祝“‘春节’升遗成功”等话题,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严志勇——
闻着邛酒香味长大 从检测员成长为工艺大师
川观新闻:您如何看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个身份?
严志勇:我非常荣幸也备感责任巨大。我喜欢中国白酒,也喜欢文君酒,作为一个扎根邛崃的酿酒人,以前我考量最多的是整个邛酒产业的发展振兴,以及如何传承坚守邛酒的传统技艺,如何推广邛酒,让更多人接受邛酒。而现在,我要站在川酒这个更高的平台,思考如何传承非遗技艺、培养人才梯队、打造大川酒品牌、推广川酒文化等,让川酒乃至中国白酒持续健康发展。
川观新闻:您和酒是怎么结缘的?
严志勇:我是土生土长的邛崃人,可以说是闻着邛酒香味长大的。人生第一次喝酒,是在邛崃的南河边,和朋友喝下一整瓶白酒。后来,我经常给外地的同学朋友带文君酒,大家都说酒好喝,我每次都非常自豪。
我读大学时学的是食品工程专业,那时就对白酒非常感兴趣,开始研究为什么邛崃的酒好?我能不能酿出这么好的酒?
1992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文君酒厂,从一名普通的检测人员做起,一年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品评勾兑师,后来被评为中国白酒工艺大师,30多年来,我一直很热爱这份工作。
中国白酒是“有根”的产业 是长盛不衰的民族产业
川观新闻: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多年,您认为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你们酒厂的酿造技艺有哪些独特之处?
严志勇:我曾前往日本考察过清酒,前往韩国考察过烧酒,前往法国考察过红酒,比较而言,我认为中国白酒最为难得也弥足珍贵。
首先在酿造技艺上,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大多属于固态发酵、固态蒸馏,这与世界上其他酒类的液态发酵截然不同,属于典型地域资源产业,当地水、土壤、气候、微生物等都会对白酒风味、品质产生影响,酿造技艺难度大,酿造条件不可复制,讲究天人合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酒界说“一方水土酿一方酒”。就因为独特技艺和纯粮酿造等原因,中国白酒饮后舒适感最佳。
在酒文化上,中国白酒历经千年历久弥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白酒是“有根”的产业,是长盛不衰的民族产业,背后是深厚的文化滋养。酒的消费已从感官领域进入到精神世界,丰富的酒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国人薪火相传 中国白酒连绵不绝
川观新闻: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传承逾千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扬?
严志勇:首先我们要坚守传统技艺,但不是墨守成规,要顺应不同时期消费市场需求,在酒体风格、酒精度数、消费场景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其次,无论是生产阶段还是消费阶段,都要设置更多防火墙,以确保白酒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三,要注意保护传统技艺,不单单是对匠人的呵护,对酿酒环境、老窖池也要进行保护。第四,随着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富强,在中华文化熏陶下,民族认同感、自信心正在重建,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向全国、全世界讲述中国白酒文化故事。
在我看来,白酒是刻进中华民族基因里的记忆,尽管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少接触白酒,他们愿意尝试鸡尾酒、葡萄酒等,但三五年后,他们也许就会感受到白酒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有中国人在,中国白酒就会一直传承下去。
川观新闻:春节快到了,白酒在中国人的春节欢聚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严志勇:“无酒不成席”,千百年来,白酒都是中国春节餐桌上的主角之一,欢聚春节时更是“无酒不欢”。比如文君酒,就一直承载着邛崃老百姓餐桌上的欢乐,在老一辈四川人的记忆中,这杯酒更是一种味道,一个时代的文化依恋。
用中国白酒敬献世界春节,品质是首要前提,文化自信也非常关键,我希望更多中国人认识、理解、喜爱白酒文化,让中国白酒如中国春节一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