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不仅是季节更迭的标志,更是气温骤降的预告,它引领我们由凉爽的秋日即将迈向寒冷的冬日。
今年的霜降时间为10月23日,这一节气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它是秋天最后的节气,也表明此后冷空气频频南下,北方地区开始陆续下霜。
当然,霜降和下霜并没有关联,在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区域,目前还没有进入下霜的阶段。
不过,从古至今,很多人利用霜降时的天气状况,判定庄稼的收成以及冬天的冷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最怕霜降一日晴”
在农村中,很多人都听过“霜降有三怕”这个说法,那么到底是哪三怕呢?
1、怕刮大风
深秋之际,气温已跌至谷底,若此时狂风骤起,无疑会带来一场冷空气。北风呼啸,预示着北方冷空气的强势南下,带着降温与雨雪,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这风不仅让人裹紧衣襟,更让田间的稻谷、蔬菜面临倒伏与减产的风险,农人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忧虑。
2、怕降雨
此时正值秋收的关键时刻,水稻、大葱、红薯等作物亟待归仓。然而,连绵的秋雨却如不速之客,让农作物饱受浸淋之苦,积水成灾,更可能导致水稻倒伏,收割难度倍增。蔬菜则因雨水与低温的双重夹击,更易受损。
3、怕秋燥
深秋之时虽然气温下降,可也会带来干燥的气候,让人的皮肤干燥,口角干裂,浑身不舒服。此时一定要多喝水,这样才能避免秋燥。
其实,除了农村“有三怕”外,也有“最怕霜降一日晴”的说法,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后者所关联的是冬天的气候以及来年的庄稼收成,和“霜降有三怕”有本质区别,为何说霜降最怕迎来晴天呢?看下面农谚咋说:
1、“霜降雨淋头,立冬雪打头”
从字面上看,若霜降时节阴雨绵绵,尤其是清晨醒来便见细雨蒙蒙,那么立冬时节很可能迎来初雪。
而对农民来说,冬天多下一些雪是好事,下雪意味着寒冷空气的深入和降水的增多,对农业生产而言,适量的降雪有助于保墒防旱,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2、“霜降晴,风雪少”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指出了霜降天气与后续雨雪量的关系。晴天往往意味着冷空气势力较弱,难以形成足够的降水,从而导致冬季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和来年的农业生产都极为不利。
3、“霜降暖烘烘,今冬会干旱”
霜降本应是气温逐渐下降、寒气渐浓的时节,但若此时天气依然温暖如夏,则预示着冬季将是一个暖冬,且可能伴随干旱少雨的现象。
此外,暖冬还常常伴随着春季的倒春寒,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可见,霜降当天如果是晴天并不是好事,冬天的雨雪天气比较少,到了来年春天可能会出现春旱,以至于小麦等作物错过最佳生长期。
再者说,虽然冬天是暖冬,人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可对作物生长不利,来年粮食收成不太乐观,毕竟虫害多了,防治成本增加,产量也不尽人意。
二、冬天冷不冷?农谚给出答案
1、从霜降时间判断
关于冬天冷不冷,可以从霜降的时间来判断,民间一直有“早霜降冻到哭,晚霜降暖洋洋”的说法,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霜降这一节气的早晚,与冬天的冷暖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霜降来得早,那么冬天便会提前拉开寒冷的序幕,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意,仿佛能冻得人流泪。
相反,如果霜降姗姗来迟,那么整个冬天可能就不会那么严寒,部分地区甚至能享受到一个相对温暖的冬天,人们会感觉暖洋洋的,十分舒适。
那么,如何界定“早霜降”与“晚霜降”呢?这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在公历中,霜降的日期相对固定,多在10月23日至24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霜降的日期却会有较大的变动。按照老祖宗的经验,如果霜降交节在农历九月半之前,便被视为“早霜降”;而若是在九月半之后,则称为“晚霜降”。这样的划分,虽非绝对精确,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今年霜降交节的具体时间为10月23日06时14分,这一天在农历中恰好是九月二十一。显然,这个日期已经超过了农历九月半的界限,因此,今年是一个“晚霜降”。
如此一来,可能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天不会太过寒冷,冷空气的出现频率或许也会相对较低。这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冬天虽然比较暖和,可庄稼生长不太好。
2、从霜降天气判断
①“霜降雨绵绵,预兆冬雪多”
这句农谚是说,如果霜降下起了雨,接下来的冬天很可能会频繁降雪,预示着将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反过来,如果霜降这天是晴天,那么按照老祖宗的经验,这个冬天可能会相对温暖一些。虽然温暖的冬天让人倍感舒适,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却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②“霜降刮风,动物难熬”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变化,进而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如果霜降这天刮起了风,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将会异常寒冷。
对于生活在户外的动物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们需要寻找更温暖的地方避寒,不然很容易就会冻死。
而“霜降凉风起,冬来寒气逼”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如果这天冷空气来袭,预示着冬天即将到来,而随之而来的将是刺骨的寒冷。
刚巧,这两天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了一场强冷空气,这意味着冬天寒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③“霜降晴天明,冬来少寒冰”
字面上理解来看,如果霜降这天阳光明媚、天空晴朗,那么接下来的冬天可能不会特别寒冷。虽然这样的天气让人感到舒适宜人,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却并非好事,除了容易遭受病虫侵害外,来年还会出现倒春寒问题,作物极可能冻伤。
④“霜降见霜,立冬见冰”
霜降其名称虽含“霜”,却并不必然意味着当日就会降霜。然而,一旦霜降之日真的出现了霜冻,那便预示着接下来的立冬时节,气温将进一步下降,直至水面结冰。
相反,若霜降未见霜,立冬时节的天气或许还会带着几分秋日的温暖,让人感受不到冬天的严寒,气温相对暖和一些。
不过这个农谚今天已不适应了,毕竟除东北外,中东部大部区域霜降都不会下霜,但并不能说明冬天冷暖情况。
⑤“霜降不下雨,冬暖雨雪少”
如果霜降之日天气温暖如春,没有雨水,那么整个冬季的雨雪天气可能会相对较少,同时气温也会相对较高,形成所谓的“暖冬”。
⑥“霜降不见霜,三冬艳阳天”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如果霜降之日并未出现霜冻现象,那么接下来的整个冬季都可能会以晴朗的天气为主,阳光明媚的日子将占据多数。
总得来说,决定冬天冷不冷的因素非常复杂多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的农谚预测方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大家应多关注天气预报,这样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