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支宁人传奇33,决战西大滩,铸就宁夏农垦的辉煌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1-20 23:17:28

《支宁记忆》

威记

五湖四海一城聚,艰辛困苦几人数。

转眼芳华渐落尽,惟留初心心头矗。

致敬支宁人!

老银川们几乎无人不知宁夏农垦。

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新世纪的到来, “宁夏农垦”这四个字跟人们的生活联系太大了,只要是跟吃有关的,基本都有“宁夏农垦”的标签,比如说糖、奶、啤酒、粮食、肉、油等。尤其在那个用“票”的年代更是如此。

不过,虽然都知道“宁夏农垦”,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宁夏农垦的历史的。

01

前几天威记写了“宁夏第一个国营农场”是前进农场还是灵武农场,结果很多网友还是有所纠结的,跟威记掰扯半天。

其实捋起来也好理解。

1、灵武农场,因为它虽然和西大滩的前进农场是同期勘查,但是它建成比前进农场要早,开发要早,于1950年12月1日成立,并且在第二年的4月下旬开始正式机耕;

2、前进农场,是在1952年完全肃清匪患后才正式进入开发阶段。三年时间,由一片荒滩变为了良田。

虽然前进农场晚了两年,可是,这两个农场的开发最初都是由同一批人负责进行的。

1950年5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根据农业部和西农部的意见,决定交由宁夏军区负责筹备。简单来说,当时的“宁夏农垦”其实是“宁夏军垦”。

为什么要实行“军垦”?

因为宁夏解放后,已经没有什么大仗要打,部队又都是青壮年生力军,体力好,人员多,成建制好管理和指挥,跟地方比有着太多的优势。并且百废俱兴,由“战斗队”转变为“生产队”顺理成章,也相当于劳动力转化。

02

本来是平罗西大滩和灵武山水沟滩同时进行开发的,结果有两大因素使得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就是宁夏解放之初,平罗当时匪患严重,部队的重心还是要先放在剿匪上。这样西大滩的开发只能是缓下来,而相对安定的灵武山水沟滩则优先开发。

第二个就是半岛纷争突起,于是部队需要准备上前线。人员一拆分,更不能同时开发这两处地方了。

就这样,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办灵武农场的任务转交到地方,留下部分去学习过的人员协助,改由西农部负责试办农场。西农部也根据情况修订了建场计划,于1950年10月上旬组成农场筹备处。

简单来说,灵武农场由“军垦”变为了真正的“农垦”。

所以,说灵武农场是“宁夏第一个国营农场”没有错。并且由于它开发建成早,各方面都齐备,使得在后来第二批支宁人到来之后,在这个农场里创造出来了很多宁夏的“第一”,它也见证了宁夏农垦的辉煌和荣光。【后续再写了】

03

而西大滩则是实实在在的“军垦”,它见证了宁夏第一代(批)支宁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2年春,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负责屯垦戍边,开发西大滩的任务。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宁夏第一军垦农场”。

开发西大滩的第一步,就是测量!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专业测量人才,负责进入西大滩测量的队伍,开始只有十多个人,都是从部队里抽调出来的战士,很多都是“N把刀”,只有七个人是在农校训练班培训出的。

后来给请调了四位水利和测量工程师,才使得测量工作得到了有效提高。

这十多个人相当于是进入西大滩的先头部队,他们经历的艰难,是现在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开发西大滩用了三年,可是测绘就占了两年多。

有一个数据:西大滩二十余万亩地,仅测量渠沟线路总长度就有四千多公里。这些都靠他们肩扛设备,一步一步量出来的。平均每天行程不下四五十公里。

04

而大部队则是在移防银川后,开始艰苦的疏通渠道的工程。

首先就是开通第二排水沟。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挖机挖土,翻斗车运土。全都是靠战士们的铁锹挖,人背走。有的背一个背篼觉得不过瘾,便把捆到一起背,创造了日工量52立方米的高纪录。

历时五个月左右,一条宽20米、深7米多的横贯银川、贺兰新的二排水沟开通。这确实是令人难以信而又是真实的奇迹。可能愚公移山也就是这样的精神。

第二个就是开挖八一渠。

此时正值盛夏,考验的是人的意志。

在生活上,每天做饭和喝的水都是炊事班的同志从几十里外的村庄担来的,使得战士们惜水如金。遇上下雨则如获至宝,将雨水引到土坑澄清,用来梳洗或擦身子,早上起床只用干毛巾擦擦脸,晚上上床“就地取材”,用黄沙搓蹭掉脚上的泥土就行了。就这样,晚上还睡得很香甜,第二天又精神焕发地去劳动。

在工作上,尽管条件如此艰苦,战士们仍像修建筑城一样,整天上七八十斤重的泥土来回奔跑于一百多米的劳动工地,人均填土方由4立方米提高到8立方米以上,挖土由8立方米提高到24立方米,最高达到43立方米。

这样的工作强度,靠的是什么?

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西大滩上第一条十多公里长的“八一渠”终于浚通通水。

渠的名称叫“八一”,相信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05

最后就是决战西大滩了。

从东干渠开始,到遍布整个西大滩的大小三千多条各级农渠,都凝聚了这些战士们的血汗!

接下来才是正式的开荒造田,平整土地。

一直到1954年底,前进一、二、三农场终于初具规模。

而决战西大滩的意义除了让其成为“米粮仓”,开创宁夏农垦的辉煌,更在于培养了大批懂建设农场,会管理农业大生产的能手。

在1954年撤销宁夏省建制,成立“银川专区”的时候,这支将近6000人的队伍,有1700多人留守,4000多人跟随甘肃省的建制,去往了更广阔的的西北,开荒造田去了。

留守的这1700多人,随后也从西大滩不断走出去,走向宁夏各地开垦新的荒地。就这样,连湖、巴浪湖、暖泉、芦花台等农场也陆续建成,宁夏农垦事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06

如今,这些痕迹和故事,都流传在这批支宁人的记忆里。

威记向他们致敬,致敬最可爱的人。他们让威记看到了什么叫“塞上新天府”,“塞上米粮仓”!

谢谢!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3
桂临塞上聊历史

桂临塞上聊历史

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