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公询问美方:能否派5000学生赴美学习?卡特:可派10万人

大核有料 2025-01-02 10:47:07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编辑:大核有料

1978年7月10号凌晨3点,身在白宫的美国总统卡特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打电话给他的人名叫弗兰克·普雷斯,是当时卡特的科学顾问。

事发当时,弗兰克正在中国进行访问,此时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在电话那头,弗兰克告诉卡特,他遇到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在和邓公会面时,他被问及:能不能送中国5000名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时作为科学顾问的弗兰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权力,于是不得已只能拨通此时尚还处于凌晨的白宫电话。

卡特在得知此事后,便毫不犹豫地告诉弗兰克,让他转告邓公,中国可以派10万人来到美国留学!

在2008年12月的时候,此时正值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卡特在接受我国媒体采访时提及这件事,虽然时间过去许久,但他对此事依旧记忆犹新。

然而中美建交时间是在1979年的1月1号,为何在建交前半年,中美两国就提前达成了互派留学生的意向呢?

中美建交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对于美国当时面临的处境而言,并算不得“美好”,先是在越战中的错误决策,导致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与苏联的冷战又处于下风。

为了寻求新的外交突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将目标放到中国身上,1972年,在基辛格的促使下,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并在1973年的时候,设立了美国在中国大陆的驻华联络处。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中美建交即将实现之际,尼克松却因为“水门事件”下台,造成两国关系一度变得扑朔迷离。

事实上,在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民间的交流就逐渐变得越发频繁,尤其是在教育上,我国教育部在1973年派遣了8人的代表团来到美国考察。

但此次考察仅限于在语言教学上的交流,到了1974年的时候,美国一些教授便开始和我国一些大学在建国前留学美国的教授互相写信交流。

民间交往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后,官方层面的合作和交流能否取得突破也就变得越发急切。

1978年6月,美国外交官唐占晞被调往北京美国驻华联络处任职,与此同时,邓公和一众国家高层,也在探讨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的可行性。

邓公认为,派遣到美国的留学生数量不能少,毕竟当时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相较于美国而言还比较落后,如果派遣的人数太少的话,对提升我国科教事业的帮助十分有限。

而且只有派出去的留学生人数越多,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办的大学,与美国的先进名校之间的差距在哪。

同时邓公也表示,扩大留美学生数量,不用担心出问题。

如果人数多的话,有一两个人出问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便是1000人跑掉100个,那也还有900人能回国效力。

事实证明,邓公这个想法完全正确,在1978年7月7号的时候,卡特总统派出的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到访中国。

当时因为中美两国还未正式建交,所以在谈到两国合作时,全场氛围就像是在谈判一般,事实上美国代表也希望中美双方能互派留学生交流学习。

但在当天会谈的时候,我方并没有给予美国代表正面回应,一直到会谈即将结束,我方代表才表态,在1979年的时候,先派遣500学者到美国进修学习。

不仅如此,我国代表告诉弗兰克,第一批交流学者的费用由中国支付,对于此次会面,双方都取得了各自想要的。

为了缩小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学习美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技知识,显然是一条捷径。

于是在7月10号的时候,才有了文章开头发生的一幕。

那么作为时任总统的卡特,为何愿意让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呢?

吉米·卡特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吉米·卡特”这个名字上。

在1977年的时候,任谁都没想到,作为一个传统政治的局外人,吉米·卡特却能以微弱的优势获得大选胜利,当选为美国第39任总统。

卡特这位总统,在我国网民口中,常被称为“美仁宗”,一个“仁”字就能窥探到,他和其他美国总统,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

卡特在当选总统后,首先意识到的几个关键问题里,就包括中美两国关系走向。

虽然在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逐渐正常化,但双方仍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为了尽快获得改变,卡特总统便开始着手推进中美两国建交事宜,但其国内仍存在大量反华政客,这个进程在推动上其实并不顺利。

但在卡特的坚持下,1979年1月1号当天,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拉开中美两国历史的新篇章。

除此以外,卡特任期内还做了不少有利于和平的事情,首先是在1977年与巴拿马政府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确定将巴拿马运河归还给巴拿马政府的时间。

也正是这一做法,被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抨击成“愚蠢的决策”,除此以外,在中东方面,卡特还推动埃及和以色列两国达成《戴维营协议》。

再加上和中国建交,卡特在美洲、中东和东亚三个热点地区,带来了长久且相对稳定的和平。

这原本是对世界和平十分有帮助的政策,但在美国国内强硬派看来,卡特的做法就是“软弱”的表现。

1979年,随着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激进的宗教狂热分子攻占美国德黑兰大使馆,伊朗人质事件爆发。

一向“怀柔”的卡特,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原本他想寄希望于谈判,但并没有取得成功,于是又决定派遣美军士兵进行营救,但却付出了惨痛代价。

也正是如此,卡特在当时美国人心目中,坐实了“软弱”这个词,所以在接下来的大选中,卡特输得一塌糊涂。

卸任后的卡特,大半生都在为人道主义工作奔波,尤其是曾经让全球诸多第三世界国家头疼的“麦地那龙线虫病”。

卡特长期为解决这件事情奔波,终于,在2023年的时候,卡特中心宣布,麦地那龙线虫病,有望成为历史上继天花后,第二种被根除的人类疾病。

在2002年的时候,因为卡特长期在人道主义方面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卡特是美国历史获得该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里,唯一一个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的总统。

也正是他诸多作为,所以在我国民间,不少网友称他为“美仁宗”。

有意思的是,卡特总统的生日和新中国的生日是在同一天,或许也正是如此,他命中注定会成为中国人的朋友。

结语

就在美国时间12月29号当天,已经年满100岁的吉米·卡特生命走到了终点。

作为一个从农场主家庭中走出来的美国总统,他的政治生涯虽然并不算长,但他的所作所为,终将会被历史铭记。

参考:

央视新闻:美总统拜登:将为已故前总统吉米·卡特举行国葬 2024-12-30

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第820期 国门开

中国新闻网:百年卡特的三个“特别身份” | 中新人物 2024-12-30

0 阅读:10
大核有料

大核有料

科学走进生活,慧眼观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