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突然宣布要结婚了,对象是相亲认识的中年离异男。表姐熬到35岁,嫁给了追她十年的老同学。隔壁单身到38岁的王姐,现在成了潇洒的不婚族...
这些年我发现,身边那些年轻时挑挑拣拣的"大龄剩女"们,最后归宿逃不过这几类人:
相亲市场上的"门当户对"
就像我同事张姐,36岁时嫁了父母介绍的公务员。男方有房有车,两人学历相当,周末轮流去对方父母家吃饭。她说:"过日子嘛,差不多就行了",可深夜朋友圈总在转发《婚姻将就的代价》。
二婚的"成熟大叔"
朋友小美上个月刚给5岁继子当后妈,老公比她大12岁。婚礼上她说就图个现成的好日子,不用陪男人吃苦奋斗。可最近总跟我抱怨,前妻总借口看孩子上门找茬。
处成亲人的"老同学"
我表姐和姐夫是高中同桌,35岁同学会重逢才擦出火花。现在两口子开夫妻店卖母婴用品,她说:"年轻时看不上他木讷,现在觉得知根知底最安心。"
不婚主义的"独行侠"
邻居刘姐43岁,养着三只猫环球旅行。她说:"从前怕孤独终老,现在发现自由的空气真香!"可每次从迪拜寄明信片,总会多写一句"记得帮我留意养老院"。
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看似洒脱的大龄姑娘,很多人都在深夜焦虑:
有人表面说"不将就",实际存款刚够付首付
有人嘴上嫌弃相亲对象,转头偷偷查对方征信
有人天天晒单身贵族生活,却注册了8个婚恋APP
说到底,婚姻就像菜市场挑白菜:
年轻时候专拣水灵新鲜的,等到快收摊了,要么咬牙买别人挑剩的,要么干脆自己种菜吃。可谁能说蔫白菜炖不出好味道?自己种的菜就没虫咬?
桃涛不绝
婚姻就像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