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人群日益年轻化,不仅关乎“身后事”

冯海宁 2023-03-26 19:48:43

18岁零1个月的何平(化名)前几天联系中华遗嘱库,立了份遗嘱。她在遗嘱中说,如果自己遭遇不幸,财产全部捐给公益机构,财产包括存了多年的压岁钱和玩了多年的游戏账号。近日发布的《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10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其中,“90后”“00后”带着游戏账号立遗嘱。

立遗嘱是指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财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预先处理的一种行为,其死后遗嘱发挥效力。由于提前立遗嘱能保证遗嘱人死后,遗产按照其真实意愿去处置,避免亲属间出现继承纠纷,按说,每个人都应该立遗嘱。但由于国人对死亡比较忌讳,认为立遗嘱不吉利,所以,我国遗嘱普及率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不过,已经呈现出日益向好的势头,前景可期。

比如,关注遗嘱、接受遗嘱的人越来越多。10年来,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服务37.6万余人次,登记保管遗嘱25.1万余份,目前已生效遗嘱6362份,就是由少到多。再如,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不断下降的特点已经显现,这将是一种趋势。另外,遗嘱中财产种类越来越丰富,游戏账号之外还会有更多虚拟财产。将财产捐给公益机构或国家,或将成为很多遗嘱人的选择。

应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自己死后遗产引发争夺战。但愿意提前立遗嘱的人目前仍是少数,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死亡与自己很遥远,对生命的不确定性缺乏理性认知,所以,认为没有立遗嘱的必要。其实,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非自然死亡人数超320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都有可能突然死亡。

所以,每个符合法定年龄的人,都应该在活着的时候立好遗嘱,因为这不仅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身后事”,避免遗产纠纷,节省司法资源,还能提醒我们更好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当我们认识到生命存在不确定性而立下遗嘱,就能发现生命是多么珍贵,只有活着的时候过好每一天,做出该有的成绩,善待所有该善待的人,才能减少遗憾让自己的人生更出彩,这是立遗嘱另一大好处。

要指出的是,提前立遗嘱并不是对人生很悲观,恰恰反映出我们能理性地对待人生——精彩地活着,放心地离开,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不留遗憾,这才是比较完美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而言,立遗嘱是我们重新认识生命与人生的一个重要契机,希望每个人都不要错过这个契机。尤其年轻人,人生阅历相对较少,对生命的认知深度不够,更要从立遗嘱中提升认知能力,理智对面人生。

上个月,某次航班剧烈颠簸,有乘客紧张到写遗嘱。假如已经提前立好遗嘱,就没有必要如此紧张。与其在危险来临时仓促写遗嘱,不如提前从容地立好遗嘱,因为人在突发事件中立遗嘱未必考虑周全,遗嘱也未必能完整保存,而提前立遗嘱则不会出现毁坏、遗失等问题。比如中华遗嘱库,不但通过电子手段登记遗嘱,而且对包括遗嘱在内的纸质文档也进行存档保管,可以确保遗嘱完好。

当然,提升遗嘱普及率,既需要中华遗嘱库这样的专业机构不断宣传推广、完善遗嘱服务,也需要有关部门普及《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的规定。此外,当“90后”“00后”等新生代不断加入立遗嘱的队伍,当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进入遗嘱,这是好事,但也提醒遗嘱管理亟待完善。

0 阅读:5
冯海宁

冯海宁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